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 基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技术与实践
演讲题目:在全球化背景下 基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技术与实践 演 讲 人:李文捷 个人简介:阿特金斯大中国区董事、城市规划设计与咨询部总裁 |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在过去的20年创业生涯里面,我本人从建筑师跨专业的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涉及到景观的专业,也做了大量的景观设计。也涉及到大量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工作,甚至包括一些经济研究方面的。因此希望能够从一个跨专业的角度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设计实践里面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很有意思的是刚才有一些同行们也讲了一些观点,提出了一些问题,说我们到底为什么?我们的方向是什么?我们的困惑。我觉得作为一个在第一线做技术实践,做公司,把它作为一种商业运作的公司,做这么一种工作的人来讲,这方面的思考一直都是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的。
方向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像刚才有一位老总说到,我们在亦步亦趋的学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由于大的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在想什么?他们有一种很强的说法认为资本主义正在死亡,我是特别认同这个说法的。我们一定要提到两个人,这两个人恰好我们都把他叫做马克思,一个是资本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由物质来推动,来驱动的,带来一种逐利。但是逐利的结果是这么一大场金融危机来了。另外一个是马克思·韦伯,又回到事情的本源上来看,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辨,每一个人生的一步都会回到事物本源上的思考。
我希望景观都市主义,我这个话题更多关注是在全球背景下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我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的一些思考。
景观这个事情是很有意思的,大家都在讲景观,专家、学者、老总都在谈,但在每个人所说的景观是不是一个意思?我想换一个角度来提我的观点。我讲的景观贯穿我们工作的一个主要思路是价值的概念。价值的发现,提升和实现的过程。怎么提升价值,以及怎么样实现价值。[NextPage]
景观的角色和身份其实是非常多样性的。有很多人讲用景观来代替一个环境,大景观可以涵盖任何乡村、自然,这是往大尺度上讲。也有很多经验谈到了街道,邻里,这是往小尺度上想,落实到空间上。建筑空间算不算景观?公共开放空间当然是不言而喻了。因此景观本身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实际上是一个全链条的。我们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客户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区域层面我们也碰到几千平方公里过来要做一个景观规划,但是它是景观规划吗?它是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性的问题。在城市的层面又是怎么样?在小乡村呢?土地,今天也很有幸听到国土资源部的官员来讲关于土地的问题,土地跟景观的关系又是什么样?旅游更不是一个基于空间在谈的一个东西,但是它跟景观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这就回到了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景观价值发现的过程。这个发现的过程是基于大量的很专业的专题的研究,支撑性的研究而得到的这个结论。要从三个角度看它的价值,经济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和环境的角度。这样你才能搞得清楚景观扮演着一种什么角色,它到底是战略性的角色,解决一个城乡统筹的问题,还是在作为一个核心的旅游吸引物在推动房地产的发展?它在规范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还是生活方式?它在帮我们展现一个城市的面貌和地域的文化吗?还是说它通过改善了很多生态,水,环境的格局和状况提高了我们的空气的质量,水的质量,很多方方面面都是它的价值,我们要去解读,这是一个很专业的研究的过程。
更不要说传统意义上说的美化、优化环境。因此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下做这个事情变得非常重要。为什么我前面讲到希望有一个大的前提界定,基于中国城市化的这么一个目的?有这么三句话。一个是和谐,第二个是发展,第三个是品质。和谐讲了那么多,它是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而来的。但是和谐之后的第二步我觉得一定是发展。现在西方社会批判中国,因为他们认为我们的环境的污染问题,碳排放的问题,气候升高的问题,种种问题都是要批判你的。因此就有了很多的包括上个星期在中国的中美之间的清洁能源对话,包括未来在哥本哈根的会议,中国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发展是我们的权利,所以不是在一个很对等,一样的,相等的标准上去谈这个事情。因此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我觉得是一个最根本,最根本的驱动力。我把它放在这儿作为第二个目标。第三个就是品质,你发展了,但是你失去了呼吸的空气的质量,这个东西没有办法挽回的。为了我们每一个人,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提这样一个概念,大景观观,其实它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个形态的问题,它是我们的工作要体现,要展现,要创造的是新的空间形态,而且也是新的产业形态,新的环境形态,新的生活形态以及新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搞清了方向和价值,下一步就是提升的过程了。这个提升过程一定是多学科,跨学科,复合性的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从经济研究,市场、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生态、空间一系列的到交通。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要做的是景观价值的提升的事情,怎么样提升?你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什么?我提两个概念,两个核心理念。第一个是可持续的原则。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同时能满足当代需要,同时不损及世界未来发展的。为什么要讲可持续?中国看上去经济复苏的很快,但是你再看看城市化进程我们付出的代价是非常令人堪忧的。人口,我们来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上,城市的人口已经高于农村的人口。尤其在中国的人口密度,可以想象它的总量,以及对城市和环境带来的冲击力。每年中国有数以百万公顷的农田在消失,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没了就没了,破坏掉了再恢复是几十倍几百倍的努力在里面。气候,1900年开始中国气候温度上的变化是多么的触目惊心。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要讲可持续,这是一个必需。我们可能现在做不到零碳,现在是减碳,低碳。零垃圾,垃圾的处理分类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仍然是在口头上的,根本没有任何实质的行动。但是垃圾有多少去装,有多少地方可供你污染破坏?
第二个核心理念就是低碳的问题,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观根本型转变。
城市发展的模式就应该是一个围绕着低碳经济为原则的模式。第二个,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行为都应该是以低碳为特征的。第三,政府要干什么?政府要建立一个以减碳为目标的社会机制,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低碳社会用什么途径去达到?能源的替代,能源的高效和碳排放的降低。传统城市模型,你可以看到输入和输出都是非常大,能源、食品、物资、长距离的运输,大量的废弃物排出来。而我们想到的是什么?是更少的收入,更少的输出,内循环,非常有机的,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城市。
低碳到底用什么方式来达到?它是一个综合的方式。我不想就景观谈景观,而是从景观跳出来看事情整体的面目,因此低碳的十大原则涵盖了环境、土地、交通、建筑一系列的方面。怎么样实现低碳?低碳不是说你在做一个报道的时候,在给甲方出一个成果的时候加一小片说我有低碳了。它是在改变你的工作方法,改变你的指导思想,改变你的工具,实际上是彻底的改变你的方式。因此低碳也有一些可以拿出来作为研发的技术工具,可以和大家交流,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事情很完美的做好,仅仅是一个开始。首先要有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才能搞清楚你现在碳排放,你真的对环保的可持续,到底要打多少分,然后再说怎么改,找到方向。
这是我们最近一直在试图投入人力,物力研发的同志,碳足迹的计算器,通过你的规划、方案,减碳了没有?减了多少?怎么样计算更科学合理?交通在减碳的工作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区域战略方面,我们在沈阳抚顺桐城化这件事,在沈抚连接带区域统筹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也是直接汇报给李克强希望作为国家战略确定下来的事情。
景观和城市规划又是什么关系?我们在衡阳做了很好的尝试。衡阳有三条江,一共有上百公里的沿线,这个景观规划本身已经涉及到城市的格局以及城市的形象。
在成都的崇州市我们为它的50多平方公里做了一个景观城市风貌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崇州有三大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藏在深闺人未知。我们怎么把它显示出来变成城市特征的特别性。
景观和土地的关系,我们在成都的郫县帮助政府研究它的农业用地,为什么要研究这?因为很多城市,尤其地县级城市或早或晚地都会卖光的,下面怎么办?政府财政从哪儿来?很多人就在想其实有很多农业用地并没有被高效的利用,什么是农业用地高效利用的一种形式,一种形态,一种格局,一种布局?这个项目就是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土地的整理和再利用,重新的规划,不仅仅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而且更新了它的二产和三产。
景观和生态新城的关联,宜兴市东氿新城是一个原始生态格局非常好的地方,但是又要发展,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怎么样达到平衡点?
景观和城市更新的关系,在无锡梁塘河两侧虽然有非常好的河水,但是也被无序的建设破坏掉了,怎么样在保护景观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核心?这是这类问题的核心目的。
有大量的交通设施,交通枢纽设施以及线性的交通设施,它都跟景观相关,因为全部都是在一个车行的状况下感知这个环境,这个地区。怎么规划它的广告系统,它的门户区,它的服务区,以及它沿线的景观效果?这类的项目我们在做的事情。
典型的旅游地产,通常这个地方还是有一定的自然景观的资源,但是还不足够好,还没有把这个价值最大化。怎么样通过景观的规划,城市的设计,把它的价值最大化出来,能够带动相关的房产的发展。
云南曲径麒麟温泉度假村是一个6平方公里完整意义上的小镇,没有任何的景观资源,有的只是一些温泉。温泉是非常好。景观是一个再打造,完全重新打造的过程。
十三陵神路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又要改善当地农村的经济状况,同时要给人一种很崭新的城市形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