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国家大剧院神秘面纱
admin
2005-01-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昨天,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听取了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地铁五号线等北京市重要工程的进展情况。随后,本报记者探访了正在施工的国家大剧院。
昨天,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听取了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地铁五号线等北京市重要工程的进展情况。随后,本报记者探访了正在施工的国家大剧院。
[B]屋面用上纳米涂料[/B]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国家大剧院施工现场时,正赶上一阵大雨,却也正好赶上了一道难得一见的壮丽景观:站在国家大剧院的大厅里,仰视四周环绕宽广、硕大的渐开式透明玻璃幕墙,滂沱的雨水从几十米高的顶部顺着透明大玻璃墙倾盆而落,当雨点急而大时,溅起的雨花则形成一道白色飞雾,场面壮观。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党委书记王争鸣介绍,大剧院特意选用完全透明的玻璃,是为了使人们在建筑物里也能看到最美丽的自然风光。
而对于一直以来备受专家关注的大剧院玻璃幕墙和屋面钛金属板的清洗问题,现在也找到了解决办法。据介绍,目前玻璃幕墙已基本确定采用纳米涂料。这种涂料的最大好处是,当诸如鸟粪等污渍沾染到涂有纳米涂料的建筑外立面时,经过光合作用,污渍可自然分解,这样雨水或清水一冲洗,污渍便可去除。纳米涂料价格不算昂贵,而且具有8至10年的效用,这种方法比起以前曾有用机器人清洗大剧院的建议来说,更加经济简便。
[B]手机信号即时控制[/B]
一进入现场,记者特别注意了一下雨天中的施工现场。在这个最深处达到地下32.5米的工程中,没有雨水倒灌的现象。记者首先来到的是歌剧院,这也是国家大剧院最大的一个剧场,可容纳2416个坐席,共有四个舞台,运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舞台技术。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音乐厅,这里最大的特色便是几十根通天地的清水混凝土灯柱,柱体的横切面宛如一片橄榄叶,而灯座池则呈现水滴状。而大剧院的有关人士最得意的还不止这些:“我们在通信网络上采取的技术是最先进的。”业主委员会主席万嗣铨介绍说,在国家大剧院里,每一个犄角旮旯都能打电话,目前大剧院已将全球通、联通等通信信号连进机房,当没有演出的时候,这些信号可覆盖到大剧院里的每一个角落,而当有演出时,演出厅内的观众座席上将无法收到通信信号,以保障最好的演出效果。
[B]景观水池“冬暖夏凉”[/B]
国家大剧院因其独特的建筑造型被很多人形象地比喻为“水蒸蛋”:主体建筑外环绕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的人工湖,而北侧入口还有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他通道也均设在水下。因此,水面,是大剧院的一大建筑特色,也是重要的工程。
“大剧院的水面,将可以做到在冬天不结冰,而在夏天不会长水藻,四季保持清澈。”王争鸣介绍说,这是因为大剧院的水面采用了一种国际独创的“中央液态热源环境系统调温成套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地下水冬天暖、夏天凉的温差,通过温度传导技术,冬天提高、夏天降低景观水池里的水温,但景观用水不使用地下水,而是用普通水源或中水。晨报记者王小星
[B]新闻链接[/B]
四大工程要解四道难题
-“鸟巢”
工程造价节省十亿
国家体育场“鸟巢”在当初进行建筑设计招标时,任务书上的工程造价为40多亿元,而根据昨天介绍的情况,“鸟巢”最后审批的造价约为31亿元,这无疑为鸟巢的施工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勤俭办奥运的原则,鸟巢的用钢量已从原来的8万吨缩减到4.5万吨,作为鸟巢最大特色的“形式即结构”的钢结构,也是“鸟巢”施工面临的难题之一。
-“水立方”
膜结构面临防潮难题
记者昨天在“水立方”现场看到,目前基础施工已经完成,热身池、标准游泳池,以及在赛后作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戏水池均已开挖出形,即将开始最深的跳水池的开挖。
“水立方”是由一系列类似于细胞、水晶体的钢网架和一种名为ETFE的充气膜共同组成,这种膜的表面覆盖面积为10万平方米。空间大,如何解决混响问题;膜的透光、透热性又如何解决室内温度、湿度都很高的游泳中心的温湿度控制,尤其是如何保障冬季时期膜层内不结露、一些角落不发霉。
-地铁五号线
能否“建一段通一段”
“地铁五号线能不能建好一段路一个车站,就先运营一段,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问题,尤其是目前北部地区的建设进展很快,这一地区的交通问题又是需要亟待解决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马国馨专家昨天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他介绍,国外一些地铁建设采取的就是这样建一段路通一段车的办法。
-新航站楼
清水混凝土工艺最难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具有便捷的功能性,也具有最时尚的建筑审美,其中,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就是按照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清水混凝土设计。这种看似最简单、质朴的工艺其实难度最大、施工极为复杂,它不加修饰的表面直接影响整体的美观,要使这种不用漆、不贴砖的立面看起来平整、光洁,对材料、工艺的要求极高。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