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现代艺术殿堂—蓬皮杜中心
1969年皮蓬杜诞生
1969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美国的阿波罗号将人类的足迹印在了月球,美国男人清一色留着猫王式的长鬓角。仿佛世界的目光都已经聚焦在了美国,连艺术界也是如此。5月的《君子》(Esquire)杂志封面刊登了安迪-沃霍尔在罐头里扎挣的照片。波普艺术在世界范围的大行其道,使得美国取代巴黎成为了真正的艺术中心。在这一年出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的蓬皮杜,也感到了这种艺术中心迁移后的失落。于是,这位执政30年,酷爱现代艺术并广交现代艺术家朋友的总统,在他上任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要让巴黎拥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艺术文化中心。于是就有了今天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的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
关于皮蓬杜
蓬皮杜艺术中心位于今天巴黎赛巴斯托波勒(Sébastopol)大道东边的波布(Beaubourg)区。远远望去,你会看到在一片18世纪典雅的灰黄色建筑群中间,赫然耸立着一座被五颜六色管道所缠绕的奇特建筑,像是被拆掉外壳露出内部线路的电动玩具,又像是一座正在施工过程中的“化工厂”。这座建成于1977年的现代艺术中心,即使在31年后的今天看来,我们仍然会惊叹建筑设计的大胆与创新。尽管我们已经无法了解设计师伦左·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在他们三十几岁被委以重任时的激动心情,但是我们依然欣赏他和他的合作伙伴的创新勇气。所有从前躲藏在建筑墙壁里的管道都被请出室外,并用激起醒目的颜色加以强调,红色的管道是交通运输系统,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器管线。整座建筑除了一道防火墙,再无其他的实体墙,只用透明的玻璃将内外部的空间融为一体。一道曲折上升的透明管状电梯被凌空架在建筑的西里面,游客可以搭乘这座电梯到达艺术中心的顶层。办公区的分隔则按照需要,随时可以变更,除了厕所之外便再没有封闭的空间了。作为展览空间的分隔也是按照展览的需要,随时变动。在这座建筑身上,体现着对经典建筑规则的颠覆与打破。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由“工业创造中心”、“公共参考图书馆”、“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四大部分组成,实现了当年蓬皮杜总统的愿望,要建立一座使造型艺术、建筑艺术、城市规划艺术、电视电影、文学、音乐、舞蹈以及其它种种最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在一起相得益彰,充分展示它们的不同形式,体现它们的相互关系,表现当代思想的活动及其艺术实践的一个场所。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一、二层是图书馆,但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图书馆。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从美国的《playboy》到中国的《人民日报》你都可以找到。通过录相机随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用以查阅微缩胶卷和复制资料。该馆还附设有语言学习室,共有40个小房间和40种语言的有关教材、资料,人们在此可以听录音、看教材,选学各种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充分体现了法国“自由、博爱”的理念,图书馆的大门为所有的人敞开,无需办理各种复杂的证件和手续繁琐的登记。寒冷的冬日,你会经常看到背着行囊的流浪汉等在开馆前的人群中,只要开馆时间一到,他们就可以坐在温暖的图书馆,读读报纸,看看电影,度过悠闲的一天。在这里,百科全书派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传统图书馆的模式被颠覆,一切为了便捷,一切为了知识的传播。
“大仓库”皮蓬杜
最初在设计这座现代文化艺术中心的时候,两位年轻的设计师就曾经被要求要建筑要体现“文化”二字。到底何为文化?他们不断的追问,却无明确的答案。最后,他们决定把这座现代艺术博物馆建成一座大“仓库”,用来存放所有的现代艺术作品,用最为客观的方式呈现出整个现代艺术的立体脉络。馆内藏有20世纪以来各个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莫过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师的作品。达利、马蒂斯、博纳尔、、马格里特、弗朗西斯。培根、康定斯基的作品总是吸引着艺术爱好者的眼球。馆内陈列方式非常现代化,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着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周围又有许多的小展览室,分别介绍某一流派某作家的做品。这样的陈列方式,既能让参观者了解现代艺术的全貌,又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流派和画家进行深入的研究。馆内还设有可以升降移动的板架,挂有那些未出展的作品,一按动电钮,这些自动板架便可将那些观众所需而未展出的藏品展示在人们面前。这种理想化的排列完全归功于建筑本身空间分割的自由性。蓬皮杜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就如同是一部立体的艺术史,生动的呈现出20世界艺术史的面貌。
在“工业创造中心”中,主要通过各种展览会和图书资料向观众介绍有关市政建设、生活环境及各种工艺产品的发明和创造情况。同时还向观众提供各种日常消费品的资料与咨询。在这里,你能看到人类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意。“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则为避免噪音干扰而建于大厦旁边的地下。这里是音乐工作者试验和冒险的天堂,大量现代化个设备和技术为他们的研究提供条件。此外,这个中心还从事研制新乐器和各种音响设备的工作。
皮蓬杜开拓亚洲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法文化年”的建立,蓬皮杜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被中国人所熟知。在03年的巴黎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蓬皮杜举办了“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的馆长担任中方的策展人,50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展出,例如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视觉艺术家王广义、方力均、刘小东等人的艺术作品。音乐人崔健的两个音乐作品,著名导演张艺谋、贾樟柯的电影也同时在蓬皮杜上映。《新浪潮——来自蓬皮杜中心的法国当代艺术大展》在上海、广州、北京巡回举办,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一次视觉盛宴,亲身接触到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当代艺术收藏,同时也对过去50年中法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多了解。与世界其他现代博物馆一样,蓬皮杜艺术中心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分馆。中国在亚洲艺术中心地位的确立和中法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蓬皮杜看准了上海这个潜藏商机的城市。蓬皮杜艺术中心于2007年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在上海建立一个便于开拓亚洲市场的分馆,期望在2009年能够完工并投入使用。
距离蓬皮杜开馆已经31年过去了。宇宙载人飞船变成了旅游用的交通工具,猫王的歌曲被当成了流行中的经典写进了音乐史,波普艺术依然有人在做,却不再是时代的主流。而这座曾经备受非议的“化工厂”依然在那片18世纪的古建筑群中展示它旺盛的活力,依然与周围的灰黄色调格格不入。然后,再也没有人斥责它的突兀,也很少有人感叹它的大胆创新。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早已融入了巴黎城市的肌理之中,成为了现代化巴黎的纪念碑式建筑。这首未完成的色彩交响曲,在新世纪继续奏响现代艺术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