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泉州市新行政中心及分区规划方案20日公示

admin 2004-02-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月20日起,市行政中心建筑暨环境设计方案及东海组团分区规划方案将在市建筑大厦向公众进行为期2周的展示。昨日,有关部门预先公布了3个设计方案,其他方案将陆续公布。如果您有
本月20日起,市行政中心建筑暨环境设计方案及东海组团分区规划方案将在市建筑大厦向公众进行为期2周的展示。昨日,有关部门预先公布了3个设计方案,其他方案将陆续公布。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欢迎拨打本报记者热线2501111畅谈。      核心区的设计理念   该方案的行政中心建设设计,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构思精心,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场所;同时创造一个庄重、民主、开放的政府建筑形象。   行政中心的总体布局为四个建筑单体围绕着市政广场,组成完整的建筑群体。市政广场面积达4万平方米,方正规矩,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高差,通过架空平台与市民广场连成一体。   市政广场的北侧布置行政办公大楼。大楼依山面海、坐北朝南,主要由三个体块组成。大楼沿市政广场展开,提供了长达200米气势宏伟的立面形象,也为行政大楼功能的合理组织创造了条件。   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和城市规划展厅布置在市政广场的两侧,遥相呼应,建筑明确的界面,限定了广场空间,共同烘托着位于广场北面的行政大楼。建筑形态统一中求变化。   会议中心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独立布置在市政广场南侧,承接市民广场,成为两个广场空间联系的纽带。椭圆形的平面形态,更好地适应了总体的空间布局。   该方案在核心区的竖向设计上,充分利用地带,适当抬高市政广场的标高,营造了广场的庄严气氛,衬托主体建筑的雄伟气势。会议中心在较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了行政大楼的形象。同时,该方案将原规划30米宽道路的隧道部分作了开放性处理,使之获得了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城市核心区环境设计   这一方案的设计理念从泉州的滨海地域、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引出规划设计理念———吸纳与包容。在建筑空间特征上体现为:开放、渗透、舒展、内聚、渐变。   这一方案的城市核心区规划设计:   1.总体规划策略:通过遵循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进程,将核心区分为四部分,即行政中心区、市民广场、文化休闲区、科技会展区。该方案认为,城市核心区应生态化、建筑疏松,以环境为主,是城市文化、旅游、科技展示中心。同时要更多地考虑地形地貌的改造和填海行为的体现。   2.规划构架:通过建筑形态、步行系统逐渐开放,与环境的渗透进一步加强。   3.功能布局:该方案把核心区分为行政中心区(包括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城市规划展厅、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市政广场);市民广场(包括行政附属办公区、主题公园、活动广场,以回忆重要历史文化古迹);文化休闲区(包括航海博物馆:展现泉州历史悠久的造船、航海术及船文化;文化艺术博物馆:展现深厚的多元文化、宗教、艺术;民间及现代艺术展厅:展现当地特色的石雕、瓷器、丝绸等;小剧场及小影院:展现当地特有的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南曲等;茶文化场所:作为品茶、展示茶文化艺术的场所);科技会展区(包括高科技展馆:展示电子信息业和石油化工业;会展中心:展示最新的科技、信息、文化等;休闲中心:作为滨海娱乐休闲的场所)。   该方案对核心区的环境设计颇具特色,它根据地形,由北到南、由高到低形成三个梯段:即行政中心区、市民广场、文化休闲区及科技会展区。行政中心区的地势高于市民广场11米,使市政广场视线直达滨海的科技会展区,体现了亲水性。市民广场的三块硬质场地下沉,使80米的城市主干道规划二路视线开阔,向北可远瞻行政中心区,向南可俯视泉州湾,体现视觉的开阔性。科技会展区建设于填海后的场地内,形成半岛和岛屿,体现滨海地域独特性。此外,核心区由北到南,由硬质过渡到软质场地,植物种植点状过渡到丛林。   行政中心   大楼设计   在该方案中,行政中心办公大楼总体布局呈对称布局,两侧为面向大海的矩阵式办公建筑,中心为接待大厅、会议中心、大礼堂及娱乐处。大楼空间开阔,庭院、中庭、水池广场相互渗透,建筑空间富于变化,形成独栋式的建筑群落。建筑周边布置广场、绿化停车场及活动场所。城市规划展厅和行政服务中心大楼位于办公大楼南侧,室外地坪较办公大楼低11米,建筑形态与办公大楼相协调,三者围合成市政广场。市政广场处于高台之上,视线直达泉州湾,体现亲水性。   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建筑周围的山丘、广场、停车场布置大乔木,形成大面积树阴树冠层,建筑内的庭院及中庭设置叶状灌木层,减少相互干扰及遮阳,地面种植草坪,结合花卉形成开阔场所。中间庭院布置水面,通过玻璃与两侧的庭院、中庭相互渗透,景观富于变化。   建筑单体设计   该方案的行政办公大楼主要由大体量的水平板状建筑和两座高层塔楼共同组成,形体明确有力。在平面分区上,行政大楼分为五大块,为五套班子提供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相互联系方便。   大楼采用庭院式布局,空间层次丰富,根据建筑形体较长的特点,在适当部位进行开口处理,各种空间相互穿插、流动,极大地改善了办公空间的自然条件;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创造了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   地下室外形规整,主要功能为停车库,并按平战结合的原则设置人防设施。一层平面北侧为设备用房,其余空间为停车库,南侧设部分非机动车停车位,车辆流线清晰,出入方便。南侧紧邻广场设两个入口门厅,方便人流进出。   主要人流由32米宽大台阶导入二层的中央共享大厅,从大厅能方便地到达各主要交通空间,在大厅北侧另设次入口。大厅方正庄严,宽敞明亮,与两侧的庭院相互渗透,空间层次丰富。   二、三层集中布置会议、接待空间及活动场所,使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四层以上主要为办公空间,以南北向为主,各办公区域通过廊道连成整体。各层平面相互错动,在规矩的框架中寻求空间的变化。塔楼设计中结合平面外形,在东、西向每隔三层设置空中花园,创造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   行政中心整体外观形象力求简洁、有力。以创新的观念、现代的手法,充分展现现代政府建筑的面貌。大楼体现明快、硬朗的建筑风格。处理精致的横向体块,水平延展于大地,有别于传统的行政办公建筑形象。   北面高层塔楼,体块完整明确,外墙肌理及色彩的组合方式,试图充分表现泉州地域传统文化的韵味。   核心区城市设计   该方案认为,核心区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大泉州几何中心   东海组团核心区位于泉州市东海组团中部,地处大泉州的几何中心。东接洛秀组团,南临晋江石狮新城,西接泉州新城。交通联系及管理协调均非常高效便捷。   ●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独特的“山、海、江”生态景观格局形成   核心区北靠清源山脉和大小桃花山,东邻洛阳江西岸,西傍泉州师院新校区,南对泉州湾,山水态势面南背山,坐山观海、两江玉带缠腰。同时结合沿江、沿海规划的大面积滨江滨海公园,结合通山达海的绿化景观通廊,形成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条件。   该方案的规划理念为:营造功能复合完善、布局合理、环境宜人、充满活力的中心区域。构思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中心形象和探索城市设计成果的实效与可操作性。   该方案的目标与策略为:   ●山海泉州———“山、海、江”生态性城市环境的营造   依据基地北达桃花山脚、南通泉州湾,背山向海、山海响应、两江缠腰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空间主轴及结构骨架;同时对山体进行保护利用,对滩涂进行整治,改善生态景观品质,使建筑空间、山、水、绿化有机结合。   ●文化泉州———强调城市空间的营造与历史文化教育延续   力求体现泉州传统与当代文化精神韵味,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使历史文化得以提升。   ●活力泉州———充满活力的可驻留城市的营造   多元化的功能复合赋予城市以活力,城市公共领域开放空间与使用功能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生活载体。   ●魅力泉州———个性化城市空间形态意向的强化   通过地标、节点、轴线、区域等城市意象要素的精心组织,塑造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空间景观序列,强化城市空间形态个性特征。   该方案对核心区的功能定位为   城市功能性框架:核心区的整体定位为综合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办公、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中心、复合型的城市中心。核心区主要集中五大中心职能: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会展中心、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标志性城市空间:核心区作为城市主导空间之一,既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城市印象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以行政中心为标志性建筑,以泉州湾和桃花山为背景的泉州市重要的城市景观风貌展示轴线空间。   复合式城市开放空间:在进行多层次空间组织的同时,强调功能的系统化与组织化,广场绿地开放空间的功能包括六个方面:集会庆典、休闲观光、文化交流、体育健身、娱乐表演、情操陶冶。      行政中心建筑设计说明   在该方案中,行政中心建筑组群由四幢单体组成,主体建筑为行政办公大楼,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及市直属机关的办公场所,是中心区标志性建筑队重要景观节点;会议中心为行政办公大楼附属建筑;在南北景观轴线两侧分设城市规划展厅以及行政服务中心大楼。   该方案根据核心区总体规划,行政中心区位于南北轴线的北面端点,地形山势环抱,左右砂山护卫,是典型的风水宝地,生态价值极高。这一设计方案遵循两个原则:   一、阶梯布局,顺应山势   行政中心建筑组群顺应山势及城市轴线,对称式布局,主体核心建筑为行政办公大楼,无论是地位还是体量、形态,行政办公大楼都是具有统帅性质的地标性建筑;行政服务中心大楼位于南面轴线西侧,城市规划展厅位于轴线东侧,体量接近,布局对称;会议中心作为行政办公大楼的附属建筑位于联系方便的北侧,同时也顺应了山势,使总体完成了“品”字形的阶梯布局形态。   二、体量简洁,气度非凡   在总体风格控制上,抛弃了矫揉造作的装饰手法,以简洁的体量、通透的外墙、精致的节点赋予建筑庄重典雅的气质。在四幢建筑的形态设计中,只有纯净的方形或圆形的体量,体现“天圆地方”“智圆行方”的中国传统哲学与价值观。形态与布局的完美结合,共同创造了气势雄浑又反映时代精神的行政中心建筑组群。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