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2010 – 2014
项目概述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目前已经开工,预计于2014年9月进驻。
开放建筑从竞赛之初就提出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学校建筑的体系。目前大量的住宅区正在或需要建设,与之配套也有很多新的学校要建设,研究和发展出一个成熟的学校的体系,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开放建筑的方案是建立在三个基本的思想上,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可实施的设计策略,构思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学校体系,在丰富的自然形态和多层次的社交空间之间,建立起愉悦而且高效的教学环境。
设计思想
1. 自然性
孔子的“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以自然为课堂在自然中讲习的理想场景。而今天的学生长期困于书本与教室中,已经与自然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如何消减这种隔阂,让学生在田园和土地之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给自己提出的一大挑战。
2. 社会性
今天,“独善其身”已经不可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兼济天下"是个性塑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机制和一个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单元,在社会性的教育上严重不足,造就了新的一代走上社会困难重重。
在新的学校里,我们将会注入大量的社会交往空间。在共同学习、成长的环境里,多样化的交流空间能够促进学生们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空间需有不同的尺度和体量、不同程度的私密性及丰富的情感内涵,并且相互联系。这些社交桥梁鼓励使用者在当中漫步、玩耍、相遇。在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 也使得学习成为富于乐趣的一种生活方式。
3. 和谐与平衡
和谐与平衡是传统东方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显示出其内在的强大力量。 我们相信这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自然与建造环境,传统与现代,正统与自由,水平与高低起伏,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集体组织与个体行动,正式与非正式,集体与个人,必然与可能性等等的对立关系中,寻找并建立一种动态的平衡。一个学校的建筑环境应该作为这些平衡的引导。
设计策略
策略一:创造多元化的建筑空间
普通教学空间
学生在这里度过每天80%以上的时间。教室空间受严格的规范制约,包括日照、通风、采光、卫生、消防等等,以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为了方便老师和学生在有限的课间10分钟找到目的地,教室之间必须有高效率的交通组织。
我们将较传统的普通教室放在地面以上,排列于根茎状的空间组织结构内,构成高效联接的连续空间,并最大化地利用被动太阳能、自然通风和光线等天然资源。
个性教学空间
包括图书馆、音乐美术教室、舞蹈教室、技术教室、风雨操场、学生活动室等等。它们形态丰富,体量不一,要求各异。大体量的空间通常消耗大量能源,导致维护成本极高,比如风雨操场。 我们将个性教学空间演化为“全新”的教学场域。大体量集体活动空间置于地下及半地下,与地面的公园巧妙地相互融合。这些空间构成了地面生态公园和花圃的起伏的形态,而且还“支撑”并连接自己顶部的传统教室。表面覆土种植的地下及半地下的大空间,大大节省能源的消耗。
社会交往空间
现在课业繁重的学生无暇交往,独生子女的成长方式欠缺社会性的发展。而研究证明,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场域对人们建立和谐健康的关系起到关键的作用。而无论是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还是建筑与自然及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都会对莘莘学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
在新的学校里,教室被延伸到户外,与花圃公园合为一体;与此同时课外活动场所也被带入室内,带进不受气候影响的空间。正是这些社会活动和集会场域作为不规则的联接介质,将所有的空间连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策略二:将自然引入学校
科学实验证明儿童的生活环境及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与记忆能力。自然景观、阳光、丰富宽阔的视野都能增强学童的记忆表现。接近并照顾小动物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新学校里,我们引入两种自然的形态:花园和农田。
花园:在高密度的大都市,土地是珍稀财产。新校园自然生动的地面形态能让学生们在其间自由地探索漫步,并将高层空间与底部空间联系起来,在两者之间婉约曼舞。花园将校园内的自然空间最大化,同时也是课室及活动交流空间的延伸。
农田:农田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正被迅速取代、消失。农作物对城里长大的孩子成为完全陌生的物种,我们和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日益脱节。新学校意图将实验农田带到屋顶上,让学生学习种植的方法和领会收获的乐趣。屋顶农田亦记录了该基地曾为农田的历史。
策略三:关于环境与能源
对未来负责的人必须对环境负责。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部分。绿色设计所带来的挑战是双方面的:在实现建筑融合自然的积极生态景观的同时,要避免对人为的景观对生态带来消极影响。
可持续性的设计不一定要意味着高造价。在学校预算的许可下,把适合的节能技术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从而把学校的碳足迹减到最低。传统民居、地方建筑中被动式太阳能、自然通风及日照等都是设计学校的基本考虑和基础节能技术。
策略四:灵活性
有别于传统的独立式教学楼设计,不同的教学空间被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自由形态。建筑空间的动态性与新式教学环境的流动性和有机性相得益彰、融洽结合,为培育新一代的学子提供一个新景观。新学校功能布局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未来的发展变化做好了准备。
策略五:标准化与个性化
模数化和标准化的处理过程应与项目条件特点相结合,以确保在进行高效率的工程步骤的同时能够保持个体的独特性。复合式外墙体系会随着不同的表皮材料而发生改变,而备选的材质都来自环保的资源,包括可回收或快速再生材料。窗体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以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 numbers) (黄金分割)为基础,通过多种不同的模块化窗体的排列与组合来获得无限的可能性。
总之,这所学校是一次对教育伊甸园的探索,希望我们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研究和发展出可以应用在未来学校建筑上的一个新的、低成本的体系,为更多的孩子们创造出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
项目概况:
设计时间:2010 – 2012
阶段:建筑设计
甲方: 京中粮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功能:共有36个初中及高中班级的中学。包括教室、礼堂、体育馆、食堂宿舍及运动设施
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
占地面积:45,332平方米
地点:中国北京市房山区长阳
项目团队
设计团队
竞赛阶段:
李虎,黄文菁
于清波, 周亭婷, Felipe Escudero, 莫亭昕, 卢陈, 成延伟, 范劼, Scott Craven, Chris Gerdes, 刘祉廷
设计阶段:
李虎,黄文菁
中山大二郎、叶青、周亭婷、托马斯、王一帆、薛文灿、鬼头亚实、陶玮、希米娜、赵耀
合作设计院: 北京建筑设计院四所
节能顾问: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