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国家大剧院钢顶昨日合龙 细评大剧院四大亮点

admin 2003-12-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最后一榀钢梁昨日成功安装,预计后年5月将具备演出条件  本报讯 (记者谢炜) 昨天下午,国家大剧院的最后一榀钢梁成功安装,这标志着我国最高艺术演出中心工程最关键的钢屋
  最后一榀钢梁昨日成功安装,预计后年5月将具备演出条件   本报讯 (记者谢炜) 昨天下午,国家大剧院的最后一榀钢梁成功安装,这标志着我国最高艺术演出中心工程最关键的钢屋顶结构就全部完成。据悉,明年年中,这只造价26.88亿的水中“巨蛋”就将亮相于天安门广场西侧。   离吊装最后一榀钢梁的仪式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主席万嗣铨就陪同来访的法国文化与传媒部长让雅克阿雅贡,以及大剧院总设计师安德鲁来到了工地上。而此时,在大剧院的南面,一台巨大的吊车将最后一榀钢梁吊起在半空中,等待最后的命令。   吊梁仪式的现场就设在吊车西侧30米外的一块平台上。大红地毯上摆放着一张长桌,一架金色的小铜钟摆在正中,后面放着一排酒杯。仪式尚未举行,安德鲁的兴奋之情早就溢于言表。他先是对小钟产生了兴趣,低头仔细研究了一会,然后不断地大声吆喝,邀请自己的助手以及中国的同事们到小钟的后面合影。虽然没几个人懂得他的法语,但不少中国的工程师还是被他夸张的表情所感染,现场不时爆发出豪爽的笑声。   下午4时20分,仪式正式开始。业主委员会主席万嗣铨与法国文化部长共同敲响了金色小钟。随着悦耳的“叮当”声,巨型吊车开始启动,将一榀10吨重的钢梁轻轻抓起至40多米的高空,巨大的力臂然后划过一道弧线,将钢梁对准预定的位置,轻轻放下。早已等候在上面的工程人员立刻用螺钉对钢梁加以固定。至此,国家大剧院的整个壳体钢结构全部完工。   据悉,从明年年初开始,大剧院将迎来更加紧张的建设。包括“蛋壳”安装、内部设备安装、门前大水池和地下停车场的修建等多项工作将同期进行,预计整个工程明年年底完工并开始音响设备调试,2005年5月将具备演出条件。   大剧院之绝对亮点   亮点一:无柱撑天穹形屋顶   在安德鲁的心目中,此次吊装的穹形钢结构屋顶绝对是整个大剧院工程的核心和关键,虽然它也同样是设计中争议最大的部分。安德鲁说:“这是我整个设计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个穹形屋顶,就再不是我的设计。”   据大剧院钢结构工程的负责人陈力介绍,椭圆形“蛋壳”东西跨度212米,南北跨度144米,面积为3.5万多平方米,仅钢结构部分总重就达6750吨。竣工后,整个结构将不会用一根柱子支撑,全靠弧形钢梁本身来承受巨大重力。   亮点二:六千人的超级剧场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将成为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约13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约5万平方米。为满足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的需要,国家大剧院由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组成,观众席拥有6000多个座位。   亮点三:玻璃墙可透视长安街   国家大剧院的椭球屋面将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幕组成。它们的施工规模均为国内之最。椭球体面对长安街对称部分为一个渐开式玻璃幕墙,形状就像一个逐渐垂下来的水滴形状。晚上,来往于长安街的行人和乘客,可以通过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观赏到国家大剧院金碧辉煌的观众休息大厅。   亮点四:露天水池四季“荡漾”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四周是碧波荡漾的水池,而且这个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草”,一年四季都“碧波荡漾”。秘密就在于巧妙地使用了“地热”这种廉价的资源。因为地热的缘故,即使在冬天,地下水的温度也在十几摄氏度左右。为此,国家大剧院专门设计了一套系统,通过抽取温暖的地下水,与水池里的水进行热交换,始终将露天巨形水池的水温控制在零度以上。   背景资料 国家大剧院诞生大事记   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并批示,地址“以在人民大会堂以西为好”。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这一工程未能实施。1990年文化部提出在原址上兴建国家大剧院。1997年10月中央决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空地尽快兴建国家大剧院。1998年1月8日中央正式决定用4年时间,投资25.5亿元建成大剧院。1998年4月公开招标,保罗·安德鲁的方案中标。2000年4月工程动工。2000年7月国家大剧院停工待命,征求修改意见。2001年12月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2003年12月2日国家大剧院封顶。   平行对话安德鲁:独立成就历史   “大剧院是中国现在需要的建筑”   新京报:很多人对您的设计方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大剧院与周围的历史建筑不和谐,您怎么理解?   安德鲁:我的设计是从北京城市的发展脉络着眼的,注意氛围的统一,坚持遵守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融合的规范。建筑的书写有其特定规律,是一种理想化的智慧形式。对我而言,是不是“中国式”、是否承接中国传统风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长远着眼,看这建筑是不是富于创新、是不是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是否拥有质量与美感。国家大剧院建成后不会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它是独立的,是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我想要说的是,这就是中国现在需要的建筑!至于许多人不赞同这个方案,我很高兴听到意见,但至少人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人表达他们的重视与关注。我想,关键是大剧院完工时的质量如何,以及人们那时的反应。我听取各方观点,尝试理解人们反对的原因,也喜欢被认同。被选中担当这个项目,我有责任不断向前探索,力求每天都有进步。   新京报:除了美观,大剧院的实用性足够吗?   安德鲁:当然,实用与否是我第一个考虑的问题,我可以保证。实用性是一幢建筑首要的功能。但光说实用不够,创造性很重要。建筑也是一类诗歌,好的诗歌能使人产生愉悦和美感。   新京报:您对目前的工程进度满意吗?   安德鲁:我很满意,要知道我们各自有不同的想法与意见,可是我们同心协力,处理得很好。从速度上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快得过我们的建筑速度。而从质量上看,虽然过程中有过许多技术上的分歧,可是毫无疑问最后完工时质量会得到保证。   新京报:工程进行到现在,与你先前的期望有什么不同?   安德鲁:哦,我最初的期望确实很高。我进行过许多重头项目,我清楚地知道期望不可能都成为现实。只要这是人类的工程,便不可能存在完美。不过,对于理想,肯定要能走多远走多远。现在真的进行得很不错,我们大概还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去完成许多很精确的细节。   “选择困难项目,显示中国的探索性”   新京报:您在50多个国家做了许多工程,您在设计时如何考虑每个国家的文化?   安德鲁: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我的意思是说:为人建造是很重要的,为一个特殊的场所建造是很重要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建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我而言,时间、地点、民族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就是文化。照抄照搬古代形式并不是文化。我是说:文化是一种需要被尊重、保留及保护的东西,而并不是去模仿的东西。   新京报:您在中国还参与了不少大型建筑项目的设计,这些作品与您在中国以外的作品,风格与创意上会不会有所不同?   安德鲁:差别不会很大。反正我从来没有从“风格”的角度考虑,而是着眼于建筑本身是否有创意、是否有自身特色。我从不对自己的特色想得太多,尽管作品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会有一种惯性反应。   新京报:有人说央视新台址大楼、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鸟巢”)与游泳中心(“水立方”)与您的风格有相似之处。您怎么看?   安德鲁:我不觉得像。他们都很不相同,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有一点是真的:我们这几幢雄心勃勃的建筑都在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感觉,而且我们的设计都很另类,我会说奥运会场馆的设计就像一个游泳池。而中国连续选择了这些困难的项目,显示了一种探索性。   新京报:为2008年奥运会,北京许多地方都在建设新工程或翻修,到时候城市呈现的新图景将与传统的老北京很不一样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安德鲁:我不希望眼前的老北京消失,但城市的改变确凿无疑。故宫、长城和这里的人们,这些将构成传统北京的一部分,永远不能改变。   新京报:但建筑也是城市的很重要标志啊?   安德鲁:不错!嗯,新旧的混合……我们没必要去选择都要新的或者都保留传统的,许多人会不断带来新事物,未必都由法国人来担当(轻笑)。看看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高楼大厦之间可以保留村庄,完全可以把新的和旧的混合在一起。我们没必要去选择都要新的或者都保留传统的。   “再过10年,中国将出世界级大师”   新京报:您设计的国家大剧院项目,其中也有清华大学老师的配合,您和中国建筑师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好吗?   安德鲁:我跟清华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的沟通都很好,尤其是吴耀东,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思考。新京报:您与中国的建筑师一直都有合作,与国外的建筑师水平相比,中国出世界级的大师还需多久?   安德鲁:其实中国的建筑设计师水平一直在进步,尤其许多年轻的设计师们都训练有素。而他们需要的是机遇,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一个国家的艺术潮流趋向也会影响他们前进的方向。我的工作,一个是去建设,一个就是去帮助年轻一代建筑师进步。我想,再过10年,大家就会看到,中国将出现大名鼎鼎的建筑师,我对此坚信不疑。   新京报:最后一个问题,您在北京生活愉快吗?除了国家大剧院,近期您在中国还有新项目吗?安德鲁:我在这里工作很开心,我住在巴黎。但每个月都会来北京呆一周。要是有新的活儿,我肯定接。不过比大剧院更大的项目是不可能了,哈哈!   本报记者廖卫华 张璐诗   本稿在采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陆新之先生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