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计划 前门东区二零一四
以前门大街、鲜鱼口街为代表的前门西区近年来进行了大量修缮和更新,而向东与之相邻的前门东区却成为都市核心的衰落区域,其残旧的街巷院落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区景观形成了剧烈反差。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区域的复兴?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旧城的民生和文脉?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需求?
「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展览及学术研讨会,秉持旧城有机更新与复兴的理想,北京天街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联合向国内外多家知名建筑规划机构、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发出邀请,组成阵容强大、涵盖广泛的跨专业、跨学科城市问题联盟,由著名综合艺术策划人翁菱出任艺术总监,力求通过对全球化大背景下城市问题演变趋势与应对城市问题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
此次由专家牵头的跨界活动将致力于以学术层面的研究讨论,全新探寻城市的功能和空间演进、旧城改造与民生保障、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等几大综合性问题。基于总体规划的展览和论坛为本次计划的核心,所有参与者在统一任务书的指导下,用模型、视频、访谈、空间作品、舞蹈等多种形式,集人文、艺术、科学的思考为一体,对各方观点进行丰富、鲜明地对话与呈现。
于10月28日下午,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圆满举办「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论坛及学术研讨会,展现本次参展建筑事务所对北京老城重生的思考研究。到场嘉宾们与国内外社会学家、环保科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学者共同为理想的旧城重生贡献新思路。
“民有化”——北京旧城文化复兴的起点(“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BIAD ART CENTER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朱小地阐述)
北京旧城保护应该从历史街区实体保护转向文化整体保护,不仅包括对街巷、院落和建筑严格加以保护,更重要的是让老北京人有更多的可能性,继续生活在原住地,并保持与外界的有序流动。这是维系发展文化的必要条件。
现有情况是旧城原住民,无论其居住的房产属于直管公房、单位公房还是私有住房,都被现行旧城更新的拆迁政策引导到必须离开原住地的方向,造成长期以来没有人关心现在住房的质量、使用和未来的现状。
因此,北京旧城亟待实现住房“民有化”,让原住民获得现住房,唤起其对住房和环境的热爱,进而激发其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摆脱政府与拆迁户对立的局面。
“民有化”概念的提出,旨在明确原住民与房屋的产权关系,政府从过去的拆迁方转变成城市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这不仅实现了政府角色的正向转变,而且使原住民成为了决定自己未来的主人,使他们在旧城更新过程中获益,并自主选择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
连环计(“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JIAKUN ARCHITECTS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刘家琨阐述)
壮士断臂:现实地面对旧城保护不可回避的资金短缺问题,对保护区周边做出适度牺牲。
因势利导:沿周边进行商业开发,利用政策绑定开发收益,作为区域保护的资金来源。
以攻为守:周边新楼形成边界,抵制外围开发对保护区的进一步蚕食。
亡羊补牢:保护区内不拆不迁,弱化矛盾;全面保护,渐进修缮;杜绝仿古,保持本质。
起死回生:点状更新,激发活力,扶持传统业态,引入新小产业,重现旧城繁荣。
空/粒子(“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KKAA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阐述)
对于北京城中留有最深历史印记的前门东区,我们提出类似于中医里不破坏现有肌理,仅对组织的深层伤害提供治疗的城市再生方案。与基于体量及等级体系的西方“外科手术”般的城市设计方法不同,我们注重了城市中的“空”(=空地),通过使此“空”中浮游的“小粒子”如云般漂浮,在不破坏现有城市的同时给城市创造更灵动、惬意的活力。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将展示对前门东区的设计案例研究,兼进一步展示此设计理念作为新时代的城市设计方法对世界其他城市可应用的有效性。
过去现在未来的可能(“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K/R基楠莱利事务所阐述)
北京前门东区项目提案是一个线性的城中城,目的在于两个层次,其一,强化并刺激城市历史的南北轴线;其二,通过聚集整合相邻社区的当前功能和需求来重新界定胡同边界,并提倡通过以最小化的侵介,最大化恢复胡同肌理与文化本身。
空间的体验和多元化通过水域、绿地、公园、道路、政府用地及公共空间贯穿着老北京的南北轴。长度约为1.5公里的前门东区基地将贯穿于轴线中并串联成一条景观的形式穿过基地,界于前门东侧路与前门东区胡同街区,拟营造出承北启男的城市公共空间。将现代城市功能和社会服务设施融入景观,是把胡同生活过度为当代城市生活的一种解读。此外,恢复历史水路和步道则为了强化胡同和线型城市长廊的有机关系。
城市住在、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的引入是以最小化改变现有建筑形态为宗旨,保留前门东区生活文化现状。通过文化项目的相关联、可延展的景观将胡同与现代都市化北京合为一体。本提案接受并呼吁保存胡同完整性,鼓励未来更新,从而使胡同本身继续功能于邻里。
前门东区旧城保护与发展概念规划(“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MAD建筑事务所阐述)
保护历史风貌应以城市生活和空间尺度为聚焦,而不是仿造坡屋顶、雕梁画栋的假古董。
激发活力:以城市人的生活为中心,以激发城市活力为出发点。
增加密度:老城区改造应该增加容积率,以创造更多的居住空间,同时不破坏旧城区环境。
空间尺度:街道和建筑的空间尺度很重要,这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
针灸疗法:新建筑住宅以小户型多层经济住宅为主。原建筑不拆除,只在已拆掉的地方点状插入式地进行改造和新建,以点带动面,给旧社区输送新鲜血液。
新居民:保留原住民,引入中产阶级和年轻人,让他们带入真实的城市生活。
带动商业:有生活就有商业。通过人和生活来激发商业,良性循环。
公共空间:增加密度同时让出一定的公共空间来做公园和绿地。
步行社区:社区内实行无机动车化,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代替。
地下空间:沿街建筑可往地下发展,并往社区方向延伸,创造丰富的地下商业休闲空间。同时把所有停车场设置在沿街的地下空间。
旧城改造持续渐进,逐渐提高旧城密度,降低市中心的住房价格,让居民慢慢迁入,给旧社区注入新活力。一方面保留老房子,另一方面又让更多的人搬回城市中心居住。
下个胡同——北京前门东区胡同展望(“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MVRDV事务所阐述)
数个世纪以来,胡同四合院作为中国老百姓的居所,逐渐从乡村迁移至城市。这种居住形式将传统村落中有组织的构架以及居住者的生活价值和都市密度紧密结合到一起。围绕中央院落的三四个建筑可以容纳一个大的家庭。它代表了一种在更加稠密的城市环境下的传统村落式的生活、价值和亲密性。
到今天为止,胡同一直根据人们需求的改变在持续地演进着。而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胡同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会以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求呢?
前门东区,紧邻天安门广场,其土地开发已被提上日程。它的开发十分引人注目,因为它将成为过去几十年胡同开发历程和现状的一个反映。在前门东区,一些原住民已经迁移至其他地域,而房屋则被空置。每个人都在关注着这片区域的后续发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美丽机会去反思胡同改造的现状同时对未来的 “胡同” 发展提供一些试验性的项目。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开发?我们能否从场地现有条件和其他城市 “胡同” 更新的成功案例中有所启发?如何避免开发和保护的冲突?什么程度的多样性可以被引入?
GROUND X 3(“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NERI & HU如恩设计研究室阐述)
“我们应当建造的恰恰只有因为伟大而值得毁灭的事物。”——让•鲍德里亚
这个项目中有规划策略的争辩,也有社会群体的利益权衡,除去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恐怕只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基地正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因而具有一种临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希望对场地上残存的胡同大做文章,进而虚构出一些并不存在的记忆;也不愿装假眼前是一片空地。于是借建筑之名胡作非为。所以,我们决定尊重当下,这个无比精确、却从未被定义的此时此刻。如果规划能像快照一般凝固当下的现状,那么,在城市发展的起因和结果之间的某种状态就能被保存下来。带着这样的意愿,我们尝试着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中设置公共空间,以揭示场地上多样的现实。我们采用清理、挖掘和移植等考古学的方法,引导公众进入这一领域内部,站在一个新的视角目睹和体验它每时每刻的运转和演化。
清理——我们接受基地已经残破的现实,并且顺势利用这些缺口作为公共空间向城市开放,将胡同正在消失的见证转变为有利于民的设施。
挖掘——基于现有人防工事构成的地下网络,我们在一些空地上挖出下沉的庭院或广场,将原本是住宅室内的空间翻转对外,同时链接了地面和已被遗忘的地下空间。
移植——就像在屋顶违章搭建的 “鸽子棚” 一样,我们也在基地现有的建筑顶上放置了一些平台和走道,将已经支离破碎的肌理重新组织在一起。
逆向空间梳理:由前门东区到正东坊(“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POSITION有方工作坊阐述)
研究区域明代为正东坊,近代称前门东区或鲜鱼口,承载泄洪、漕运之责,长巷(一至五条)与草厂(一至十条)诸胡同多南北向而曲折,潜隐区域曾经的自规划秘密:貌不惊人,肌理独异。可惜近十年渐渐沦为都市核心的衰落区域,破败的街巷院落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区形成剧烈反差。
有方工作坊基于对区域现存胡同、院落和建筑的逐一空间调研,挖掘、整理现存空间历史资料,对区域空间演化进行全面更新、梳理,探求透过胡同肌理与建筑风貌保护,北京旧城保护/更新的深层空间策略。
前门东区规划概念(“城南计划:前门东区二零一四”参展建筑师URBANUS都市实践阐述)
在这半年间,都市实践的团队对场地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并用计算机参数化的方法,重叠设计、保护及市场的信息,形成了对街区整体的规划。这个规划希望能够平衡旧城改造开发、城市历史记忆的延续以及北京创新生活的发展。我们将片区定位为具有老北京风味的创新生活区,除了编制了整体开发的城市设计外,还分别为片区中四百八十个院落的院落改造指引及新生活功能插件设计,鼓励在整体风貌延续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更多的创意设计参与及新的生活模式的加入。
展览开幕花絮
由著名舞蹈家沈伟带领的沈伟舞蹈团演出的现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