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 景观规划如箭在弦

admin 2004-10-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B]如箭在弦 黄工程应纳入景观规划[/B]  9月9日,本报报道了“南水”将在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上游30公里的荥阳市王村镇李村,通过内直径7米的双隧洞穿过黄河的消息。按照确
[B]如箭在弦 黄工程应纳入景观规划[/B]   9月9日,本报报道了“南水”将在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上游30公里的荥阳市王村镇李村,通过内直径7米的双隧洞穿过黄河的消息。按照确定的穿黄工程设计方案,预计今年年底开工。   开工日期逼近,一些熟悉黄河郑州段人文、地理、水文的黄河水利专家坐不住了。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高傅德、原总工程师崔树彬及现任副所长李群、总工程师黄锦辉,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原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吴长征等水利专家向河南发出急切呼唤:南水北调景观协调规划不能再拖延下去,否则,丧失机遇将愧对子孙。   专家们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调水工程,如果将其比作长城,那么穿黄处的人文景观便是整个工程中的八达岭,南水北调郑州穿黄工程的建成,将成为一个宏伟的人文景观,如果河南把它纳入景观规划,与决策部门协调、沟通好,让工程建筑、相关设施设计得有更多看点,可以使之成为一个旅游景区,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借助中线穿黄工程,建设河南旅游新景观,塑造河南对外形象,专家认为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B]唾手可得 宏伟工程即旅游景观[/B]   我国已建的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工程,有关方面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专门规划;新安江、都江堰、长江三峡、红旗渠等都被列为国家级或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而这些区域的水利工程都是重要景观,有的甚至是该区域的旅游主体。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总干渠中规模最大、最关键的交叉建筑物,设计流量500立方米/秒。采取双隧洞方案穿过黄河,沿隧洞轴线由南至北需依次布置进口渐变段、南岸退水洞、穿黄隧洞段、进口建筑物(含邙山隧洞)、节制闸、隧道进口下段、隧道进口过渡段、隧道出口段建筑物、出口控制段、出口渐变段、北岸连接明渠、北岸新蟒河和老蟒河倒虹吸、北岸防护堤及渠与渠交叉建筑物等。在进口渐变段上游170米处设置水闸,再上面是近100米宽的人工大运河,运河两边又有巡河公路、绿化带等。   由此可见,中线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将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利工程群体和环境水面资源。如若考虑与黄河小浪底、西霞院、桃花峪3座水库和其他水利工程、旅游景点相结合,其工程群体及环境水面的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都将是巨大的。、   [B]呼之欲出 上下游贯通形成“黄河之旅”[/B]   中线穿黄工程河段是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的交汇点,该河段上游130公里处是三门峡水库,上游80多公里处是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下游约30公里处是黄河风景名胜区,下游10多公里是黄河花园口游览区。依据《黄河治理开发规划》,2010年以前,中线穿黄工程上游60多公里处将建成西霞院水库,下游20多公里处将建成桃花峪水库。届时一个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及其水域为特征的景观旅游带,将会随着工程的建设而形成。   此外,专家还认为,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距离登封少林寺、开封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三门峡的虢国文物和车马坑等17个国家级旅游景点不过百十公里,可以与之结合起来,打造旅游黄金线。   “如果我们抓住机遇,河南将有两条专项旅游黄金线路,这就是‘黄河之旅’和‘寻根朝觐之旅’。”专家说。   专家设想,考虑中线穿黄工程进出口建筑物和跨河建筑物应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因此建设一定规模的水文化景观园区,也应成为穿黄工程建筑物设计的重要方面。“如果等到穿黄设计方案最终完成再进行景观规划,一切为时已晚。”吴长征、高傅德说。   专家们还建议,以全国大江大河治理开发的历史文化和重要成就为主题,建设形式多样的纪念馆、模型馆等设施,与穿黄工程主体建筑物相互映衬,形成一个适宜于参观、学习的建筑物群体。这部分建筑的投资可由国家开列专项基金为主,以水利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集资为辅。还可以黄河小浪底、西霞院、桃花峪水库塑造的人工环境水面为依托,修建一定规模的水上娱乐设施,水面垂钓设施和滩区狩猎园区。   此外,小浪底、西霞院、桃花峪水库作为治理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重要内容,应依据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分项实施,其投资属于国家行为;水上娱乐、水面垂钓等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属企业行为,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开发。   专家们认为, 以穿黄工程进出口两岸的地形地貌特征为基础,修建风格各异的南、北、东、西自然生态园区和园林景观艺术园区。这部分设施与旅游景观建设密切相连,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专家们建议,在规划布局上,再造园区等注入有关我国大江大河的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内涵是必须的,这样能使人们感受到山水之美蕴含着的文化和历史。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