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城市发展概念规划通过评审
admin
2004-09-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报讯(记者林奕群、彭涛)把汕头发展成为潮汕文化首邑、区域中心城市、东南休闲之都、滨海人居名城、亚太地缘门户;实施“一轴三带,八大产业基地”的产业布局结构;形成市域“
本报讯(记者林奕群、彭涛)把汕头发展成为潮汕文化首邑、区域中心城市、东南休闲之都、滨海人居名城、亚太地缘门户;实施“一轴三带,八大产业基地”的产业布局结构;形成市域“网络生长、弹性推进”的空间增长模式和“拥湾面海、山水相间、北城南港、四翼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昨天,《汕头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成果通过评审,描绘出汕头美好蓝图。市长黄志光强调,《汕头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通过评审,是汕头发展史上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使汕头城市规划上了一个档次,描绘了汕头美好前景,有助于提升汕头的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汕头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市资源、城市结构、城市形态亟需进行整合。原来的《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虽然在对应我市行政区划调整上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适应性,但在指导规划建设和促进大汕头一体化发展方面,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去年底,市政府决定开展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编制工作,并委托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的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汕头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次概念规划的范围为全市市域(含六区一县),约2064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以及远景。通过《汕头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编制,深入剖析不同时空背景对汕头发展的根本性影响;寻求发展思路上的突破;制定更有远见、更富弹性、更具竞争力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同时,在规划技术层面上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第十次人代会制定的发展战略,整合主城区与各新设区和南澳县在空间形态、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9月3日至4日,市政府召开《汕头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评审会。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省内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汕头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成果进行评审。经评审,专家组认为两个规划成果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基本符合汕头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汕头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综合成果将在南京大学规划院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两个方案的优点进行编制。专家组还提出“在功能定位上增加港口和生产性功能的内容”、“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增加对沿榕江生活轴线的研究,塑造独具魅力的滨水城市特色”等建议和意见。
出席评审会的有原建设部规划司司长、评审会专家组组长赵士修,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陈锋等;市领导还有黄奕锋、谢铿;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