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绿色南滨 雾都画卷

admin 2006-04-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重庆市主城区长江南岸熏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0.5至2公里熏面积5.15平方公里;北望渝中半岛,东依南山绿色屏障。昔日南滨,窄街陋巷,棚房旧楼,破损濒危;岸陡坡高,交通困难;垃圾成山,污水

  重庆市主城区长江南岸熏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0.5至2公里熏面积5.15平方公里;北望渝中半岛,东依南山绿色屏障。昔日南滨,窄街陋巷,棚房旧楼,破损濒危;岸陡坡高,交通困难;垃圾成山,污水横溢,扬尘漫天,一派破、旧、脏、乱、差的景象,洪水、滑坡年年威胁居民安全。生态环境恶劣,绿化几乎为零。 

  1998年,南岸区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实施滨江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彻底改变沿江地带的面貌,创建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项目按照南岸区“发展江边”、“以路兴区”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区”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实施,符合重庆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重庆市防洪总体规划和重庆市南岸区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要求。 

  南岸区江滨路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工程坚持综合整治的思想,以堤路建设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城市、改善市民生活条件为目的,按照“以文化为灵魂、以绿色为生命、以灯饰为特色”的原则,打造“最有人气的旅游观光带、最显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最具品位的人居环境”;同步构筑完善的交通网络,同步开展大规模旧城改造,同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进行沿线景观建设,实现对沿江景观、旧城面貌、道路交通、码头泊位、危岩滑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治理,以实现重庆市政府批准的“关于南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的规划,建成“集居住、商贸、都市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水花园城区”。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 

  创新资金运作模式,堤路带动相关产业。项目建设采取了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以路带房,以房补路,以地生财,综合补偿,滚动发展”的方针,投入有限的资金,带动了300多亿的开发投入,形成良性运作态势。 

  项目于1998年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2002年2月9日,南滨路正式剪彩通车,9条配套连接道路同时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1.5亿元。随同堤路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业为龙头,汇集多种商业业态的南滨经济带,并逐步向都市休憩商业区(RBD)发展。 

  修大堤治滑坡,实现防灾减灾。大堤路面标高187~192米,按大城市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沿线9个滑坡地带得到根本治理。经过3个汛期洪水考验,未发生任何灾情。经长江水利委员会测算,防洪效益年均达8596万元。 

  建成道路网络,整合城区交通。7.8公里景观大道路幅宽33米,4车道;9条配套公路,平均不到1公里就有1条与城市主干线相连熏形成了完善的循环式道路网络熏极大地改善了南岸城区的交通条件。2005年7月,重庆长江大桥南桥头大型互通式立交建成,行车更加顺畅。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沿线文化氛围。沿线有清巴渝12景的4景: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宵灯;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大佛寺、“法国水师兵营”等文化古迹,在建堤修路时采用线路移位、修高架桥的方式,使之受到有效的保护;2005年,投资1000万元,对全国闻名的慈云寺进行了维修;对已消失的,或为传说的景观,在新建的重庆南滨公园中,在黄葛晚渡、龙门浩月、海棠烟雨、字水宵灯、峡江开埠、禹王遗踪等6大主题景区里,塑造园林展示,充满了南岸历史人文和巴渝文化的浓厚氛围,结合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塑造景观,使南滨路成为引人入胜的、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文化景观带。 

  实施绿化工程,建设“绿色南滨”。南滨片区以路网绿化、公园绿化、住宅小区绿化为主要方式,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绿化工程。片区中建有南滨公园、后堡公园和海棠溪、五院、弹子石3个小游园;南滨路两侧以公园模式开展绿化,种植花木数万株,乔、灌、草合理配置,形成绿色景观长廊,绿地率39.4%,绿化覆盖率45.9%,有“绿色南滨”之誉。2002年11月,南滨路被命名为“重庆市园林市街”。2005年5月,全长6.8公里,占地330亩熏投资一亿元建成了全国最长的开放式护堤公园——重庆南滨公园,被广大市民评选为“重庆最美的地方”。 

  建设灯饰景观,山城夜景增辉。依托大堤、道路与建筑,建设了多层次、多类型、多特点的灯饰景观,伴随《长江之歌》音乐声展示五线谱的大型灯饰尤显特色。入夜的南滨路,各种灯饰齐显风采,融汇成一条璀璨靓丽的彩带,为享誉天下的山城夜景增辉添彩。中外来宾、游客到了重庆,无不以到南滨路观看山城夜景为快。南滨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南岸区最靓的旅游热点之一,被誉为重庆的“维多利亚湾”、“重庆外滩”,人气兴旺,火爆山城,成为重庆新兴的旅游休闲观光带,享有“重庆第一路”的美誉。 

  实施人居改造工程,改善居住与环境条件。大规模拆除危旧房,总量已达210万平方米,新建房屋540万平方米。新楼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风格各异。以“温泉”为主题的海棠晓月、以“运动”为主题的阳光华庭等10多个住宅小区功能完善,绿树繁花、水池溪流、奇山异石、亭廊椅凳,精心设置,充分体现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以人为本”理念,分别获得“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重庆市安全文明小区”及“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等称号,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5.5平方米。 

  综合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投入1.5亿元,在南滨路内侧建成重庆主城排污D干管,二、三级排污管已与其并网,实现污水入管排至污水处理厂治理;重庆水泥厂老厂关闭,漫天扬尘消失,垃圾日产日清。南岸区连续数年保持了“重庆市卫生城区”、“重庆市环境保护模范区”荣誉称号。城区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南滨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南岸建区以来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综合效益最佳的工程,取得了多方面的整治成效,基本实现了“美化、净化、绿化、亮化、香化”,从根本上改善了南岸沿江地带的人居环境,对南岸区,乃至重庆主城区人居环境的改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面貌改观,三个效益凸现。南滨片区原为陡坡荒滩旧码头,是无人问津之地,也是南岸城区的一块顽症。实施综合整治以来,房产商争相开发,地价陡升,市民争购江景房产。一片园林化的新兴城区屹立江岸,从根本上改变了南岸的城市面貌。旅游休闲的红火,带动了餐饮娱乐业,仅此一项,年税收已逾千万元,并吸纳5000多人就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显现。 

  中央领导人先后前来参观,带来肯定和厚望。国家相关部委领导来了,带来指导与支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西部大开发带来大变化”专题节目中,对南滨路的建设速度、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改革创新思路和资金运作模式,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几年来,有上百个省、市、区、县组团参观、考察南滨路,无不盛赞“绿色南滨”、“文化南滨”、“景观南滨”、“美食南滨”。 

  相关图库:重庆南滨公园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