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避免城市内涝 不妨“引雨入地”

admin 2013-09-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年来,国内时有城市遭遇不同程度的内涝,如何才能规避这种潜在的风险、创造更为宜居的城市环境?今天上午,“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在重庆举行,与会专家们就如何创建宜居城市各抒己见。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建议,不妨将雨水引入地下,在补充城市地下水的同时也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俞孔坚。 首席记者 李靖 摄

 

 

  近年来,国内时有城市遭遇不同程度的内涝,如何才能规避这种潜在的风险、创造更为宜居的城市环境?今天上午,“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在重庆举行,与会专家们就如何创建宜居城市各抒己见。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建议,不妨将雨水引入地下,在补充城市地下水的同时也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亚太区、英国《今日城市》杂志社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吸引了全球诸多专业人士前来参会。在9日-10日论坛期间,与会专家们将就城市宜居性、城市可持续建设、城市环境、城市出行、全球城市、城市投资、城市智能化等热点问题进行分享和探讨,以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内若干城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内涝,北京、湖南、以及重庆都曾遭遇过“雨水没过腰”的情况,如何才能避免雨水给老百姓带来灾难?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认为,通过简单的开挖方,将雨水转变为地下水,一方面减少城市内涝风险,另一方面也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运用开挖方技术,建设‘绿地海绵’,将降雨吸收到地下,这是用生态技术而非水泥技术来处理内涝危机。”俞孔坚举例说,“比如上海后滩公园,日净化2400方水,不仅吸收过多的雨水,每年还能节省500万元的污水处理费。”

  对于重庆这座降水较丰富的内陆山地城市,俞孔坚表示,在防洪防涝过程中,不妨参考让雨水“就地流入地”的方法,而不是等雨水汇集到两江之后再实施防御措施。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百战进一步表示,解决城市内涝,应加强建设城市下水道设施,这样才能将最大量的“吸收”落在地表的过多雨水。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不要随意开山填河填湿地,应把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俞孔坚建议道,此外,重庆在城市基础设施过程中,可以考虑采取分散化、小型化道路建设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重庆的垂直地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少建设投资。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