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最大人工运河今日动工 耗资将达60亿
admin
2010-03-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3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动工。工程全长67.23公里,工期4年,耗资将达到60亿元。这将是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除了调水救济汉江之外,它还将具有通航千吨级货船的功能。此项引江济汉工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惠民工程,每年将从长江调水约30亿立方米入汉江,这一水量将使汉江下游7个人口密集的城区和6个农业灌区直接受益,惠及645万亩耕地和889万人口。
3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动工。工程全长67.23公里,工期4年,耗资将达到60亿元。这将是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除了调水救济汉江之外,它还将具有通航千吨级货船的功能。
此项引江济汉工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惠民工程,每年将从长江调水约30亿立方米入汉江,这一水量将使汉江下游7个人口密集的城区和6个农业灌区直接受益,惠及645万亩耕地和889万人口。
据负责这一工程设计的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别大鹏介绍,工程进口位于长江中游沙市河段龙洲垸,途经荆门市沙洋县,在潜江市高石碑镇汇入汉江。沿途将建设30座跨渠公路桥、24座人行桥、机耕桥及一系列的水利灌溉设施,形成一座带入众多现代科技元素的水利枢纽。
这一自西南向东北穿越江汉平原腹地的大运河,其首要功能就是引长江水入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直接改善汉江下游和东荆河的灌溉条件与水生态环境。
这一宽约百米的人工运河建成通水后,将有至少35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长江水增援汉江,即使在汛后枯水季节,也可使汉江高石碑流量达到530立方米每秒。按照相关设计,每年的春灌季节,还将通过加大引水量,使汉江流量达到600立方米每秒,确保沿江两岸工农业生产用水。
专家:要把引江济汉工程建成现代“都江堰”
“引江济汉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生态工程。”别大鹏介绍说,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专家们始终怀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引江济汉工程修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现代“都江堰”。
据介绍,引长江水入汉江,本身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为汉江流量减少而作的生态补偿。其引水线路的选择,最为体现生态保护的理念。
引江济汉可选进水口有3个,从上至下分别是长江枝江大埠街、荆州龙洲垸、沙市盐卡,出水口有2个选择,分别位于汉江潜江高石碑和红旗码头,专家据此共组合出了可供选择的9条线路方案。
比选时,首先被否定的是汉江红旗码头出口。红旗码头位于汉江最后一级枢纽——兴隆枢纽下游25公里处,若以此为出口,意味着兴隆以下25公里河道无法补水,达不到“济汉”目标,而高石碑距离兴隆只有3公里。同时,这条线路难以绕开江汉油田,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10亿元。
在利用红旗码头作为出口的几套方案被淘汰后,设计专家又以线路长、交叉建筑物多、土方开挖量大等理由,放弃了进口在大埠街,出口在高石碑的“高一线”方案。而进口也在大埠街的“高二线”方案,虽然水头高、自流条件好,但因其地处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地,上游40公里河段是中华鲟保护区,在此取水可能对四大家鱼产卵和中华鲟、胭脂鱼洄游产生不利影响而被否决。
为将这一工程建成一项跨世纪的生态工程,设计专家多次前往都江堰考察,现场感受前人的责任和精神,最后经过无数次的沿线勘测,选定了目前的方案。
可行千吨级船舶
引江济汉工程将建成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可保证千吨级船舶常年通行。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徐少军介绍说,按照专家的设计,26日动工兴建的引江济汉工程全长67.23公里,运河渠道底部宽60米,航道水深平均5至6米,为限制性三级航道。航道在荆州龙洲垸的长江出水口和潜江高石碑汉江入水口将各建有一个船闸,可确保千吨级双排单列一顶二驳船队顺利通行。
可望2014年建成的这条人工运河,将在江汉平原腹地形成一条新的“黄金水道”。北方的煤炭通过重载铁路运至襄樊后,可以通过汉江、经引江济汉航道,转运至长江沿线地区,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能源通道。
与以往两江货运必须绕道武汉相比,从这一人工运河实现从汉江到长江的对接,将缩短航程673公里,可节约船舶行程30多个小时。
据了解,这一人工运河还将连起长江沿线的钢铁石化工业走廊及汉江沿线汽车工业走廊,并成为连接武汉城市圈、宜昌三峡经济圈、襄樊十堰鄂西北经济圈的纽带,将大大提高运输效率,节约物流成本。
据介绍,26日开工的引江济汉工程是国家安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四大配套工程之一。其中,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去年底实现了大江截流;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已基本完成;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也即将启动。
此项引江济汉工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惠民工程,每年将从长江调水约30亿立方米入汉江,这一水量将使汉江下游7个人口密集的城区和6个农业灌区直接受益,惠及645万亩耕地和889万人口。
据负责这一工程设计的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别大鹏介绍,工程进口位于长江中游沙市河段龙洲垸,途经荆门市沙洋县,在潜江市高石碑镇汇入汉江。沿途将建设30座跨渠公路桥、24座人行桥、机耕桥及一系列的水利灌溉设施,形成一座带入众多现代科技元素的水利枢纽。
这一自西南向东北穿越江汉平原腹地的大运河,其首要功能就是引长江水入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直接改善汉江下游和东荆河的灌溉条件与水生态环境。
这一宽约百米的人工运河建成通水后,将有至少35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长江水增援汉江,即使在汛后枯水季节,也可使汉江高石碑流量达到530立方米每秒。按照相关设计,每年的春灌季节,还将通过加大引水量,使汉江流量达到600立方米每秒,确保沿江两岸工农业生产用水。
专家:要把引江济汉工程建成现代“都江堰”
“引江济汉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生态工程。”别大鹏介绍说,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专家们始终怀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引江济汉工程修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现代“都江堰”。
据介绍,引长江水入汉江,本身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为汉江流量减少而作的生态补偿。其引水线路的选择,最为体现生态保护的理念。
引江济汉可选进水口有3个,从上至下分别是长江枝江大埠街、荆州龙洲垸、沙市盐卡,出水口有2个选择,分别位于汉江潜江高石碑和红旗码头,专家据此共组合出了可供选择的9条线路方案。
比选时,首先被否定的是汉江红旗码头出口。红旗码头位于汉江最后一级枢纽——兴隆枢纽下游25公里处,若以此为出口,意味着兴隆以下25公里河道无法补水,达不到“济汉”目标,而高石碑距离兴隆只有3公里。同时,这条线路难以绕开江汉油田,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10亿元。
在利用红旗码头作为出口的几套方案被淘汰后,设计专家又以线路长、交叉建筑物多、土方开挖量大等理由,放弃了进口在大埠街,出口在高石碑的“高一线”方案。而进口也在大埠街的“高二线”方案,虽然水头高、自流条件好,但因其地处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地,上游40公里河段是中华鲟保护区,在此取水可能对四大家鱼产卵和中华鲟、胭脂鱼洄游产生不利影响而被否决。
为将这一工程建成一项跨世纪的生态工程,设计专家多次前往都江堰考察,现场感受前人的责任和精神,最后经过无数次的沿线勘测,选定了目前的方案。
可行千吨级船舶
引江济汉工程将建成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可保证千吨级船舶常年通行。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徐少军介绍说,按照专家的设计,26日动工兴建的引江济汉工程全长67.23公里,运河渠道底部宽60米,航道水深平均5至6米,为限制性三级航道。航道在荆州龙洲垸的长江出水口和潜江高石碑汉江入水口将各建有一个船闸,可确保千吨级双排单列一顶二驳船队顺利通行。
可望2014年建成的这条人工运河,将在江汉平原腹地形成一条新的“黄金水道”。北方的煤炭通过重载铁路运至襄樊后,可以通过汉江、经引江济汉航道,转运至长江沿线地区,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能源通道。
与以往两江货运必须绕道武汉相比,从这一人工运河实现从汉江到长江的对接,将缩短航程673公里,可节约船舶行程30多个小时。
据了解,这一人工运河还将连起长江沿线的钢铁石化工业走廊及汉江沿线汽车工业走廊,并成为连接武汉城市圈、宜昌三峡经济圈、襄樊十堰鄂西北经济圈的纽带,将大大提高运输效率,节约物流成本。
据介绍,26日开工的引江济汉工程是国家安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四大配套工程之一。其中,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去年底实现了大江截流;汉江中下游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已基本完成;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也即将启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