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世博建设酣 园区“绿”意浓

admin 2009-06-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继北京奥运会引入“绿色奥运”概念后,上海世博会接过“绿色”接力棒,在世博园区建设的各个环节围绕生态、环保、节能等主题大做文章,绿色已渐渐成为本届世博会的“主色调”。
  继北京奥运会引入“绿色奥运”概念后,上海世博会接过“绿色”接力棒,在世博园区建设的各个环节围绕生态、环保、节能等主题大做文章,绿色已渐渐成为本届世博会的“主色调”。 
    
  绿色建筑 
    
  尽管《绿色指南》刚发布,但通过前期大量沟通和准备工作,很多要求已经贯彻到世博园区建设的各个环节,其中,最为熟悉的是一批代表着21世纪建筑新思潮的绿色建筑。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也是世博园区的“绿色地标”。中国馆不仅在建筑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节能效益,同时还采用了大量的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雨水收集利用、冰蓄冷空调等,其整体建筑能耗预计比传统建筑降低25%以上。
  世博中心已率先获得中国绿色建筑最高级认证——建设部首批“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证书,并正在申请美国USGBC LEEDNC2.2金奖标准。世博中心在节能、节水和节材等各方面都贯彻了《绿色指南》中的相关环境要求,其建筑节能率达到62.8%,有52%的生活热水可通过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而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也达到61.3%。
  作为上海的生态示范建筑,“沪上·生态家”遵循“天和、地和、人和、乐活”的设计理念,响应《绿色指南》的绿色环保倡议,着重诠释“关注环保节能,倡导乐活人生”的全新生态居住理念。“沪上·生态家”将运用70%的既有成熟技术和30%未来前瞻技术示范来体现生态建筑的技术亮点,包括太阳能技术、LED照明技术、自然通风技术及浅层地热利用等,来呼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绿色指南 
    
  6月5日,第38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该指南在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主办方所倡导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环保理念和要求,鼓励全社会共同努力,让2010年世博会成为一次环境友好的盛会。
  《绿色指南》细分为设计、施工、交通、物流、住宿、餐饮、办公和参观等各个方面,涵盖了世博会建设、举办和后续利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其中,针对参展方,倡导其在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影响为核心,具体包括生态设计、污染控制、绿色施工、绿色交通、绿色管理等五个方面。要求世博会的各参展方在场馆设计上考虑整体性,充分参考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从水资源保护、节能、再生能源、材料选用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的潜在功能等角度进行考虑,尽可能多地采用面向未来的环保节能技术和产品,同时保证绿化率。临时建筑的展馆应使用可循环利用、可再生材料建造,同时还须考虑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处置的需求。对展馆运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收集处置必须符合环保规范;建设项目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并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环境管理要求,尽可能减少水、大气、噪声和光污染。 
    
  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却仅局限于对建筑物的设计和建筑成品各项指标的评定上。这次发布的《绿色指南》就为施工过程制定了环境管理要求,要求尽可能减少水、大气、噪声和光污染。
  将为近万名国内外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工作人员提供住宿、办公、餐饮等配套服务的世博村,在建设中通过贯彻绿色施工理念,将施工现场“妆扮”成一个绿意盎然的环保工地。在节约用水方面,主要采取收集室内室外沉降水、雨水等水源,经过处理后分别用于室内保洁、消防蓄水、绿化养护等。另外,还通过选用低耗能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废旧、剩余材料等来节电、节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仅世博村公寓式酒店建设,就节电43.7万千瓦时、节油6000多升、节约水资源67000多立方米。此外,还节省了木材390立方米、钢材387吨、混泥土345立方米。
  芬兰馆更是将建筑绿色施工视为迈向节能建筑的第一步。3D计算机模型被用来辅助整个建造过程。展馆的垂直承重结构由钢材制成。正面由窄体元件组成,将在现场进行组装。水平结构由木质框架元件组成,地板则由板块拼成。外部正面将使用富有现代气息的鳞状花纹纸塑复合板,这是一种工业再生产品。中庭墙壁以及二层的一些墙壁由织物覆盖,并可用透明织物覆盖中庭,楼梯和电梯为独立元件。全部建筑元件在进行制造的时候,就必须保证建筑建成后能被分解和再组装。 
 [NextPage]   
  绿色景观 
     
  绿色植被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绿色世博”的一个载体。按照规划,整个世博园区的绿化面积将达到五分之一。世博园区将创造“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色彩斑斓”的丰富景致,并带动周边区域,编织一张“绿网”,将美好的生活图景展示给世界。有关专家称,“我们的设想是不能将绿地系统的构建局限于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而是把世博园区绿地与临近绿地编织成大世博绿地圈。”据悉,后滩公园、白莲泾公园、世博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将于明年建成开放,同期建成的还有浦西绿地、滨江绿地、中国园、龙华东路绿地等其他景观绿地。到世博会召开时,世博园区及其周边的绿地面积将达58公顷以上。
  除了大量绿地及公园的铺陈,世博园区内还将呈现更多的临时性绿化,这些小景观将会因地制宜,通过不同景观空间的特点来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以凸显其季节性特点,形成一定的绿化格局及脉络体系。这些“可移动的花园”,将根据庆典日的安排随时更换、循环使用,还可以通过不同需要组合出多种图案以美化环境,将异国自然或传统文化情趣浓缩进园区中。一些移动绿地还可以方便游客树下纳凉休闲,而在人流量大时,则可以通过收起移动绿化来方便游客流动。
  此外,一些大型建筑附着的“绿色”也带来了更为立体的“绿色世博”空间。主题馆东西立面设置垂直生态绿化墙面,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待建生态墙。夏季,可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冬季,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可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演艺中心“飞碟”状外围有着养眼的“绿坡”,取代了呆板的水泥。“绿坡”的作用不可小觑,事实上这是屋顶覆土技术的应用,它不仅使得演艺中心能完美融入周边的水绿景观,而且能为场馆外延地下空间保温隔热。而延伸入地下的世博轴,通过“阳光谷”帮助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为绿色地下空间创造了条件。据悉,在世博会期间,“阳光谷”里将迎来五彩缤纷的植物。通过精心的艺术打造,这里将呈现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下花园”,尽显生态环保的魅力。 
    
  绿色季节 
     
  上海世博会恰逢酷暑季节,将使“水泥森林”的热岛效应加剧。特别是世博会各类展馆、公共建筑容纳人数有限,参观者势必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室外参观、场馆间移动以及进馆前的等待中,那么,在不能被空调“照顾”到的空间中如何防止中暑事件的发生,成为园区规划者高度重视的问题。
  通过运用各种生态技术来控温、降温,“热岛”变为“凉岛”也将成为可能。从空间上看,世博园区总体布局形成一种自然通风格局,即设计了整个世博园区的风流导向,组成风的走廊,从浦东一直到浦西,组织了南北向的数十条风道,使风可以分布在各个建筑群中间,可以自由流动。此外,还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降温手段:利用绿化手段,栽植高大速生乔木,形成绿化覆盖空间,进行降温;让建筑与绿化“排排站”;利用人工制造的“穿堂风”制造整体降温效果;通过喷雾系统增加大环境内的湿度,降低温度;将黄浦江底层水引入场馆及园区,来降低场地的表面温度;在步行长廊上方架设遮阳布及大量运用紧跟时代的遮阳系统材料等。
  直接利用水体进行室外场地降温也不失为一种良策,措施包括水幕、喷雾、人工降雪、结露等。目前,多种主动水体降温创意装置的设计构思将在世博园区内得以实现,如冰墙、水座椅、香雪海、雾廊、喷雾机器人等。其中“香雪海”降温创意装置不仅能起到降温、控温作用,专家还考虑在喷雾中加入不同花香、草香、大海的味道,让人浮想联翩。 
    
  绿色复制 
    
  上海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将成为本届世博会的一大亮点,在这个模拟城市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若干功能的综合街区中,将展示各个城市已经实施的能对未来城市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成功案例,让参观者能提前领略未来城市的美好生活方式。各种奇思妙想的绿色概念在这里被重新拷贝。
  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凯·布朗利博物馆,是一个采用创新的植物墙技术使城市增添自然生机和生物多样性的优秀案例。该建筑创造性地使用植物作为构成建筑的“材料”,将150种共15000株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种植”在800平方米的墙面上,成功构筑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垂直花园”。本届世博会上,该案例将以植物墙建筑为参照原型,结合巴黎的另一个展馆案例“一江秀水、一方沃土,培育一番生活风采”进行策展。展厅将通过搭建大型实物模型形象地表现塞纳河的风貌。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展馆将真实还原塞纳河沿岸的秀丽风光,呈现给参观者一个充满绿色的宜居场所。
  加拿大卡尔格雷水中心是一座可持续的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时始终贯彻了环保思想,每年可以减少10万加元的能源消耗和71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减少72%的废水排放,建筑的垃圾转换回收率超过90%。设计中采用了多种科技手段:建筑保温,减少能耗;可调节的窗户,帮助监控和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中水回用系统,用于冲厕;屋顶辐射降温系统与地板下通风系统;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可回收材料等。该案例将在世博园区内以新建的一座建筑来展示。新建筑在外观造型上与原案例类似,适当缩小尺度以适应展示场地的要求。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