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市中心城市农场规划设计概念

admin 2016-05-3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地铁出口、小学操场、老社区的外墙。这是一个幻想,还是一个实际可行的项目?

  2016 年下半年,上海江苏路地铁站可能会有些变化。地铁站前广场将出现一片绿地,那是一个小小的农场,里面养鱼,还种着水果蔬菜和各类草本药材。类似的农场还会出现在愚园路的小学操场和江苏路石库门老社区里。

  这几个农场都属于一个叫做“可食城”的项目。概念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说的就是时下在欧美正流行的“城市农业”。城市农业的推广者认为这样做不仅让生活环境更美,闲置空间也会凭此转变成有趣的日常活动场所。

  这个项目由意大利设计公司德度设计事务所(DEDO DESIGN)主导,现在得到了长宁区政府的支持。

可食城(效果图)

  德度设计由意大利设计师侬青(本名 Nunzia Carbone)在上海创立,迄今为止服务的业主包括法国政府、中国安徽省政府、玛莎拉蒂、法拉利、通用电气、富士通等等。这些项目涉及大体量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有不少老房子改造和室内设计。不过,可食城并不是德度设计的典型项目。

  但设计师们想给上海这个他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带来些改变。

  “上海是个绿化做得很好的城市,但从食物生产和城市农场的角度来说,还不够。”侬青说。“这里有很多公园,但所有的公园都是独立分隔的。我们最终会用许多绿色走廊将公园连在一起,形成一张绿色网络。”串起绿色走廊和网络的就是他们正在做的可食站、可食学堂这些小型农场。

  她认为,这可以建立起居民和自然的新关系,重塑上海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那些乘地铁通勤上班的人,当他们走出地铁后来到一个温柔漂亮的乡村一样的地方,这感觉多棒啊。”

  2001年,侬青第一次来到上海,为一个意大利客户设计英语学校的建筑。此前,她还在伦敦、巴黎、纽约的建筑事务所工作过。经过这个外语学校项目,侬青决定在中国定居,创立自己的公司。

  尽管她身边每个朋友都为此感到不解——毕竟当时的上海和现在很不同,没那么开放,对设计的看法更传统,但侬青觉得在这里建筑师有更多选择和自由,反倒是个机会。

  在为可食城项目前期调研时,德度设计也得到比较积极的反馈。他们和同济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合作,做调查,考察人们的需求。接受采访的上海市民经常谈到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人们不知道食物是如何生产的,其中使用了怎样的技术,所以他们最关心食品安全。当然,他们也很希望能和自然有很好的关系。”侬青说。

  德度设计在调研后得到这样的数字:到 2035 年,中国 70% 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95 % 的中国人关心耕作方式,农药化肥的用量和食物后期加工;60% 的上海人愿意用自己的居住空间来耕种自留田地。

  这样的结果让德度设计确信要做可食城,而两年前启动项目的他们,现在成了中国范围内该领域走得比较快的一个。

  当然,欧美国家和日韩等亚洲国家早有类似的案例。《好奇心日报》此前也报道过,苏黎世 Conceptual Devices 事务所设计的“农场-X”,1000 平米的废弃厂房与仓库用地改造成农场,农场使用特定的水耕培育技术和全天候气候监控,每天最多能够生产 5 吨新鲜食品。在巴黎,高级连锁商场老佛爷(Galeries Lafayette )巴黎旗舰店的屋顶也改成了农场,安装了无土栽培系统,以羊毛和麻作为基质,并对灌溉系统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德度设计的做法更多样化一些,他们目前完成了长宁区三个试点项目的设计。可食站是地铁站广场前一块绿地,目标人群为忙碌通勤的上班族。可食学堂设在愚园路一所小学的操场上,小朋友可以爬到树屋去种植果蔬和其他作物。两个试点都包含用于种植食物的绿地和养鱼池。设计师们特地采用了一个“鱼菜共生系统”,把养鱼和水培植物结合起来,鱼为水培植物提供养分,其中的水又可以净化过滤、循环利用起来。
 
  第三个试点可食社区设在长宁区的老里弄里,是三者中唯一的垂直空间。设计师们想把土壤、绿色植物和蔬菜覆盖在里弄建筑的外壁上,形成嵌入式绿色空间。

  项目前两个项目将于 2016 年完成,完成后由上海周边的绿色农场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聘请专门的地产管理公司来运营管理。事务所目前正在做建设图纸和预算,还一边向可能合作的社区、学校展示项目,一边寻找可以提供资金的赞助商。


从上往下以此是:可食站,可食学堂,可食社区(效果图)

  总体而言,可食城更像是一个带有实验性质的项目。尽管这里面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食物的供应链模式、具体的日常维护、食物的安全性保证等等。

  德度设计的建筑师、协理董雪莲介绍说,团队对新技术和绿色建筑一直感兴趣,这是他们吸引到政府和其他大客户的重要原因。

  除了公司网站,你能查到的有关德度设计的信息不多,侬青本人也不太接受媒体采访。但如今她比过去更多地站在公众面前,带着这个项目参加了 2015 年上海国际城博会和 2016 上海“设计之变”艺术设计展。

  过去和诸多客户打交道时积累的经验或许有助于这个项目的推广。

  比如说,德度曾设计过一个下沉广场,但客户觉得在风俗上,向下走是比较负面的概念,因此,建筑师们不得不在入口设计上做了修改,必须先设计一个往上走的台阶,然后再下去。

  有时候,还需要调和建筑影响力和尊重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比如目前在做的安徽一个博物馆,业主是开发区政府,要求将湖边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三馆合一,需求是有标志性、影响力。

  为了不将这类建筑竖得太高太突兀,给自然环境太大冲击,德度设计的建筑师们决定将建筑向平面上伸展,占地面积比较大,将景观平面和建筑平面交织在一起,被编织进的水体和绿色景观成为建筑的中庭景观、庭院、小品。 

 

 

安徽的一个博物馆(效果图)
  “当面对中国的客户时如果想坚持我们自己的风格,在沟通中的确要更花精力。”董雪莲说,中国客户会有很多“随机的想法”。

  不过,可食城不再是“客户”的项目。事务所里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也会比以往更深入地接触本地人的行为模式。他们面对的将是一个事无巨细皆要过问的过程。

  他们到处去寻找未被使用的空间,要见很多很多人,包括老人和孩子;向所有相关的人展示项目,调查、询问、对话的过程;近距离地观察中国客户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理和需求。因为这个原因,侬青对它的预期是“有挑战,但又格外有意思”。

  其实,来到中国十五年,侬青已经对这里的城市生活习以为常。她住在市中心的老房子,对上海的巷弄已经熟门熟路,除了刮风下雨每天都花 40 分钟走路上班,特别挑小马路穿行。但她还是很喜欢观察路人和沿街居民,因为“常常会发现很多令人惊喜的有趣的民间创意。”

  她和德度设计的建筑师们希望更理解这个城市。而做项目,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从实际意义上说,如果“可食城”被验证可行,以后它可以用在其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项目上,所谓的“城市农场”可以以一整套被检验有效的技术输出,德度本身也可以涉入咨询管理业务。当然,这是在一切顺利进行的前提下。

  题图和图片来源:德度设计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