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将明年动工(图)
生态廊道位置示意图
站在北五环路上,生态廊道就像是一座开放式过街天桥(效果图)
生态廊道的俯视效果图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将明年开建,连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北园,为生物过渡提供通道,是国内首个“绿色大桥”。
外形就像一座过街天桥,桥上还种植有乔木、灌木等各种植被,林中虫嘶鸟鸣,蚯蚓、蚂蚁等小动物通过桥自由往来于南园和北园之间……这不是童话里的画面,而是将于明年动工建设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生态廊道”。
昨天,记者从市规划委了解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设计方案已于近日审查通过。批复要求,根据园林绿化部门对“生态廊道”桥上植物种植、实施及养护的具体意见,进一步落实相关工作。
负责森林公园总体景观设计的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园林设计研究所所长胡洁,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生态廊道”已进入到图纸设计阶段,明年将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将能按计划呈现在市民面前。这也将是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绿色大桥”。
具体位置
中轴线北端 横跨北五环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680公顷,正好相当于10个北海公园的大小,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部,处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重要地段。
森林公园中一条横行的高速公路环线五环路,正好把公园自然分割成南区与北区。为了不让森林公园中的生态链因此中断,一条横跨北五环路的“生态廊道”被专门设计出来。这条“生态廊道”正好坐落于城市中轴线上。
它的建设,将森林公园系统从岛屿式逐步过渡到网络式,为孤立的物种提供传播路径。保护物种及栖息地,有利于城市生态安全。而且,使原本止于五环路的中轴线得到自然延伸,让中轴线消融于北区自然的山林中。
设计理念
尝试进行多生物性保护
建成后的“生态廊道”,长约200余米,将是国内首个“绿色大桥”。
虽然外形似一座横跨道路的过街天桥,不过“生态廊道”的设计并不是中规中矩的,它的桥体有宽有窄,从60米到84米不等。在林中还设计出一条6米宽的道路,可供行人和园内小型车辆通行。
建成后的生态廊道将会种满各种植物,桥上覆土高低起伏,营造出适宜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生长的“近自然”环境,并与南园、北园混为一体。这便是“生态廊道”这个称呼的真正含义。
通过这座桥,蝴蝶、蜜蜂、蚯蚓、蚂蚁、小鸟、萤火虫等,可以在南区和北区之间自由自在地活动和迁徙,动物的走动又将带动植物的繁衍。
据介绍,这种生态桥梁在国外虽然并不罕见,但在国内还是一项技术空白。这座“绿色大桥”的开建,对打破孤岛效应的人为藩篱、物种的存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次关键性尝试。
设计过程
生态廊道借鉴国外精品
胡洁介绍说,在整个“生态廊道”的设计过程中,研究所请来了国外各方面的专家参与讨论,并在设计中融入了各方的智慧。
这种生态廊道在荷兰、美国和英国等地都有。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就借鉴了荷兰生态廊道和伦敦麦尔安德公园绿桥的设计理念,其桥梁造型平实稳重,桥梁上的覆土地势起伏,有利于分隔人、车以及小动物的隐秘需要,并与奥林匹克公园的山水意境相呼应。
科技攻关
机械化施工减小影响
生态廊道设计中的桥梁是V型钢结构,混凝土柱,预应力混凝土梁板。
其优点是全桥整体采用混凝土结构,造价低,成桥后养护成本较低;桥梁造型平实稳重;V型墩酷似分叉的树干,与桥上的植物相映成趣。
但由于建在空中的生态廊道与地下失去了联系,桥面覆土,地势起伏,还要种花种树,建立生态系统,这对动植物的生长、桥体的承重能力、排水系统、防冻等,都是难度很大的科技攻关项目。
之所以采用全桥混凝土结构还有一个原因,北五环是本市一条重要的交通干道,而这种整体采用机械化施工对交通带来的影响是最低的,这个施工方案专家也曾进行了十分精细地研究。这也是关键的技术难点之一。
胡洁表示,国外在生态廊道方面的建设技术已非常成熟,目前的科技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