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公舍/URBANUS都市实践
admin
2015-02-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从调查土楼的现状开始,研究传统客家土楼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适应性,将其城市性发掘出来,然后具体深化,进行虚拟设计,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终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这样从理论到实践的连续性研究,是“新土楼”构想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
土楼是客家民居独有的建筑形式。它是用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公共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体量,具有巨大凝聚力。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承袭。土楼和现代宿舍建筑类似,但又具有现代走廊式宿舍所缺少的亲和力,有助于保持低收入社区中的邻里感。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的典型地段,与城市空地、绿地、立交桥、高速公路、社区等等典型地段拼贴。这些试验都是在探讨如何用土楼这种建筑类型去消化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由于获得这些土地的成本极低,从而使低收入住宅的开发成为可能。土楼外部的封闭性可将周边恶劣的环境予以屏蔽,内部的向心性同时又创造出温馨的小社会。将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结合在一起,更标志着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况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分析角度的全面性和从理论到实践的延续性。对土楼原型进行尺度、空间模式、功能等方面的演绎,然后加入经济、自然等多种城市环境要素,在多种要素的碰撞之中寻找各种可能的平衡,这种全面演绎保证了丰富经验的获得,并为深入的思考提供平台。从调查土楼的现状开始,研究传统客家土楼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适应性,将其城市性发掘出来,然后具体深化,进行虚拟设计,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终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这样从理论到实践的连续性研究,是“新土楼”构想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