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俞孔坚和“土人”的景观理论 扛起乡土中国人旗帜

admin 2003-02-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当众多房产开发商唯洋是尊、携洋自誉时,俞孔坚和他的“土人”却运用着国际最先进的景观理论与技术,扛起了乡土中国人的旗帜。   俞孔坚是一个另类的创业者,与别人在一起
  当众多房产开发商唯洋是尊、携洋自誉时,俞孔坚和他的“土人”却运用着国际最先进的景观理论与技术,扛起了乡土中国人的旗帜。

  俞孔坚是一个另类的创业者,与别人在一起,他谈的最多的是他“天地人神和谐”的景观设计理念,而不是他创办的正蒸蒸日上的“土人”集团。

  在他身上,既有“农民的儿子”的淳朴,也有哈佛博士的执着和自信。“土人”设计所的人都亲切地叫他“博士”,他也更愿意被大家看作一个学者,一个教授,而不是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他曾用诗人的豪情描述了“土人”的诞生:从欧文的“新和谐”家园,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毛泽东的“大地园林”,对土地的设计寄托了人类的社会和环境理想。也正是带着这种理想,我们成立了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我们愿在人性为本的景观理念与茫茫中国大地上的景观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迈出这第一步,正如15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从森林走向平原一样,是何等的艰难,却又充满了希望。

  “土地是我们真正的上帝”

  1997年从哈佛学成归国的俞孔坚在北京大学做了景观设计学教授,并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当时北大为他提供了10万元的经费,可购买了一部机器和几套软件后就已所剩无几了。刚刚回国的俞孔坚曾对自己专业的教学研究有非常多的设想,他想全方位地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能力,他想奖励优秀的学生和助手,他想在更大范围内宣扬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他想发展在中国依然幼稚的景观设计学,可是缺乏资金这些都无从谈起。于是俞孔坚决定创办一个提供景观设计服务的实体,为自己的科研教学筹集资金,“土人”就这样产生,一个北大教授的创业之路也从这里开始了。

  1998年1月,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成立,作为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最早进驻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的单位。“当时国内还不允许教授办企业,我没有法人资格,只好让我的妻子回国担任董事长,申办了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俞孔坚谈起创业初期的情况,那时的“土人”只有3个人,由北京市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免费提供了一个2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除了几张桌子,空无一物。俞孔坚开始自己找项目,找项目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各种会议上做演讲,给市长们讲课,宣扬他“天地人神和谐”的景观设计理念,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念,并请他做设计。

  “土人”的第一个项目是把广东省中山市的粤中造船厂改造成公园,俞孔坚提出最好保留造船厂的基本框架,在船厂厂棚下设置一些茶桌、茶凳,改成一个有着船厂气息的茶棚;充分考虑到人们爱走捷径的心理,采用每个入口和出口之间任意拉直线的方式,道路本身不构成任何图案或形状,方案一出来受到了当地园林界和设计界的反对,但却得到认同俞孔坚以人为中心环节的设计理念的政府官员的大力支持,依靠这种理念的相通,“土人”与中山的合作也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的“土人”已先后完成了近40个设计项目,其中包括北京中关村西区改建、丰台高科技园区、张家界风景区、浙江金华的行政中心区等等,它们无一不烙上了“土人”设计理念的影子:力求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的原本环境和特色,设计出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宣扬土人的景观理念争取项目,通过做项目来使更多的人认识和认同土人的景观理念,这是土人集团的生存经营之道。”俞孔坚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2000年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找到“土人”,要求为他的小区做景观设计,并提出要照搬一些西洋雕塑,建造一块大理石铺地的广场,总之要气派豪华。而俞孔坚一向认为小区作为人们的居住场所,更需要给人归依亲切之感,以实用舒适为原则,双方互相不能说服,“土人”最终放弃了这个项目。“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土人景观设计的终极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做项目就是实现这一追求的方式。如果与理念相左,我们宁愿放弃项目。我们土人的上帝更多的时候不是客户,而是土地。”这一被许多人嘲笑为书生意气的做法不仅没有毁掉“土人”,相反却为“土人”带来了更多的荣誉和项目:在与十家全国甲级设计院竞争都江堰广场工程中,“土人”中标;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丰台科技园、北京广安大道商业街、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西区等重大项目的国际公开竞标中,“土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五次均获奖入围,其中四次夺冠、三次中标。如今的“土人”已发展到150人,是国内唯一获得国际大奖的最大的景观设计公司。“土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处理人—地关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俞孔坚把土人的发展壮大归功于土人的设计理念,他认为那是公司的灵魂,更是公司发展的动力。

  学者的单纯VS商场的险恶

  在俞孔坚的身上你能体味到更多的是学者的儒雅之气,你能感受到更多的是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热情,没有商人的精明和算计,在险滩处处的商海中如何生存?但这在俞孔坚那里好像不是难题,“我们这个领域的问题不是那么复杂,谁有实力谁就能得到更多机会。”俞孔坚讲起了1999年北京中关村西区改建的那次招标,当时有19家单位竞标,其中汇集了国内最顶尖的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设计院,北京规划院,另外美国、英国、德国的著名设计院也闻风而至。当时土人只有10多个人,规模很小。但俞孔坚却依然信心十足,并为此特地去了一趟美国硅谷,硅谷的主要企业SUN、In te l、Y ah oo、H p俞孔坚都挨个访问,他想看看美国的高新技术人才创新的环境是什么样子。这次颇费心思的访问果然给他带来了灵感,他提出了崭新的“模块式”建筑框架,强调建筑本身能不断组合改造以符合中关村技术型知识型特征,他的规划方案被评为最优,获得了30万元的奖励。“谁的设计最好,谁就是胜出者。”

  在随后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软件园、丰台科技园的设计大赛和公开招标中,“土人”三次以第一名获奖,两次中标。从那时起“土人”的名字开始在业内传播,并在以后的许多大型招标中被邀请参加。

  我国的设计行业垄断性很强,许多大部委都有自己的设计院,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几乎都清一色是国有企业,民营设计所很难申请到资质,即使有资质也很难有设计大型项目的机会。“土人”第一次参加设计招标是由海淀留学生创业园破例推荐,由于没有设计资质,“土人”还接到过威胁电话,这位打电话的匿名者说,“土人”是个没有资质的野班子,根本不能参加竞标会。确实,“土人”成立5年都没有资质,直到2002年才获得了甲级资质,设计所没有资质就像医生没有行医资格,“土人”以前只能与其它公司合作,以让出部分利润为代价,这也许是俞孔坚遇到的最无可奈何的事了。“设计行业的垄断必须打破,应该让那些具有造血机能的民营设计所进入,这不仅对行业发展有利,也能为人们的环境带来更多的新意。”

  在“土人”依靠实力多次获奖后就再没遭到类似匿名电话这样的骚扰。“土人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这就是土人强大的竞争力所在,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企业的成败更多是靠实力的较量,而不是依赖公关或是投机。”俞孔坚对这一点很自信,他认为恰恰是他学者的单纯成就了“土人”。

  “土人”之大任

  俞孔坚是一个走出象牙塔的学者,是一个企业的创办者,同时他还是北大教授,是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学术带头人。“土人”集团现在包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土人景观网站、土人生态工程等,俞孔坚还投资设立了“土人基金”用以资助、奖励国内从事景观设计学研究的优秀人才,而他最执着的理想是创办中国第一个“景观设计与规划学院”,从而完成产、学、研一体的集团链条。

  “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设计师设计的,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不是为机器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人设计的,场所或景观不是用来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一部分的。”俞孔坚十分反对时下建筑业中盛行的崇洋风气:中国北京的近郊却散布着海德堡、塞拉维亚,光秃秃的地面上突兀地树起一尊西洋雕像,他认为这不仅是设计思想平庸、设计灵感枯竭的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的沦丧。他想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他到北大做了一名教授,想把自己“天地人神和谐”的理念和在哈佛学到的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但他立即发现这种方式传播的面太狭窄,而由于缺乏资金,自己设想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应该去筹集资金,去更广泛地传播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于是他创立了“土人”这个实体,在项目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去体会,去接受。“但土人最终会办成一所现代大学,既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景观设计人才,成为改变中国人居环境的一面旗帜。”俞孔坚说这就是土人未来的方向。(李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