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湿地建设框架已初步形成
位于昆明滇池海埂大坝旁的永昌湿地。王安卓/图
海东湿地公园美景吸引市民到此休闲度假。王安卓/图
船房河湿地随处可见湿地植物、陆生植物。王安卓/图
船房河湿地是修复滇池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道重要“闸门”。王安卓/图
湿地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王安卓/图
管护湿地。王安卓/图
打开昆明市区地图,一块块绿意盎然的环滇湿地以灵动之美带给昆明人一阵阵清新体验——满眼尽是花、木、林、湖、水、草,白鹭高飞,蜻蜓低翔,一大群鸟儿忽地扑腾而起;步道栈道,曲折蜿蜒在山坡、湖边、花丛中,亭台楼榭,移步换景,一个个湿地宛若一幅幅山水画……
东大河、五甲塘、西亮塘、五家堆、西华、宝丰等湿地的打造,是昆明“创森”结出的绿色硕果,是昆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是昆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打造高原山水特色的高原湖滨生态宜居城市的具体举措,昆明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的生态梦想。
通过多年努力,目前,昆明湿地建设框架已初步形成。湖滨带湿地恢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累计达百亿元,滇池湿地、阳宗海湿地等国际知名湿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滇池周边各具功能的湿地公园和基础设施全面建设,昆明市范围内的湿地公园保护、景观绿化、服务接待等功能基本完成。
据昆明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委员会介绍,湿地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它不仅能为昆明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具有巨大的优化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净化法
水生作物成“净化师”
上千亩的生态湿地,全部以活水贯通和连接。如此大量的景观用水,从何而来?原来,生态湿地自带“污水处理厂”!
区别于一般公园的游玩、景观性,湿地公园的特色在于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及强大的生态功能。自然性、保护性和可持续性,是湿地的三大设计理念。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湿地公园俨然成为一个天然污水处理厂。
海东湿地景观设计师马青山介绍,“这片看似普通的水域,把上游的来水,如新宝象河、广谱大沟的水,引入湿地,同时又将滇池的水引入湿地,这样,两方的来水经过湿地的植物,特别是水生植物的净化,水质改善后再返到滇池中。”
仿自然环境
构成完整湿地生态系统
走进大东河湿地公园,小桥流水,草长莺飞,由昆明市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文苑”碑,为这里平添了一份文化气息。湿地内种植了水杉、茭草、美人蕉等植物。新种植的湿地植物与原有植物共同构成了河口生态群落,形成了自然的“河、沟、塘、湖”湿地生态系统。由于靠近滇池外海,从湿地往滇池望去,蓝天碧水融为一体,十分壮观。
值得一提的是,大东河湿地公园在设计上,根据坡度、地形地貌的不同,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水土治理措施,人工模拟实验降雨场,对水土流失和综合防治进行对比研究和动态监测,构建了仿自然的“湖泊—沼泽—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了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链
引来白鹭灰鹤野鸭子
优美的景色不仅吸引了20余种鸟类前来安家落户。清澈透亮的湖水、九曲回转的小河、高大参差的树木、悠闲觅食的白鹭,俨然一幅和谐优美的水墨画,生机盎然。
骑上自行车,在贯穿西华湿地的绿道上穿梭,耳朵里伴随着鸟语虫鸣,不经意间,旁边的湖面上掠过一只身形矫健的白鹭,有时翩翩起舞,有时快得像一道白色闪电……
“我们希望尽可能保持湿地内植物、动物的生态原貌,自然地重塑生物链,让野生动植物能够在这里自由繁衍。”至今,昆明湿地并没有人工放养动物,就是怕破坏大自然的生态链。
生态屏障
市民休闲又添好去处
湿地的建成,不仅使整个片区成为昆明的生态屏障,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去处。
海东湿地是滇池岸边众多湿地中的一个。总占地面积892亩,目前在建的是一期工程约250亩,共种植乔灌木和水生植物170多万株,另外,还修建了1200米的自行车道、2000米的园内青石路以及滇池科普展厅。“健康绿道贯穿了湿地各个区域,只要你愿意,骑上一辆自行车就能逛遍湿地所有景点——不过那可需要个把小时!”马青山介绍,为了让市民更加亲近大自然,二期工程将建成休闲娱乐配套设施。
对昆明市民来说,湿地公园提供了生态休闲场所、更充足的绿肺空间;对昆明来说,打造湿地公园,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一个缩影,将生态系统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打造,必将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绿色繁荣!
下一步,昆明将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为基本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