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全国之最景观 韶关投资百万重塑“梅花长廊”
admin
2004-01-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梅花长廊”连接多个旅游点 据南雄市旅游总公司梅关景区主任邓韶英介绍,在先秦时期,梅关古道只是一条羊肠商道,战国时期,楚灭越,越王勾践的后代梅不愿在楚为民,遂带领越人
“梅花长廊”连接多个旅游点
据南雄市旅游总公司梅关景区主任邓韶英介绍,在先秦时期,梅关古道只是一条羊肠商道,战国时期,楚灭越,越王勾践的后代梅不愿在楚为民,遂带领越人在梅岭一带开荒垦地,休养生息。由于梅很喜欢梅花,便在开荒时种了很多梅树,“梅岭”由此而得名。
为树立南雄旅游品牌,发展特色旅游,南雄市在韶关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倾力打造近27公里为全国最长的“梅花长廊”。
据了解,此次建设的“梅花长廊”自南雄城区三岔路口至粤赣交界小梅关止,全长约27公里,沿途路经珠玑巷、梅关古道、钟鼓岩、竹博园等旅游景点。全程共栽黄、白、绿、红各个品种的梅树共1.2万株,每5米一株。根据计划,南雄政府将组织全市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种植,预计到本月15日完工,届时,梅岭景区“一路梅花一路诗”的壮观景象将得以重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关资料: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在朝为官的始兴人张九龄借病辞官。他看到岭南的经济、文化因交通不便远远落后于中原,于是写了奏章给唐玄宗,提出修筑梅关古道。
留下诗赋约1000多首
开通之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关古道就此成为岭南通往中原最便捷的古驿道。从宋代时期开始,梅关古道在此遍种梅、松。到明代在古道两侧就形成了奇特的梅松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历代以来,文人们在此留下的诗词歌赋共达1000多首。
《梅岭三章》在此所作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的《梅岭三章》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此“梅岭”正是现在的梅关古道一带,诗也是在此遭遇危难之时所作。
梅树现有约1100多株
经过多年战火破坏和大量的砍伐,梅关古道的梅、松元气大伤。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府开始重视,并重新在这一带种植梅树,但由于众多因素,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据统计,目前在梅岭一带的梅树约有1100多株。
[img]/upload/news/200412192348786.jpg[/img]
[img]/upload/news/200412192357436.jpg[/img]
[img]/upload/news/200412192417712.jpg[/img]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