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2009“CPN中国周”系列活动全面启动

admin 2009-06-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CPN 城市-中国峰会:学术峰会(2009.6.16-18,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 全体会议:中国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更新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住房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产业及就业国际

·CPN 城市-中国峰会:学术峰会(2009.6.16-18,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
全体会议:中国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更新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住房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产业及就业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规划及公共政策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规划教育及实践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交通国际高层论坛
主题论坛:城市环境国际高层论坛
·CPN 城市-中国峰会:产业峰会(2009.6.16,北京)
主题论坛:新经济形势下的全球城市产业转型与升级--学术·政府·资本·企业四方圆桌高峰论坛
高层酒会:CPN年度品牌城市、年度营造典范及年度中国人物推介
商务合作:2009全球资本与中国城市高端对话
·CPN 城市-中国峰会:重庆论坛 (2009.6.19,重庆)
·CPN 城市-中国峰会(2009.9) 北美论坛 活动简介:
      中国史诗般的城市化进程强烈吸引着全球的目光,“CPN城市-中国峰会”由此应运而生!作为城市相关领域全球最高规格的年度国际高峰论坛,“CPN城市-中国峰会”的影响力可以类比“城市-达沃斯”。活动一经推出即得到了全球城市相关领域最权威机构和学者的热烈响应及全力支持,世界顶级学者们均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城市化的方向及其模式将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范例之一。 

      峰会由中国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China Planning Network, CPN)发起,联合麻省理工学院(MIT)、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相关院系、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理事会、亚洲开发银行、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网·地产中国等共同主办,截至目前,本次峰会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包括:世界银行、国家住房及城乡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减灾署(UN ISRD)、联合国人居署(UN HABITAT)、交通研究世界大会(WCTRS)、荷兰驻华大使馆、哈佛大学住宅联合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国家与地方政府研究中心、纽约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麦克阿瑟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动态城市基金会等权威机构及其领袖学者的大力支持。 

      作为首个在中国举办的关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论坛,本次峰会关于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机遇、挑战、方向及可行性的研讨以及所产生的成果和影响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更属于世界,将对世界上同样经历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有所帮助和借鉴。


机构组成:
·联合主办机构:中国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麻省理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亚洲开发银行、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理事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网·地产中国,等
·会议支持机构:联合国减灾署、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城市管理与发展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哈佛大学住宅联合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国家与地方政府研究中心、纽约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通研究中心、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麦克阿瑟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交通研究世界大会、荷兰驻华大使馆、重庆大学、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新华悦动传媒、北青传媒,等
·联合承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北京大学林肯中心、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理事会中国代表处、动态城市基金会、城策国际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地产中国网地产中国会俱乐部,等
·联合主办媒体:北青传媒,等
·独家综合门户网站:新浪网   
·支持媒体: 
A)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地产中国网、搜狐网、腾讯网、网易、FT中文、和讯网、金融界、凤凰卫视网站,等
B)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不动产、
瞭望、中国新闻周刊、环球时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投资者报、中华工商时报、财经、商业评论、商业时代、理财周刊、融资中国、投资有道、中国企业家、北京现代商报、新地产、楼市、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华夏时报、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新京报、精品购物指南、法制晚报、北京晨报、三联生活周刊,等 



学术峰会议题综述:
·城市住房国际高层论坛
      城市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百姓高度关注的核心民生问题,因而也引起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界、开发商、科研机构及媒体的极大关注。在此社会背景下,本主题论坛定位关于城市住宅公共政策的国际高峰论坛,联合全球范围内城市住宅的相关权威机构,共同探讨,国际上值得借鉴的经验模式及相应教训。尤其将聚焦中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动社会资本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以及如何借鉴相关国际经验,为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本土化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城市更新国际高层论坛
      在快速城市背景下,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加剧, 城市需要扩张以容纳更多的外来移民。而在已有城市建成区,大量历史上遗留下来旧城区,’城中村’, 却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居住条件恶劣,社区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以往城市更新中通过大规模市场开发改造物质环境的作法,事实证明并不能有效改善原有居民工作生活的社区环境。因此如何将物质环境改善和社区整体发展有机结合, 建立市场开发与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三方充分参与的利益协调和实施机制成为现阶段城市更新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一些开发区也面临功能转换、产业升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主题论坛通过系统讨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更新与社区发展的历史经验, 理论演变轨迹和案例来提出对于中国政治, 经济,社会背景下有益的建议和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
·城市产业及就业国际高层论坛
      世界经济面临着1929年以来的最严峻危机,中国亦难以独善其身,却有着其独特的机遇及挑战。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其城市经济在应对世界性的经济低迷时独具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如何使快速的城市发展建设不受危机所累,更进一步,甚至是,如何使之成为迅速摆脱危机的重要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就业问题,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中国几乎所有城市所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经济及民生问题。
·城市环境国际高层论坛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关系中国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然而,快速城市化给中国社会及经济所带来的重要机遇与挑战,从尺度及结构上,对中国的城市能源及环境产生了方向性影响。从观念理解、政策制定、技术创新、现实应用等方面系统、全面、深入探讨上述问题,将不仅有助于中国城市环境步入健康、良性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也使得中国的能源问题获得了现实解决的最重要的支撑点。
·城市交通国际高层论坛
      城市交通国际高层论坛其主旨,一方面,在于帮助中国从更深层次理解世界城市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及其在可达性、机动性、城市结构、生活模式、能源消耗等方面的现实措施、最新理念以及前沿技术,另一方面,在于帮助世界理解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交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给世界范围内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机遇。主题包括:城市交通拥堵管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建设的投融资、巨规模城市交通项目规划及奥运后的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对策等。作为第三届CPN城市交通国际高层论坛,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论坛将深入探讨经济危机对城市交通的现实影响,并力图获得政策导向及技术策略上的综合应对,尤其将重点涉及以下问题:其一,宏观经济与交通发展间的关系,比如:中国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中交通发展与建设扮演了什么角色?其二,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的交通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将作如何重点应对,比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巨规模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交通及土地使用一体化、城市交通与能源环境政策、都市信息系统在中国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等。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国际高层论坛
      城市规划不仅仅为城市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其本身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次论坛将深入探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过分倚重技术的成因,推动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公共政策的研究,使得城市规划编制中更加具体、深入地体现公众利益及城市多方面发展需求,从而能够全方位应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需要。
·城市规划教育及实践国际高层论坛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城市规划教育及实践与世界其他国家展开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国际合作,不仅将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引入中国,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人才培养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际合作,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具体规划实践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已日渐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今天,本主题论坛,力图全面回顾以及系统总结城市规划领域近三十年来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从而推动中国城市规划教育及实践的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产业峰会综述:
      世界经济面临着1929年以来的最严峻危机,中国亦难以独善其身,却有着其独特的机遇及挑战。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其城市经济在应对世界性的经济低迷时独具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如何使快速的城市发展建设不受危机所累,更进一步,甚至是,如何使之成为迅速摆脱危机的重要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国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所凝聚的全球城市领域最顶级智力资源为依托,“CPN城市中国峰会-产业峰会”是中国城市管理及城市发展决策层、精英学者及业界领袖与海外同行的最高峰会,涉及了全球范围内城市管理及城市发展相关领域最重要的管理机构、最知名的研究机构、最具实力的投资机构、最具影响力的产业集团,以及最重要的领域及问题,具体而言: 
• “CPN城市中国峰会-产业峰会”的主题论坛将聚焦“新经济形势下的全球城市产业转型与升级”,汇聚城市发展及运营领域学术、政府、资本及企业四方权威领袖,以4*10四方圆桌高层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从技术研发、孵化、融资、建设等方面,推动城市产业全方位升级,帮助其整个区域经济步入良性、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使得其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后次贷危机的新经济形势下,率先推动并率先实现城市产业全面升级的全球典范。多家最具影响力的主流财经媒体将共同关注并直播报道本次城市产业领袖间的头脑风暴。  
• 于其间的高层酒会,“中国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将站在全球学术高端,重点推介中国城市发展典范品牌,包括:CPN年度品牌城市、CPN年度营造典范、以及CPN年度中国人物。  
• “CPN城市中国峰会-产业峰会”将以“全球资本与中国城市高端对话”为主题,推动高端商务合作,以产业峰会为平台,推动到会的近百家中外投资及金融服务机构的资本,实现对接具体项目并落地具体城市。  



重庆论坛综述:
  作为联合全球范围内城市领域最权威相关机构,共同探讨关于“五个重庆”建设综合应对的首个主题论坛,活动定位城市领域全球最高规格国际交流,将联合各主办方共同邀请国内外最顶级权威学者及业界领袖,以“五个重庆”的提出为历史契机及共同关注,总体谋划和推动新经济形势下重庆的新一轮发展,站在全球学术及产业的高端及最前沿,共同探讨城市化“重庆模式”的机遇、挑战、方向及可行性。

  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向更高层次推动重庆的国际合作,提升重庆的国际城市形象,使得重庆在城市政策及管理、城市品牌及运营的战略高度比肩全球一线城市。

  同时,论坛将全力推动重庆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立类似“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创新联盟”的全面战略合作,以麻省理工学院(MIT)全球第一的科学技术研发、孵化、融资、建设实力,推动重庆产业全方位升级,帮助其整个区域经济步入良性、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涉及领域包括但不局限于:区域经济、城市产业、城市管理、交通及物流、城市环境政策、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土地使用、新能源、后IT技术等。使得重庆模式成为后次贷危机的新经济形势下,率先推动并率先实现城市产业全面升级的全球典范。
  
  在这个意义上,作为首个在重庆举办的关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论坛,本次峰会所产生的成果和影响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更属于世界,将对世界上同样经历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有所帮助和借鉴。

学术峰会、产业峰会、重庆论坛、北美论坛、及详细会议日程安排敬请关注论坛官网:www.ChinaPlanningNetwork.org
或中国网·地产中国:http://house.china.com.cn




获邀外国演讲嘉宾(截止2009.5,排名不分先后)
· Susan Hockfield, President of MIT (点击查看致辞全文)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 
· John Winston Howard, Former Prime Minister, Australia 
  澳大利亚前总理 
· Philip L. Clay, Chancellor and Professor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MIT 
  MIT麻省理工学院副校长,都市研究与规划教授 
· Justin Lin Yifu, Chief Economist, Senior Vice President, World Bank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 Lawrence Vale, Head and Professor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Department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MIT 
  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主任,都市研究与规划教授 
· Ernest J. Moniz, Director of the MIT Energy Initiative, Director of the MIT Laboratory for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dvisor, President Obama’s Council of Advis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CAST), Former Under Secretary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Former Associate Director for Science in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Former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 
  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创研中心主任,能源与环境试验室主任,奥巴马总统顾问委员会科学与技术顾问,美国前能源部副部长,前白宫科学与技术政策执行副主任,前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主任 
· Melanie Kenderdine,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MIT Energy Initiative, Former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Policy and Senior Advisor to the secretary,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创研中心副主任,前美国能源部部长顾问兼政策主任 
· Nicolas Retsinas, Director, Harvard 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Studies, Former U.S. HUD Assistant Secretary 
  哈佛大学住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住宅及城市发展部前副部长 
· Michael Hibbard, President, ACSP 
  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主席 
· Werner Rothengatter, EX-President of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 Head of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Former Head of the Transport Division, 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交通研究世界大会(WCTRS)主席,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经济政策研究学院主任,前德国国家经济研究院交通主任 
· Michael Stegman, Director of Policy and Housing, MacArthur Foundation, Former U.S. HUD Assistant Secretary 
  麦克阿瑟基金会政策及住房主任,前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副部长 
· Ralph Gakenheimer, Professor of Urban Planning, MIT, Chair,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CODATU (Collaborative on Urban Transport Improve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教授,国际科学委员会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委员会主席 
· Karen R. Polenske, Prof., Region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Planning, MIT, Former President,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Association 
  麻省理工学院区域政治经济与规划教授,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前主席 
· Takashi Onishi, President, City Planning Institute of Japan, Head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Urban Engineering, Tokyo University 
  大西隆,日本国土规划审议会审议专家,日本都市计划学会前任会长,东京大学都市工学系主任 
· Harry Dimitriou, Harry Dimitriou, Prof. of Planning Studies, Director of the OMEGA Centre at UCL and Member of TRB Committee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f Transportation, and for Transport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USA 
  伦敦大学院教授,规划学院前院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英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办公室委员 
· Joseph Ferreira Jr, Head and Professor of Urban Planning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UIS, MIT, President of the Urban and Reg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Association (URISA) 
  麻省理工学院都市信息系统主任,城市规划及运筹学教授,城市及区域信息系统协会主席 
· Bruce Stiftel, Former ACSP President, Director of the planning program at Georgia Tech 
  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前主席,佐治亚理工学院规划系主任 
· Eugenie Birch, Former president of ACSP and APA, and Former Chair of the PAB at ACSP, Former Director of the planning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前主席、美国规划协会前主席,规划院校联合会认证委员会前主席,宾西法尼亚大学规划系主任 
· Lawrence Hannah, Lead Economist, Poverty Reduc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ECSPE), World Bank 
  世界银行扶贫及经济管理首席经济学家 
· Robert B. Olshansky,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Head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副主任、教授 
· John De Monchaux, Prof.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former Dean of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MIT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前院长,建筑与城市规划教授 
· Tingwei Zhang,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授 
· Fulong Wu,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or of Urban China Research International Network, Cardiff University, UK 
  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城市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东亚规划与发展教授 
· Michael Leaf,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Southeast Asia Research, UBC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 Barbara Finamore, Director of China Program, US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理事会中国主任 
· Qian Jingjing, Director for China Sustainable Cities Project, China Program, US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理事会中国主任 
· V. Setty Pendakur, Consultant to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Honorary Prof. of CAS, Chair of TRB’s TDCC, Former Vice Mayor of Vancouver, Former Coordinator of ESCAP of UN 
  中国国务院总理顾问,中国科学院荣誉教授,美国运输研究会发展中国家运输委员会创始人、主席,温哥华市前副市长,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前协调员 
· Peter Lai, Former President, ICTPA, Vice President, PB Hongkong 
  ICTPA前主席,PB香港副总裁 
· Daxi Li, Chairman, CASB, Director of Board, United Orient Bank 
  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美国东方银行董事长 
· Joyce Man, Director of Peking University-Lincoln Land Institute 
  满燕云,北京大学-林肯土地研究中心主任 
· Alice Amsden, Barton L. Weller Professor of Political Economy, MIT 
  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 Non Arkaraprasertkul, Harvard-Yenching Fellow, prof., the Oriental Institute, Harris Manchester College,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哈佛燕京学者,牛津大学东方研究院教授 
· Dennis Frenchman, Head and Professor of the Practice of Urban Design, Cit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hair of MCP, MIT 
  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设计与城市发展主任,城市设计学教授,城市规划研究生主任 
· Jan Wampler,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M.I.T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教授 
· William Brekke, Minister Counselor, United States Embassy, China 
  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 
· Michael Woo, Los Angeles Planning Commissioner 
  洛杉矶总规划师 
· Michael Dardia, Deputy Director, NYC Office of Management & Budget 
  纽约市政府管理及预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 Hugo Priemus, Professor and Dean Faculty of Technology, Policy and Management,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Netherlands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技术、政策及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 John Courtney, Director of Urba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Former Treasurer of PRCUD  
  城市发展基金会主席,前环太平洋城市发展协会财政总监 
· Neville Mars, Director, Netherlands Dynamic City Foundation 
  荷兰动态城市基金会主任 
· Shannon Bassett, Assistant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ommunity Design,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南加州大学建筑与区域设计系教授 
· Steve Coyle, CEO, the AFL-CIO Housing Investment Trust, Former Bosto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美国劳工联合会住房投资信托基金总裁,前波士顿规划委员会主任 
· Randall Crane, Acting Director and Professor of Urban Planning,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 UCLA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城市规划教授 
· Michael Flaxma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MIT 
  麻省理工学院都市研究与规划系教授 
· John R. Logan, Prof. of Sociology, Director, Spatial Structur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科学空间结构主任、社会学教授 
· Angela Maye-Banbury, Senior Lecturer, Faculty of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社会与发展高级讲师 
· Ying Hua,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设计与环境分析系教授 
· Zhong-Ren Peng,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University of Florida, USA 
  佛罗里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 
· Qing Shen, Associate De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Preserv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马里兰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 George Sun, Deputy Director of Research & Statistics at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Singapore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副局长 
· Ming Zhang, Associate Prof,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教授 
· Ir Alexandra Tisma, 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 
  荷兰环境评估委员会委员 
· Zhenshan Zhang,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Manager, UN-HABITAT in Beijing 
  联合国人居署人类聚居中国主任 
· Toshi Yokota, Manager, Transportation Project, Asian Development Bank 
  亚洲开发银行城市交通高级主管 
· Yan Zong, Transport Specialist, Asian Development Bank 
  亚洲开发银行资深交通专家 
  等,约六十人。 



获邀中方演讲嘉宾(截止2009.5,排名不分先后)
· 曾培炎,国务院原副总理
· 解振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 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 潘岳,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 薄熙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 王鸿举,重庆市市长
· 吉林,北京市常务副市长
·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 袁驷,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全国人大常委、环资委副主任
· 李晓红,重庆大学校长
· 宁滨,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 石定寰,国务院参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
· 林家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部长
·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 王庆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司长 
· 侯浙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
· 冯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
· 唐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
· 张相木,国家工信部装备与工业化司司长
· 王青云,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 张远林,重庆市规划局局长
· 倪虹,安徽省建设厅厅长
· 周岚,江苏省建设厅厅长
· 赵燕菁,厦门规划局局长
· 王芃,深圳市规划局局长
· 俞滨洋,哈尔滨市规划局局长
·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总规划师 
· 吴良镛,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
· 钱易,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 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贺克斌,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 朱文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 毛其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 陆化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 
· 吴志强,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
· 夏林茂,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
· 阳建强,东南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
· 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 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系主任
· 吕斌,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
· 耿宏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
· 谭纵波,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 徐建刚,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
· 唐子莱,同济大学规划系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 叶剑平,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
· 刘洪玉,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 顾朝林,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前院长 
· 张杰,清华大学住宅研究所所长 
· 李东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副教授 
· 赵民,同济大学教授,规划系前系主任 
· 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
·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规划系副主任
· 李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等,约六十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