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台湾建筑奖揭晓 大溪斋明寺增建计划获首奖
近日,2012台湾建筑奖揭晓,首奖颁给位于台湾桃园的“大溪斋明寺增建计划”。
大溪斋明寺建于清朝,至今约160多年历史,建筑特局为闽南式合院,外观丰富彩绘雕刻装饰,寺内保存许多佛像木雕字画及文物。1999年,法鼓山的圣严法师接棒为第七任住持后,斋明寺有了重大改变。
据斋明寺重修增建总干事江金晔介绍,斋明寺传统的建筑被认定三级古迹,早在2001年就开始进行古迹调查研究,直到修复计划通过桃园县文化局审议,2005年8月开始动工修复,采用“点工自备料”施工法,可以有效控制品质以及维持进度,当时学者也建议,古迹修复应该涵盖硬体建筑及软体文化的意涵,因此赶在施工前,完成传统装饰调查,这是最大特色。
“我们希望寺庙,不是只有烧香拜拜!”江金晔说,为了让斋明寺能深化文化意涵,许多寺庙空间都拿来当展示空间,把所有文物历史,甚至屋瓦泥塑修复的剪粘彩绘等概念,教育给下一代,当然古迹大厅本身不大,就会遇到信众禅修没有足够地方使用,进而有所谓的“斋明寺增建计划”。
很多寺庙为了增建,会在古迹旁盖起十层楼的玻璃帷幕建筑,感觉会很奇怪,大溪斋明寺增建计划,让人印象最深刻就是“减法”,没有刻意华丽花俏,维持朴素低调。
“当初在设计新建筑,就是坚持不去破坏天际线!”江金晔说,正后方的禅堂以及旁边的斋房廊道,都是顺着地形地势,没有特别加高或低洼填平,整个建筑都有弧度,另外一种禅意。
也因为不去破坏任何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就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居士寮斋房餐厅等回廊屋顶,扬弃传统旧式黑瓦,不是直线而是弧线,在采用铜板搭建,师傅裁剪必然会损料,但完工后,色泽沈稳,不会过度抢了原有古迹的风采,呼应增建只是陪衬不是主角,新旧建筑没有谁抢谁的锋头,两者搭配相得益彰。
至于增建的禅堂、斋房餐厅,清一色是清水模建筑,完全没有任何装饰,江金晔总干事说,“清水模在建筑上,简单说,就是一翻两瞪眼”,拆模后就是原样子,不可能贴磁砖或修补,因此当初为了盖房子,就必须小心翼翼进行混凝土配比与灌浆的试做,没有控制好就容易爆浆,另外,清水模还分成好几类施工法,不同清水模作法各异,相当费工与费时。
晴天来斋明寺新建禅堂斋房的生活机能区,透过遮阳板,随着太阳移动可以看到光影变化,雨天是不一样味道,绿建筑的环保设计,雨水顺着集水线缓缓流入地下,当作冲洗马桶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