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
admin
2002-01-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访颐和园园长刘宝军
记者(以下简称记):颐和园于1998年入选《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颐和园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是中国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对
--访颐和园园长刘宝军
记者(以下简称记):颐和园于1998年入选《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颐和园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是中国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颐和园文化涵盖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刘宝军(以下简称刘):颐和园就象一部百科全书,既体现了高超的造园艺术,又涵盖了绘画、诗歌、文学等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同时又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颐和园的主体框架万寿山和昆明湖,其原始形成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1750年,清朝乾隆皇帝利用原有的湖山地势,在此营建皇家御园,历时15年而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万寿山前山平缓舒展,面对水面景色开阔;后山峰回路转,山下小溪蜿蜒曲折,清幽雅致。7万多平方米的各式宫殿、寺庙和点景建筑,巧妙地分布在山水框架之中,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弘,又充满了天然之趣。
亭、台、楼、阁、榭等所有园林建筑形制,汇聚颐和园,和谐相融。生活区的建筑均有游廊串连。游览区前山中部以佛香阁为中心,层层上升,形成金碧辉煌的中轴建筑群体,气势磅礴。连接前山建筑群的彩画长廊达728米,绘有1400余幅彩画。昆明湖尽显江南神韵,湖中三岛寓意海上仙山,仿杭州苏堤的西堤上建有六座不同形式的桥梁,与园外西山嵌合,形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后山中部是仿西藏桑鸢寺建造的汉藏形式寺庙建筑群,后湖中心是仿江南临水街市而建的买卖街宫市,东部是仿无锡寄畅园而成的谐趣园。从西部高原到江南水乡,各种景色自然和谐融于一园,体现了高超的造园艺术水平。
清末,最高统治阶层的政治活动中心随慈禧太后移至颐和园,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可以说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另外,植物造景,施工工艺,楹联匾额,餐饮文化,服饰文化、戏剧文化、砖雕艺术……颐和园荟萃了众多不同门类的精华。
记:顾名思义,“文化建园”就是要以“文化”作为公园发展的核心。您如何理解“文化建园”?
刘:我认为加强有效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当今时代,是“文化建园”的宗旨。
颐和园独特的山形水系,完整的风景植物群落,庞大的古建筑群,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场所,主要殿堂内的装修、陈列及所藏从商朝至晚清的历代艺术珍品,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不对其加强有效保护,“文化建园”就无从谈起。
作为古典园林,颐和园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发挥为当今时代服务的社会功能。这也是“文化建园”的重点。
记:在实施“文化建园”的过程中,颐和园采取了什么举措?
刘:实施“文化建园”,我们制定了八项原则。
首先是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原则。颐和园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的窗口,我们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舍却糟粕,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坐标引导大众文化,提倡真善美。如1998年我们修建的文昌院,不仅改善了4万多件园藏珍贵文物的藏展条件,也增添了一处新的文化景区,社会各界对此好评如潮。而对于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我们则不进行挖掘。
其次为继承历史的原则。为恢复历史原貌,自80年代开始,我们陆续迁出驻园居民,拆撤了几十处商业网点。1998年,在燕化动力厂招待所、焦化厂招待所等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净化了西部景区的环境。我们还先后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等一批重要点景建筑,“修旧如旧”,现在每年用于古建筑修缮的投资约千万元。
遵循规划建园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规划并能很好地贯彻实施,是“文化建园”的根本保证。规划的制定应求严、求实、求细,一旦报批成文,就要杜绝随意性。颐和园近年的发展建设都是基于在90年代初制定的十年规划,并没有因为管理者的流动而改变。我们现在正着手制定下一个十年规划。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能力构成危害。为保护生态环境,1990年,颐和园对昆明湖进行建园240年以来的首次清淤;1991年,对万寿山实施绿化大调整,治理了已荒芜百年的西部景区、后溪河和畅观堂景区,先后栽种各种树木10余万株,使这里成为一处古典文化型自然风景植物群落。
高标准的原则。即高标准的园容园貌和高标准的服务。为营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游览环境,近几年我们按皇家园林的规范重新设计、布置了导游牌示,更新了全部路椅,油饰了400多个果皮箱,延长了各类栏杆线总计约4000余米,拆除了长廊和东堤沿线的全部商业网点。包括星级厕所在内的所有厕所一律免费,保洁全日不断线。
科学管理的原则。科学的管理为园林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我们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在全园建起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了办公管理自动化、监督管理自动化、文物管理自动化等子系统;铺装草坪微喷养护设施,实现了草坪自控喷水养护;深入调研园林病虫害发生规律,结合对水源、空气温湿度的监控,实施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古建筑的修缮上,运用了大木防腐和计算机辅助绘图等多项科技手段;利用珂罗版技术复制古隔扇芯,抢救了一批文物;在主要库、馆区和游览区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加强了安全防范。
满足群众需要的原则。为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我们陆续开发了不同的文化旅游项目,如举办苏州街宫市展、清华轩园藏珍品展、清可轩遗址展、澹宁堂明清家具展等新的专题展览,开展昆明湖之夜、苏州街春节宫市、中秋赏月等文化活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尊重人才的原则。“文化建园”的主体是人,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高质量的建设。近年我们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魏红为代表的一批敬业爱岗好职工,在工作中用典型引路,开展劳动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颐和园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文明景区、建设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北京城建系统的规范化服务达标示范单位。
□本报记者 蔡青 刘冠春
记者(以下简称记):颐和园于1998年入选《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颐和园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是中国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颐和园文化涵盖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刘宝军(以下简称刘):颐和园就象一部百科全书,既体现了高超的造园艺术,又涵盖了绘画、诗歌、文学等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同时又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颐和园的主体框架万寿山和昆明湖,其原始形成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1750年,清朝乾隆皇帝利用原有的湖山地势,在此营建皇家御园,历时15年而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万寿山前山平缓舒展,面对水面景色开阔;后山峰回路转,山下小溪蜿蜒曲折,清幽雅致。7万多平方米的各式宫殿、寺庙和点景建筑,巧妙地分布在山水框架之中,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弘,又充满了天然之趣。
亭、台、楼、阁、榭等所有园林建筑形制,汇聚颐和园,和谐相融。生活区的建筑均有游廊串连。游览区前山中部以佛香阁为中心,层层上升,形成金碧辉煌的中轴建筑群体,气势磅礴。连接前山建筑群的彩画长廊达728米,绘有1400余幅彩画。昆明湖尽显江南神韵,湖中三岛寓意海上仙山,仿杭州苏堤的西堤上建有六座不同形式的桥梁,与园外西山嵌合,形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后山中部是仿西藏桑鸢寺建造的汉藏形式寺庙建筑群,后湖中心是仿江南临水街市而建的买卖街宫市,东部是仿无锡寄畅园而成的谐趣园。从西部高原到江南水乡,各种景色自然和谐融于一园,体现了高超的造园艺术水平。
清末,最高统治阶层的政治活动中心随慈禧太后移至颐和园,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可以说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另外,植物造景,施工工艺,楹联匾额,餐饮文化,服饰文化、戏剧文化、砖雕艺术……颐和园荟萃了众多不同门类的精华。
记:顾名思义,“文化建园”就是要以“文化”作为公园发展的核心。您如何理解“文化建园”?
刘:我认为加强有效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当今时代,是“文化建园”的宗旨。
颐和园独特的山形水系,完整的风景植物群落,庞大的古建筑群,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场所,主要殿堂内的装修、陈列及所藏从商朝至晚清的历代艺术珍品,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不对其加强有效保护,“文化建园”就无从谈起。
作为古典园林,颐和园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发挥为当今时代服务的社会功能。这也是“文化建园”的重点。
记:在实施“文化建园”的过程中,颐和园采取了什么举措?
刘:实施“文化建园”,我们制定了八项原则。
首先是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原则。颐和园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的窗口,我们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舍却糟粕,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坐标引导大众文化,提倡真善美。如1998年我们修建的文昌院,不仅改善了4万多件园藏珍贵文物的藏展条件,也增添了一处新的文化景区,社会各界对此好评如潮。而对于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我们则不进行挖掘。
其次为继承历史的原则。为恢复历史原貌,自80年代开始,我们陆续迁出驻园居民,拆撤了几十处商业网点。1998年,在燕化动力厂招待所、焦化厂招待所等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净化了西部景区的环境。我们还先后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等一批重要点景建筑,“修旧如旧”,现在每年用于古建筑修缮的投资约千万元。
遵循规划建园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规划并能很好地贯彻实施,是“文化建园”的根本保证。规划的制定应求严、求实、求细,一旦报批成文,就要杜绝随意性。颐和园近年的发展建设都是基于在90年代初制定的十年规划,并没有因为管理者的流动而改变。我们现在正着手制定下一个十年规划。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能力构成危害。为保护生态环境,1990年,颐和园对昆明湖进行建园240年以来的首次清淤;1991年,对万寿山实施绿化大调整,治理了已荒芜百年的西部景区、后溪河和畅观堂景区,先后栽种各种树木10余万株,使这里成为一处古典文化型自然风景植物群落。
高标准的原则。即高标准的园容园貌和高标准的服务。为营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游览环境,近几年我们按皇家园林的规范重新设计、布置了导游牌示,更新了全部路椅,油饰了400多个果皮箱,延长了各类栏杆线总计约4000余米,拆除了长廊和东堤沿线的全部商业网点。包括星级厕所在内的所有厕所一律免费,保洁全日不断线。
科学管理的原则。科学的管理为园林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我们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在全园建起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了办公管理自动化、监督管理自动化、文物管理自动化等子系统;铺装草坪微喷养护设施,实现了草坪自控喷水养护;深入调研园林病虫害发生规律,结合对水源、空气温湿度的监控,实施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古建筑的修缮上,运用了大木防腐和计算机辅助绘图等多项科技手段;利用珂罗版技术复制古隔扇芯,抢救了一批文物;在主要库、馆区和游览区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加强了安全防范。
满足群众需要的原则。为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我们陆续开发了不同的文化旅游项目,如举办苏州街宫市展、清华轩园藏珍品展、清可轩遗址展、澹宁堂明清家具展等新的专题展览,开展昆明湖之夜、苏州街春节宫市、中秋赏月等文化活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尊重人才的原则。“文化建园”的主体是人,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高质量的建设。近年我们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魏红为代表的一批敬业爱岗好职工,在工作中用典型引路,开展劳动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颐和园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文明景区、建设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北京城建系统的规范化服务达标示范单位。
□本报记者 蔡青 刘冠春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