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高等教育国际化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九三学社“高等教育国际化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马大龙副主席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讲话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讲话
与会人员踊跃发言
8月20日上午,由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清华大学委员会、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主办,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协办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马大龙,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社市委副主委陆杰华,秘书长刘永泰,北京大学副秘书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张晓黎,清华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董力,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医学部党委统战部部长王军为,以及九三学社社员代表共60余人出席论坛。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作为社外特邀嘉宾莅临论坛。论坛由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沈兴海,清华大学委员会主委邢文训共同主持。
作为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概念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受到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及其高等教育机构为适应全球化背景而在战略上设定国际前沿目标并付诸行动的过程;在实施层面表现为具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及其效果。
本次论坛分特邀报告、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三个主要环节,就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特邀报告人俞孔坚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办过程中如何通过国际化教育实现美丽中国使命的体会。他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策略概括为“借鸡生蛋”、“它山放牧”、“家野混养”、“深入虎穴”、“与狼共舞”和“引狼入室”六个方面。
九三学社社员孟杰教授在特邀报告中结合核物理专业研究生培养介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他以元素周期表所列元素和相应核素发现过程中我国科学家的贡献份额为例,指出中国科学家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征途上任重而道远;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则成为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清华大学教授邢文训、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教授贾彦兴、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程和平、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周惠兴分别代表三个委员会和社市委教育委员会作了主题发言。他们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现状,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一流水平间存在的差距,并从人才的定义、教育的目的等宏观角度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
在自由交流阶段,社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就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目标、内涵、路径、限制条件、参与主体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大家普遍认为,在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成熟经验的同时,应注重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子;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循序渐进,注重内涵,切忌急功近利。总之,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努力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随后,敖英芳在讲话中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国际高等教育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北京大学正在大力实施一系列重大国际化建设工程和计划,全面促进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化发展,加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无疑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至高点。这就要求我们广泛学习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制度、模式,并与我们长期形成的高等教育传统相结合而做到融会贯通,以形成更先进、高效、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发展路径。长期以来,北京大学与九三学社形成了深厚的渊源和十分密切的联系,北京大学现有的九三学社中青年社员中,活跃着一大批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致力于社会服务的优秀教师和学者。他们正在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完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崇高使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在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民主党派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最后,马大龙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此次论坛的几位主要发言人都是各领域的知名学者,其中有多位是国家“”教授或长江特聘教授,他们对发言内容做了精心准备,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马大龙指出,九三学社是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九三学社成员中的相当一部分活跃在高等教育的一线。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论坛的主题是十分合适的,九三学社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有作为。马大龙还建议,高等教育制度建设尤其是大学去行政化可以作为九三学社参与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此次论坛也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三委员会的系列活动,得到两校党委和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赢得了广大九三社员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