老中关村悄然没落 新中关村蓄势待发
admin
2001-12-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五年前争相入住中关村的英特尔、康柏、惠普等一些跨国公司陆陆续续地搬走了,据说,仅剩的旗舰企业微软公司近日也生去意。一些国际化大公司因不满中关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现
五年前争相入住中关村的英特尔、康柏、惠普等一些跨国公司陆陆续续地搬走了,据说,仅剩的旗舰企业微软公司近日也生去意。一些国际化大公司因不满中关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现状又不愿入住,部分写字楼被闲置。中关村往昔的风采不再依旧。有人说,中关村像一个尘土飞扬的大工地。中关村难道真的没落了?
中关村——一个“没落的村庄”?
失去了数年前英姿勃发的如宏气势,今天的中关村写字楼市场如同步入冬季,寂寥而黯淡:处处是工地,环境嘈杂,交通拥堵,房价不菲,整体形象欠佳。由于缺少足够的吸引力,许多颇具号召力的知名企业走的走,散的散,中关村只剩下以中小规模为主的“散兵游勇”式企业。中关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造成其写字楼滑坡局面的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历史原因造成房价过高。在上周IT专业协会主办的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关村是一个靠贸易起家的特殊区域,贸易是流通行业,产生的利润高,普遍认为该行业的企业能承受偏高的租金,所以此地价格有“劫富济贫”的意思。
其二,多样性物业的选择冲击写字楼市场。区内的中小企业以前大多租写字楼,现在更愿意租商住两用的公寓,因为比起写字楼,商住楼可以24小时地运转,办公与休息更方便了;有的物业采用以租代买的方式,先交几万元的订金,每月交租金,数年后该房产就成了租户自己的房产;再加上按揭、贷款政策越来越宽松,写字楼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其三,高档写字楼开发过多而失衡,按照中关村不同的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比较合理的比例是:高档应适量,中档为主流。中档写字楼的信息、网络、宽带技术则必须齐全。目前与办公相配套的各种产业、场所、设施等不完善、不合理、不便利,比如金融以及餐饮、娱乐、购物条件等比较欠缺,也让中关村写字楼的租务市场百上加斤。
中关村——正处于产业升级的“阵痛”
当前中关村写字楼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体项目规模不够,最大体量的数码大厦也只有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各项目零散分布,没有凝聚力,形成交通不便、各自为政、人气分散的局面;写字楼普遍功能不全;开发商只看眼前收益,采用销售而非出租的方式,不做长远投资的打算;信息互通不够。为此,政府下大决心对中关村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三年后的中关村将是国内设施环境最先进、能够吸引世界500强的高科技园区。当然中关村美好未来所要付出的代价必定是今天的街道“拉链”、成块的土地拆迁、尘土飞扬的大工地。“阵痛”只是暂时的。环境、交通、配套……一切的不利因素将在巨大的机器“隆隆”声中逐渐地焕然一新。
在改头换面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政府对大环境的整体改造,包括办公、流通、产业、人文等硬环境,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法规方面的技术服务平台,减少工作环节和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等软环境,以及整合创新土地、资金和科技等资源。另一方面是开发商和企业也要齐心协力营造各自的小环境。
中关村——高科技“新村”在崛起
据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中关村的设施环境将是国内一流的。按照规划,中关村主要分为西区、软件园、生命园等几个园区。西区将按照国际高档物业区的设置。据悉,西区的规划建设面积为115万平方米,地下三层是管网连通,所有的地上设施通过地下管网来连通,地下二层停车库也是连通的,地下一层是汽车道连通。因为地面比较堵,所以汽车的流动层在地下一层。也就是说,这个50公顷的土地是一个整楼体,地面上进行不同物业的分类:会展中心、各类写字楼、广场等。一个中心区、一个发展区把科研、产品、产业化连成线,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的需求。
可以说,80年代中关村是电子一条街,是商贩的天下,90年代是众多中小公司的聚集地,二十一世纪则是现代企业,特别是智慧型的高科技企业将是中关村的主流。有资料显示,中关村本土企业已形成了贸工技的产业格局。随着WTO的加入,国际商跨公司全球商业模式也会转移到中国。一边是本土企业越来越成熟,另一边是国外企业会因为这里强大的吸引力而越来越看好中关村。一个高科技新中关村正在崛起。
文/叶晴
中关村——一个“没落的村庄”?
失去了数年前英姿勃发的如宏气势,今天的中关村写字楼市场如同步入冬季,寂寥而黯淡:处处是工地,环境嘈杂,交通拥堵,房价不菲,整体形象欠佳。由于缺少足够的吸引力,许多颇具号召力的知名企业走的走,散的散,中关村只剩下以中小规模为主的“散兵游勇”式企业。中关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造成其写字楼滑坡局面的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历史原因造成房价过高。在上周IT专业协会主办的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关村是一个靠贸易起家的特殊区域,贸易是流通行业,产生的利润高,普遍认为该行业的企业能承受偏高的租金,所以此地价格有“劫富济贫”的意思。
其二,多样性物业的选择冲击写字楼市场。区内的中小企业以前大多租写字楼,现在更愿意租商住两用的公寓,因为比起写字楼,商住楼可以24小时地运转,办公与休息更方便了;有的物业采用以租代买的方式,先交几万元的订金,每月交租金,数年后该房产就成了租户自己的房产;再加上按揭、贷款政策越来越宽松,写字楼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其三,高档写字楼开发过多而失衡,按照中关村不同的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比较合理的比例是:高档应适量,中档为主流。中档写字楼的信息、网络、宽带技术则必须齐全。目前与办公相配套的各种产业、场所、设施等不完善、不合理、不便利,比如金融以及餐饮、娱乐、购物条件等比较欠缺,也让中关村写字楼的租务市场百上加斤。
中关村——正处于产业升级的“阵痛”
当前中关村写字楼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体项目规模不够,最大体量的数码大厦也只有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各项目零散分布,没有凝聚力,形成交通不便、各自为政、人气分散的局面;写字楼普遍功能不全;开发商只看眼前收益,采用销售而非出租的方式,不做长远投资的打算;信息互通不够。为此,政府下大决心对中关村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三年后的中关村将是国内设施环境最先进、能够吸引世界500强的高科技园区。当然中关村美好未来所要付出的代价必定是今天的街道“拉链”、成块的土地拆迁、尘土飞扬的大工地。“阵痛”只是暂时的。环境、交通、配套……一切的不利因素将在巨大的机器“隆隆”声中逐渐地焕然一新。
在改头换面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政府对大环境的整体改造,包括办公、流通、产业、人文等硬环境,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法规方面的技术服务平台,减少工作环节和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等软环境,以及整合创新土地、资金和科技等资源。另一方面是开发商和企业也要齐心协力营造各自的小环境。
中关村——高科技“新村”在崛起
据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中关村的设施环境将是国内一流的。按照规划,中关村主要分为西区、软件园、生命园等几个园区。西区将按照国际高档物业区的设置。据悉,西区的规划建设面积为115万平方米,地下三层是管网连通,所有的地上设施通过地下管网来连通,地下二层停车库也是连通的,地下一层是汽车道连通。因为地面比较堵,所以汽车的流动层在地下一层。也就是说,这个50公顷的土地是一个整楼体,地面上进行不同物业的分类:会展中心、各类写字楼、广场等。一个中心区、一个发展区把科研、产品、产业化连成线,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的需求。
可以说,80年代中关村是电子一条街,是商贩的天下,90年代是众多中小公司的聚集地,二十一世纪则是现代企业,特别是智慧型的高科技企业将是中关村的主流。有资料显示,中关村本土企业已形成了贸工技的产业格局。随着WTO的加入,国际商跨公司全球商业模式也会转移到中国。一边是本土企业越来越成熟,另一边是国外企业会因为这里强大的吸引力而越来越看好中关村。一个高科技新中关村正在崛起。
文/叶晴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