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建设对城市改造的启示

admin 2005-05-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是古人对桂林城貌的描述。桂林市的两江四湖的雏形,应始于桂林古城的兴建。这里所谓的“一水”是指桂林城东隅的漓江水。然而,在古城的西南一侧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是古人对桂林城貌的描述。桂林市的两江四湖的雏形,应始于桂林古城的兴建。这里所谓的“一水”是指桂林城东隅的漓江水。然而,在古城的西南一侧,还有另一条河,这就是花瓣芬芳的“桃花江”,古称阳江。漓江往南流,阳江自西转南流,桂林城即被两江半抱。概括来讲,这里的两江四湖指: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 

  设计理念与目标:做好水文章
 
  城市改造要讲究特色,景区的改造也要讲究个性和特色,这种个性既要源于历史,又要高于历史,更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基于桂林风景游览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样一种城市性质,基于两江四湖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两江四湖改造建设的指导理念为“做好水文章”,把城区主要的江、湖、塘等连接起来,保持水域面积的原有总量,形成独特的市内水上乐园和水域景观,突出城景交融的景观效果;用生态的、科学的、多样性的绿化配置,创造优雅、闲情、宁静的城市人文空间,形成开放式步行休闲公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类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充分的发掘、保护和展现,把城市历史格局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城市新的标志与景点,以标志性的景观建筑引导标志;以增强旅游功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旅游环境和形象为目标,进行旧城保护和改造。这种明确的设计理念,始终指导着目标的实现。 

  景观要素:支撑设计理念 

  地形处理两江四湖地处城市核心区,用地紧张,为了获取山重水复、岗回路转的风光景色,对江、湖两岸的山地进行高树绿化,对四湖则因异而造。采取了模仿自然山水再加以精练、浓缩和地形起伏变化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原先一览无余变得岗回路转,景色深幽,在层次和空间上变得十分丰富。 

  道路铺设以景建路,路绕景转。园区道路基本分为三级即主路、次路和小路。主路又分成六米、五米、四米三个宽度级别。遇到道路与景观发生矛盾时,将道路作适当调整。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效果较好。湖边小路曲折自由地布置在丛林之中,随地形的起伏变化时高时低、忽左忽右,考虑双人同行,宽度多在1.2米至2米之间。景区内步行道临水一侧还修筑了许多亲水观景道,方便人们亲水。 

  桥梁选造桥梁是交通要道,是水上彩虹,对提升景观有重要作用。两江四湖共新建19座桥,每座桥形态各异,质感迥异,内涵丰富,每座桥就是一道风景,丰富与提升了周边的景致。 

  水体设置两江四湖中的的各种水体有不同的特点,在建设中结合环境布置形成了各种景观,如湖、池、潭、河、泉、瀑、溪等等。对水面较大,却显单调的进行分隔,使之增加曲折深远意境,分隔的主要方法是桥、堤、岛、建筑、植物等。榕湖、杉湖各有一个大岛,此次建设中将岛的位置进行了调整,提高了观赏效果。 

  植物安排植物的配置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和生物学特性三者相互结合,进行自然式配置或规则式配置。乔木栽植有树丛式、群植式和林植式。品种既有本地的乡土树种,也引进了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在季象上考虑了四季景观的变化,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 

  岸线格式岸线界面是水域景观非常关键的部位。为了营造城市核心区的自然景观气息,并与桂林的山水物质相吻合,建设中采用了生态(植物)亲水驳岸、叠石驳岸、方块料石驳岸等做法,结合木质栈桥、青石栈桥、游船码头、观景平台、营造了形式多样、材质丰富、高低结合、亲近宜人的水际界面形态,为景区塑造了重要的吸引游人的驻留区域。 

  两江四湖驳岸采用的是古典园林堆叠式做法,堆叠中注意了主次,层次远近分明,呼应互盼,使湖面景观更加开朗。在岸线周边也采用许多叠石,以增加园林景色。在四湖周围还零星布置了一些山石,它们和土坡、植物紧密结合,形成深根石的效果。 

  人文景点为了弘扬历史文化,建设中打造了名人塑像、名人故居、亭、阁、塔、廊,以及金石碑、园等。像在榕杉湖沿岸有杜甫、韩愈、陈毅、郭沫若、张大千、茅盾、康有为、邓拓等吟咏桂林山水诗词碑刻。这些碑刻既是诗词精品,又是书法荟萃,更是石刻彰显,进一步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 

  对城市改造建设的启示
 
  必须注重保护和开发自然生态环境。当代城市的改造与建设已日趋向城市生态化转变,谋求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生态和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则成了城市改造与建设的价值取向。 

  城市有水就有了灵气。城市河道和自然景观都是城市不可再生的高等资源,有着无限的增值性,也是城市改造建设开发和保护的重点。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名城,以山水兴市,是桂林的特色定位。城市改造和建设必须突出山水特色,做好山水文章。为此,桂林不惜巨额投资,依山就势,修库蓄水,开渠引水,造湖扩水,环流活水,把城区主要江、河、湖、塘开通连接起来,建成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整个改造布局,都注重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融合,注重了整个城市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既“迎山接水”,又“显山露水”,更“保山护水”,实现地尽其能,水尽其用,从而增强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必须注重传承和丰富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城市延续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又在创造着城市。为此,城市改造建设注重历史的脉络,对城市原始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要实行绝对保护,使历史的文脉得到延续。 

  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建设,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精心的保护和积极开发。如开通古河道,还原历史湖泊;开发位于桂湖东面的宝积岩先民文化;以灵渠为主的秦城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府为中心的藩王文化等;还有八路军办事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等红色革命文化。为了保护这些文化典籍和历史遗存,在建设中或改道绕行,或以小放大,或补缺增容,坚持修旧如旧。把无形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形体,从而使城市环境更有情趣,城市形象更具魅力,进一步增强了人们文化归属感、认同感,提升了桂林城市的品位。 

  必须协调和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城市是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生活舒适、人与自然协调共存、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保持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城市改造建设以此为目标,既要创造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自然环境,又要营造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的社会环境。 

  桂林旧城改造,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的建成,严格遵循和谐、高效、环保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在建筑空间上,凡影响生态景观的造件不做;在对外经济交流上,凡污染生态资源的,哪怕有巨额利润的项目不引;在指导理念上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在经济增长方式上,逐渐采用“集约内涵式”,采用既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如推广建立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交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等,营造一种生态化产业体系,争取早日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已列入桂林市政府的工作目标。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