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滇池湿地”建设(图)
昨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邀请了省内外生态方面和相关领域的9位知名专家及有关部门对《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详细规划》进行质询和评审。
《详规》是以2003年昆明市政府批准的《环滇池保护生态规划》作为总体框架下进行的。在《环滇池保护生态规划》界定的环滇池生态湿地恢复与建设的范围、界线及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吸纳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增强滇池生态湿地建设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详规》由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及昆明南发滇池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进行编制。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是滇池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湖滨生态,逐步形成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详规》在对滇池湖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湖滨自然生态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入湖河流状况、湖滨湿生植物现状、防浪堤及滇池运行水位调查的基础上,调研了湖滨土地利用、村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经济现状,针对滇池湖滨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并广泛征求国内外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改善环滇池湖滨带生态功能为核心,对于未来滇池湖滨带生态保护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指导和规划控制。
据了解,《详规》以滇池水体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以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及其空间分异的分析为依据,以费用——效益最优化为原则,以入湖河口生态恢复、生态村建设为原则,以入湖河口生态恢复、生态村建设和典型景观设计为重要控制节点,以多种建设形式和分步实施的方式,统筹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环滇池天然湿地和复合湿地系统。
《详规》中滇池湖滨湿地的规划范围在最低运行水位1885.5m 至湖滨带新界桩外延400m 间,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其重点范围集中于滇池湖滨带新界桩以内约2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建设区内。涉及主城片区、呈贡片区、晋宁片区、西山海口4个片区。今年5月至12月为重点建设期,2006年至2010年进入深化建设期。
治理好滇池是建设现代新昆明和实现昆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设湖滨生态湿地是滇池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统筹建设和恢复环滇池天然和复合湿地,以期达到:与截污和污染处理设施共同形成滇池流域完整的水污染防治体系;恢复滇池湖滨带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提高湖滨带的生态服务功能,形成滇池水体相对完整的生态结构;保护滇池水质、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吉宁则说,湿地主要分为天然湿地、复合湿地和高效湿地,其中高效湿地最能减少土地的征用和移民搬迁问题,评审的方案是从10多个方案中推选出来的,那么多的方案环境目标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这取决于征地和搬迁。环保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详规》已把征地、搬迁压到最低的可能性。
《详规》讲求可行性,滇池湖滨带情况不尽相同,怎样结合实际具体考虑呢?杜劲松介绍,《详规》专门制作了软件,对破堤做了深入调查研究,淹到什么范围,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都可以通过软件“一目了然”。然后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科学合理地保护当地经济,找损失最小的地方破堤。如呈贡柳林一带主要强化人工湿地;晋宁主要考虑低凹地带和鱼塘;西山防浪堤少,自身条件较好,污染源少,可以将强化湿地与天然湿地结合起来搞。
“湿地对滇池治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建了湿地,源头上就可以不用截污了”。专家们在评审时说。
据专家们介绍,对滇池水质恢复提供支持的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湿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排水系统、治污系统的建设等,在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湿地可以充分发挥其净化水体、改善和恢复水生环境的作用,湿地是滇池治理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后一环,滇池的治理需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的协调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