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出台
admin
2004-12-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img]/upload/news/200412115355533.jpg[/img][img]/upload/news/20041211541974.jpg[/img] 11月29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
[img]/upload/news/200412115355533.jpg[/img]
[img]/upload/news/20041211541974.jpg[/img]
11月29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此次会议的情况。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行动纲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上海世博会会徽和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人选。在这次会议上,世博会规划方案的调整是媒体最关心的问题,吸引了大家的瞩目:
新民晚报:做活“水”文章增添“绿”色彩
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范围已敲定,场馆、绿地等总体规划略显眉目,但标志性建筑具体为何仍因待定而蒙上神秘面纱。
前日,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委员、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周禹鹏介绍了世博会规划方案。翘首以待的近百名记者不断发问,都想了解更多有关世博园区未来的细节。
红线范围5.28平方公里
周禹鹏说,申博成功后,经过现状调研和反复论证,对世博场地红线范围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世博会园区为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地区之间、黄浦江两岸的5.28平方公里。随着红线范围的调整,对世博会规划设计方案也进行了优化。有10家国内外著名建筑设计单位或联合体提交了应征方案。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关方面组织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应征方案进行了评审和综合优化,形成了世博会组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
这个规划方案的特点,首先是在规划理念上紧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为世界城市发展带来什么?为世界博览会事业贡献什么?为上海城市功能提升留下什么?”这三个问题,努力演绎21世纪“和谐社会”与“和谐城市”的理念,着力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多元文化的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核心区1.2平方公里
在规划布局上,世博会园区采用“一主多辅”的总体布局,形成五个功能片区,强调滨江特色和浦东浦西的呼应与有机统一。整个世博园区分为1个核心区、3个辅助区,并在红线之外设置1个风格协调区。核心区面积在1.2平方公里左右,风格协调区内建筑不拆,但要加以改造,与世博会红线范围内建筑相映相谐。
大做“水”文章和“绿”文章是2010年世博园区的突出特点。黄浦江两岸由此将冒出几十公顷水、绿交融的亲水绿地和湿地。在环境景观上,利用沿江防汛标高和自然标高的现状,规划高低起伏的地形,自然融入“水”和“绿”,形成全新的城市景观和轮廓线。
预计疏导7000万人次
在世博会184天的举办期间,预计将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万人次的游客出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如何疏导成为大问题。据预测,平均每天参观人次可达40万人次,最高峰的一天要达80万人次,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在一天内跑到一个乡镇范围的区域内。
首先,场馆规划布局必须合理,如果过于密集,显得太拥挤;如果过于分散,又不利于参观。此外,进进出出也是大问题。在综合交通上,必须构筑多模式的现代复合交通服务体系,增加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科技含量,为参观者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经济的交通方式,并带动城市交通服务能级的提升。
永久性建筑占两成以上
为世博会建造的场馆和基础设施是否只会辉煌一次?并非如此。
世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土地及场馆的后续利用都已在规划之中,今后积极实现“零废弃”,为上海城市发展进一步发挥作用。
184天展期精彩之后,世博园将美丽依旧。为世博会建造的地下、地面和远程交通系统都将融入城市交通体系,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内,将有40%的土地在世博会后进一步利用。
规划中,世博会展馆中20%至25%为永久性建筑,其中一部分由现有建筑包括有历史保护价值的老厂房改建而成。根据办博需要,这些永久性建筑大部分位于核心园区。世博会结束后,这里将作为上海国际文化、商务和外事活动的区域,设立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文化、商务设施。
周禹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通过的方案只是上海世博会的总体规划方案,今后还将积极吸收世界的经验和智慧,组织世博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的设计,欢迎世界各地的优秀设计师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规划设计。(秦武平 薛慧卿)
劳动报:世博规划方案正式出台 江在“绿”中流
在环境景观上,利用了沿江防汛标高和自然标高的现状,规划了高低起伏的地形,自然融入“水”和“绿”,形成了全新的城市景观和轮廓线。在黄浦江两岸,将出现大面积的绿地,范围大达几十公顷,形成既不同于外滩也不同于陆家嘴的另一种景色,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花桥”不再有
“花桥”是上海申博时方案的亮点。但从最新公布的规划图来看,这个当初非常出挑的亮点被正式取消了。据了解,专家认为,为保证黄浦江通航,“花桥”净高不得低于48米,步行过桥会很累。虽然能达到人在花中走的意境,但绝对是“吃力过浦江”。另一方面,在世博区域已有南浦、卢浦两座大桥,再建桥没有必要。
四成园区可重新利用
世博园区采取“一主多辅”的总体布局,40%园区土地将根据发展重新利用。核心区将建造一批商务、文化设施,加上多模式的现代交通服务体系,必将成为上海又一个文化、商业、外事大型活动的举办场所。(罗菁)
东方早报:世博标志建筑取消花桥方案
前天,记者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行动纲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上海世博会会徽和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人选。
规划总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吴志强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整合后的世博规划方案的特点。他说,世博会规划红线范围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3.93平方公里,浦西1.35平方公里,规划协调范围1.40平方公里(含保留、待建和改造三类地块)。
著名的花桥不复存在
申博时期冲击力很强的世博标志性建筑———花桥方案已被否定。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表示,考虑到黄浦江是上海重要的航运通道,杨浦、卢浦大桥都有48米~50米左右的高度,如因建造步行桥而降低净空高度,可能导致黄浦江无法通航。因此,综合考虑的结果是,世博园区范围内“不会再造新的桥梁”。
而目前的标志性建筑还没有定论,吴志强透露招标工作将在明年展开,此间专家的倾向性意见是把群体性建筑作为世博标志建筑。
核心区内都是永久性建筑
周禹鹏介绍,世博会的规划布局上,统筹了举办期间的需求和园区后续利用需求,采用“一主多辅”总体布局,形成5个工程片区,强调滨江特色和浦东浦西呼应。
据了解,此番世博规划将原区分为1个核心区,3个辅助区和若干配套区,在世博园红线外还有风格协调区,并规划了大面积的绿化。其中的核心区1.2平方公里左右,体现聚焦浦江的理念,东西向700米,南北向800米左右。吴志强介绍,核心区内基本上都是永久性建筑,而新建建筑也会集中于此。
绿和水的交融成亮点
水和绿形成的景观环境也是此番规划的亮点,周禹鹏介绍,利用沿江防汛标高和自然标高的现状,自然融入水和绿,形成全新的城市轮廓线,“非常有特色,和外滩和陆家嘴都很不同”。
吴志强介绍,黄浦江水位在4.8米左右,城市用地标高大约在7米,中间2米多的落差给世博的“绿文章”以很大的发挥空间。目前的思路是将大面积绿地设计成坡地直插江面,设置亲水平台、码头等设施,绿化最宽的有300多米,最窄的也有60米~70米。“水岸设计和外滩部分防汛墙阻挡市民视线不同,我们希望来世博参观的游客随时都可以看到黄浦江。”
为了做足水的文章,这次还在世博园区内规划了至少3个水门,“把水打开”,在卢浦大桥浦西段和浦东白莲泾附近都规划了水门。用吴志强的话说就是将在黄浦江上下游都可以买票然后直接坐水上巴士从水门进入世博参观。
世博会要突破交通瓶颈
周禹鹏介绍,在综合交通上,世博园区将构筑多模式的现代复合交通服务体系,增加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科技含量,为参观者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经济的交通方式,并带动城市交通服务能级的提升。
吴志强介绍,此番规划的特点之一是入口外延,“不要等到临近门口才解决交通问题”,据介绍,在世博入口几公里外的地方就设有停车场,方便私家车换乘专用巴士进入世博园区,“在中环线、外环线都有停车场”,还有就是大量使用轨道交通,“基本上7000万参观人次将有50%使用轨道交通”,吴志强表示,另外30%左右使用公共交通。根据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网络规划,2010年上海将有5条轨道交通线路穿过世博园区或者从园区边缘经过,其中M5、M8线穿过世博园区。
关于此前有所暗示的磁浮连接世博园区的说法,世博局方面曾经表示,世博园区规划上有预留磁浮线路走向的准备,但能否成为现实,则需要国家层面的同意,“如果确定要做的话,希望能在2010年前做好”,世博方面正积极考虑推进磁浮线路沿着世博会园区红线经过。吴志强昨天也表示,从技术角度希望磁浮能将游客从浦东机场直接带入世博园区,因为磁悬浮的建设周期要4年,目前这项工作也在积极争取中。
场馆会后将为市民服务
周禹鹏将此番世博规划的后续利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环境后续利用,他表示浦江两岸将成为全新的城市面貌,水绿交融的新城市轮廓线将成为日后上海市民的休闲场所,几十公顷的大绿地也将为上海市中心环境作出重大贡献。
还有基础设施的后续利用,道路,轨道交通等目前都有了考虑,并争取基础设施的零废弃。土地后续利用上,5.2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上40%的土地今后是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利用,相当部分的展馆也要在世博会重建,永久建筑占20%~25%。周禹鹏介绍,部分的展馆将由现有建筑改造而来,尤其是有历史价值的设施,比如一些厂房等,都会根据会展和群众文化的需要进行改建成为广场之类的设施。
周禹鹏还表示,这次通过的方案只是上海世博会的总体结构性规划方案,今后还将继续组织世博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的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等。
据了解,随着筹办世博的逐渐深入,主要场馆建设可能在明年年底前启动设计招标,2007年陆续开始建设,2009年底完成全部场馆建设工作。(田青瑶)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