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发出工业遗产再造设计的“好声音”

admin 2013-09-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日前,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和中国建筑学会并行举办了两个活动:一是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中英工业建筑/棕地再生研讨会”;另一个以北京首钢厂区遗址为对象开展2013中英建筑学生工作坊创新设计大奖赛,其主旨是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探究当今如何对工业遗产妥善保护和再利用。

 

 

 

  日前,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和中国建筑学会并行举办了两个活动:一是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中英工业建筑/棕地再生研讨会”;另一个以北京首钢厂区遗址为对象开展2013中英建筑学生工作坊创新设计大奖赛,其主旨是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探究当今如何对工业遗产妥善保护和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大量传统工业倒闭后留下众多工业遗产,如工厂、厂矿、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等。工业遗产,反映近代城市的蜕变与升华,留存着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在城市化的变迁中,它将不应是被甩掉的历史包袱,而应是孕育着转型发展的产业资源。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正在上升,自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逐渐展开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此后,联合国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将其列入关注内容之一。特别是德国鲁尔工业区再生改造和汉堡港口新城的建立、英国伦敦道克兰码头工业区和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及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工业区、美国利哈伊谷伯利恒钢铁厂的更新等成功案例,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引发了世界建筑同行的进一步关注。

  再造设计的“活力”加法

  一直以来,如何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都是国际建筑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英国皇家学院教授乔恩在“中英工业建筑/棕地再生研讨会”上指出:“对传统的保护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并行的,而再造设计的规划要事先做好,才能引导今后可持续性的改变。”

  荷兰建筑设计事务所总监阿历克斯・德・瑞杰科强调:“工业区的转型要从人与建筑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人在其内的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改造。再造策略不一定全是减法,有时还需要加法,即不是大拆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东西。既保留了过去的记忆,又增添新元素延伸其在实际中的功能。”

  所谓加法的成功案例,例如丹麦哥本哈根一个废弃储粮仓的改造,采取的是外加建筑的方法,将原建筑包裹而非分割、屋顶安装薄膜、水岸搭建延伸平台,让其发挥出更多的公用性。英国的Kingsdale基金会学校,前身是个环卫工厂。其建筑在再造后提供了与自然相宜的环境。最初改造时是受一位画家作品的激发,选取具有经济性、可持续特点的材料,在学校3200平方米庭院上铺设世界上首个半透明、对阳光敏感的“皮肤”即“可变表面太阳能控制屋顶”,室内自然采光、采暖自动化且无需空调,自给自足50%的能源。
 
  更重要的是在遗址中赋予新的活力,比如对废弃多年且占据伦敦大片区域皇家港口的改造,最初否决了84个从陆地上出发的方案。最终做法的亮点在于充分发挥港内水面的空间,让船只变成移动住宅或建筑单元,其中用可变换联接的桥梁根据需要隔出使用区域。由此,提供了1万个住宅,延续了陆地上的公共活动。无独有偶,荷兰的一个轮胎港口,改建时利用周边的水域建立了大部分可在水上浮动的房屋,形成独特的联排、三联的漂浮别墅,中间还有可以停泊船只的平台。

  激发大学生的智慧和创意

  在研讨会上多位中英建筑师的启发下,来自英国皇家学院、卡迪夫大学、牛津布鲁克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等11所院校的几十名大学生混编成6个小组,建立了中英建筑学生工作坊。他们以北京首钢厂区遗址约2.8平方公里为再生概念的设计对象,对其北部的原料、动力、焦化、机械、水池和山景6个特色主题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创新设计大赛。

  中英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分别从构思、策略、设计、保护、表现和创新上对学生设计的蓝图做出评议。其中不乏奇思妙想的作品令评委甚是“惊艳”:有的因地制宜的将原料地区设计成农业研究机构、种子库和培养基地,呈现从种子、生长到产品一系列过程;有的构思在原来庞大的罐装库房内置一个环形植物展示博物馆,令游客在上螺旋楼梯的过程中领略周围丰富斑斓的植物盆栽;有的打算将宽敞的流水线厂房改造成一个主题工业游泳乐园;有的则想把原来工业用水池设计成一个环保区,传递水从污浊到纯净的循环,以及人从无知到有知转变的蕴意等。

  英国皇家学院的乔恩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此次中英学术研讨与高校实践的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中英建筑界之间的切磋交流,同时还鼓励和激发了大学生的智慧和创意,培养他们对人与建筑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感悟与认知。希望今后能够开展更多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发出工业遗产再造设计的“好声音”。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