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圆明园难道要每3年“塑封”一次?

admin 2005-04-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北京市环保局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紧急叫停之后,有关的争论告一段落。然而,湖底已铺就的防渗材料又遭质疑。据调查证实,此次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中使用的防渗膜,是由山东一家
  北京市环保局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紧急叫停之后,有关的争论告一段落。然而,湖底已铺就的防渗材料又遭质疑。据调查证实,此次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中使用的防渗膜,是由山东一家企业提供的“PE(聚乙烯)膜”。4月3日,中国建筑防水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田凤兰说,“PE膜”在地下的保存年限虽未有确切的实验数据,但估计在3至5年左右。

  一个耗资3000万元的巨大工程,竟然只能维系3至5年,那么,3至5年以后呢?这3000万工程款就这么白白扔在湖底了?当然,“塑封”工程失效以后,圆明园肯定还会继续渗水,有关部门是不是还要再“塑封”下去呢?是否会演变成每3至5年“塑封”一次呢? 

  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塑封”工程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节约用水,二是保护生态。那么,我们不妨就这两个方面一起算一笔账。 

  先来看圆明园湖底每年的渗水量。对于此,圆明园管理处有两个相去甚远的数字,其一为由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圆明园管理处、海淀水利局3家单位2003年10月编写的《圆明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认为圆明园“年渗水量250多万立方米”。规划据此表明,“必须有选择地对湖底进行防渗处理”。规划说,防渗后,每年预计可以减少渗漏150.79万立方米的水(4月4日《中国青年报》)。按照2004年北京环境用水每立方米1.3元的标准计算,每年要漏掉196.027万元,5年也至多漏掉980.135万元,与3000万元的“塑封”工程只能用3至5年相比,谁更浪费自然毋庸赘言。但现实是,这些塑料膜能不能使用到5年?如果只能使用3年或者更短怎么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庭院水景设计与建造》(美国学者海伦·纳什编著)中,关于塑料薄膜衬垫防水方面的描述是:“塑料薄膜等最便宜、最容易买到的材料,即使是加厚材料在3年之内也会出现老化现象……”果真如此,岂不骇人听闻? 

  再来看看“塑封”工程的生态账。先不说此次工程过程造成的诸如“拳头大的河蚌裸露在沙堆上”这样的破坏(4月4日《新京报》),单说圆明园“塑封”前后的生态状况。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圆明园的湖面干涸时间每年长达7个月,导致大量水生物和草木死亡。您瞧准了,发生这种情况只是在“湖面干涸时间”,那么“塑封”后呢?北京卡莱尔防水材料公司销售部经理袁建国说:“聚乙烯受高低温差的影响很大……而且采用热容工艺黏接也会造成材质的变化。”笔者上文提到的《庭院水景设计与建造》(美国学者海伦·纳什编著)也明确提出“……塑料薄膜等最便宜、最容易买到的材料……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危害池中植物和鱼类的有毒物质。”如此以来,生态破坏就由“湖面干涸时间”演变成了所有时间、所有范围。一个是自然干涸,一个是人为破坏,前者可以通过调节水源予以解决,而后者却成了生态灾难,二者破坏程度孰轻孰重,还用解释吗? 

  无知造就愚昧。圆明园“塑封”工程的上马恰恰是一群无知者自以为是的集中体现。笔者以为,要想避免每3年“塑封”圆明园一次的情况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彻底还历史以真实,还圆明园以真实,撤销“塑封”工程,通过听证,让国家来决定圆明园的保护和水资源问题,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盲目地“塑封”防渗。毕竟,历史早已雄辩地证明,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最终都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