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虹桥将移址原型复建 古渡口可望成新景观
|
霁虹桥将在复建后恢复往日的风采 范南丹 摄
古霁虹桥海拔高度1168米,小湾电站蓄水后,水面的海拔高度将达到1241米,而新建的霁虹交通大桥的高度则为1256米。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项文物遗迹复建工作的完成,这里将出现碧波荡漾,人车桥上走,船在水面行的美好景观,特别是一个有新桥墩遗址、新摩崖石刻景观,并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全新文化场景将会重现。目前,桥梁及附属设施的拆除工作已经完成,相应的重要部件进行了编号收存保管;在拆除中收集了一套完整的桥梁文物信息资料。摩崖石刻完成了拓片工作,进行了照相、绘图等相关信息的采集,整套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在蓄水期前完成摩崖石刻的封闭、加固工作,以及相应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部工程计划在2012年完成。
摩崖石刻复制再现
据该保护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所马波介绍,这次保护一开始也想到过像三峡一样对摩崖石刻进行切割搬迁。后经过考查发现,承载石刻的山岩石壁内层结构是破碎的,切割反而会让石刻裂损,甚至破碎,不但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反而成了破坏。后来,经过反复调研多方考证和修订,制定了现行方案,就是选取重点石刻在相似环境中复制再现。具体实施中就是对原石刻本身岩体进行加固喷锚,然后再采用现行世界上先进的封膜保护,让其在水淹后能完好地得到保存。而到了枯水期,原石刻本身还是可以露出来,大概每年有5个月还能看到其真迹。
而复制再现的地点仍然是选距原刻上方百米左右,是同一山岩体的上段,让人们随时都能看到。记者在现场经保山市博物馆馆长王黎锐指点看到,山势和环境非常接近和相似。马波他们共同担心的是,听说还有一个通道工程选址直接这块选好址的项端,复制石刻如果不能在这里进行,就难以再现其环境风貌。
霁虹桥按原型复建
霁虹桥1986年被水毁后,当时省里就议过在原址恢复重建,后得到将建小湾电站的消息后就停了。现在的方案是将按原桥大小复建,按原桥形状建造,建成后与石刻、古道形成相互依托的景观。
在从霁虹桥原址回平坡村途中,在接近村口的路边一块空地上,堆放着两大堆石块石条,王黎锐说,这就是真正霁虹桥桥墩石条,每块都编有号,是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的,今后复建霁虹桥时可能会用上。
保山市博物馆馆长王黎锐介绍桥梁保护方案时说,最先文物部门还是想恢复古老的霁虹桥,但是后来请了桥梁专家实地勘测后,专家指出现在几乎不可能恢复了。由于现在蓄水后桥梁的跨度增加,同时文物修复的原则又是修旧如旧,用传统的工艺、材料、技术很难修复一座大跨度的铁锁桥。桥不能修复了,但是桥周围的附属设施和古道还是要保护的。文物部门于是把桥的两边的泊岸、桥栏、隧道(紧三步)、关房税卡、古道等文物拆除,并选择合适的地方重建。为的是让后来的人们看到这些文物,亲眼见到这段历史。
摩崖石刻的信息采集已经完成,桥两边拆除工作已经完成。王黎锐说,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提供相关的资料,征集霁虹桥的照片、资料、故事等,大家一起保护好这段历史。
■ 历史遗迹
|
梯云路上的古棋盘 范南丹 摄
梯云路:
从水寨至江边的平坡村,是一条东西向的峡谷。两山夹峙,一径陡绝,崎岖回环,古称“梯云路”。下坡的第一段,称为“倒马坎”,据说是因山路陡险,“马蹄高下处,一步一心惊”(黄万春诗)。沿路小石遍铺,由于长年累月马帮过往,铁蹄到处,火星飞溅。在这里,间或还可以看到马锅头在休息中用以打发时间下棋而刻留在路中青石板上的棋盘。
马蹄印:
梯云路脚,是平坡村。这是一个百户左右的小山村,记者在村中仍看到千百年来这里特有的五花石青石条板上留下的一个个深深的马蹄印。村中不时能看到马帮走在古道上的当年影像,还有农户家中的马坨、马槛等。
■ 新闻人物
重建一座古桥 连接一段历史 7旬老人段体才另修古桥
段体才老人向记者介绍家人 记者 崔敏 摄
说起霁虹桥,不能不说后来代替它出现的善德桥,更不能不说这位依靠一己之力,耗时近一年募建起这座桥的老人——段体才。善德桥的位置就在霁虹桥遗址上游不到20米处。虽然后来也有人将其叫作霁虹桥,但当地很多老百姓因感激段体才等修桥人的恩德,而更愿意把它称为善德桥。由于段老不好大喜功,在修桥结束后一直深居简出,蛰居在家,一段时间内很多人都不了解他的现状。记者多方打听来到了柳上村。在村口,记者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段老就住在村头的简易房里。段老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终于见到了年近8旬的段体才。
得知来意后,老人热情地招呼记者上楼去坐。环顾四周,老人的居所摆设十分简单,正中摆有一张方桌,旁边靠着两只木凳和一张藤椅,靠小窗的下方铺有一张薄薄的床铺,所有的家具都很陈旧。
段老告诉记者,他和老伴育有4子一女,平时跟着小儿媳和两个孙子一起生活。虽然村里也有房子,但他喜欢一个人住在这。段老说,在修桥前,他们8名老人做了分工,他负责施工,其他人负责去募捐。当时刚立好桥墩,前期募得的钱就用完了,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但有近一个月的时间都没筹到一分钱。几个老友坚持不住纷纷离开回家了,主管也决定退出,还劝他一起放弃。可段老却不愿放弃。虽然修桥的就只剩段老一个人了。“当时,看到搭档一个个退出了,又筹不到钱,我也很灰心,但只能坚持。还好,之后捐款修桥的人越来越多,捐钱的捐钱,出力的出力,才使得新桥最后得以顺利完工。”
老段回忆说由于缺钱,不仅老友一个个退出了,而且由于发不出工钱,工人的意见很大。当时他一方面要忍受着夜晚一个人住在江边工棚上的孤寂,白天还要忍受工人们不断地指责。
就在老段为缺钱的事焦头烂额之时,老伴从家中带信来说,家里人省吃俭用为他攒到了700元钱,听到这消息,老段急忙奔走几十里山路赶回了家。巧的是,就在此时,河图廖官村村民们也及时给老段送来了1000多元的捐款。拿到这1700多元救命钱后,老段不仅发清了工人的工资,还到集市上割了几十斤肉用来改善伙食,修桥工程才得以继续下来。
■ 记者印象
身体硬朗银须飘舞似大侠
走到这间隔有楼板的两层简易房前,记者发现房门并没上锁。但轻敲几声推开房门后并没反应,记者只好向内喊道:“有人在家吗?”这时,楼上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随着脚步声的停止,一个身体硬朗、银须飘舞的老人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老人身着一件蓝色的对襟上衣,腰间系着一根宽宽的皮带,身材不高但却十分精干,看上去有点像古代的大侠。
■ 人物心声
修桥渡人只为行善积德
为什么要修桥?老段说,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古桥被毁后,两岸群众来往只能靠渡船,每人一个单边要收5元的船费,按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说是很高的了;二是摆渡时间不固定,过江的人往往是走了10多公里路来到江边却赶不到船,有时等到要天黑了也过不了江;三是渡口曾经发生过由于摆渡人心怀不轨过江妇女受辱的事情。所以为了方便群众过江,老段下决心拼了老命也要将桥建成。
老段说,他倾尽全力修建善德桥的目的不图任何回报,只为积德行善,也不管新桥到底能用多长时间,只要能在一定时间内起到方便两岸群众交流他就心愿足矣。
此外,老段还说,他一直奉行“修心举步长存以从善,炼性随时遇事一切忍”这句话,平时将行善积德作为自己一生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