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景观设计大师详析参展园博园作品理念
当你有机会走上代表中国园林行业最高水平的国际舞台——园博会,打造自我风格的园林,会用怎样的作品来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由第九届园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举办的风景园林师国际论坛于19日在北京举行,多个创意展园设计者齐聚一堂,为人们诠释他们心中的那份答案。
本届园博会特设“大师园”,邀请彼得·拉茨、皮特·沃克及三谷徹3位世界顶级风景园林大师参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征集优秀作品。最终,6位设计师入选“设计师广场”展区。这是北京园博会的首创,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亮点之一。
可俯瞰的“恐龙”
欧洲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拉茨说,欧洲的花园常被用作独自休闲或朋友聚会。但在园博园中,游客“不是花园的主人,他们想欣赏一切,但又不能停留很久。他们希望看到新颖、超乎想象的设计,但能使他们真正记住并理解的信息很少”。所以,彼得·拉茨想建造一个既可内观、又可远望、并有充分接待能力的花园。
在他的设计下,展园远看像山谷中一具“恐龙脊椎骨化石”。“脊柱”部分是进入花园的小路,“肋骨”则是左右两排的石板。旅客沿“脊柱”进入花园,在深入峡谷的途中,会有水雾扑面而来,将人们包裹在白色轻纱中。“雾气能把游客从炎热和尘埃中解脱出来,享受花园的怡然。”
园林中的遗憾
日本千叶大学教授章俊华谈到,他的作品《明园》,灵感来自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名字取“日月相合”之意,,根据“天圆地方”的理念,他将场地划分为内·圆、外·方两组空间。章俊华选择用黄色和红色来体现京城皇家园林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在园区种植红色彩叶草,四周围上黄色琉璃瓦,再向外则以沟带象征护城河。
但是他说,今冬寒潮频频来袭,“草木没有长成预想的样子;因为工期和造价关系,施工的情况略显混乱……总之,园子有很多遗憾”。
英国设计师伊娃·卡斯特罗表示,她的作品《凹陷花园》,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苏州园林及西方的峡谷,旨在创造一个和整个园区有非常强烈空间冲突的景观,让游客通过上下行走、前后穿梭,达到不同的观赏体验,感受到不同空间维度的变化。她也忍不住“吐槽”:展园建成后,植物的搭配陈设、花卉的选择未达到设计预期,“非常遗憾”。
记录时代变迁
对于北京游客来说,北京市园林古建院设计师张新宇的作品《印象四合院》应是最能产生亲切感的了:展园由灰色砖墙围起来,走进院子,中间是一块草地,草地四周围绕着灰瓦。这些瓦虽紧贴地面,却能给人一种屋顶的感觉。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张新宇的灵感源自他儿时常爬到墙头俯瞰院落。四合院在他的童年印象中就是一片灰瓦屋顶。
张新宇认为,随着城市发展,民众居住的室内空间变得更宽敞,但仍会感到拥挤与压抑,因为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变疏远了。他的作品致力于表达四合院中人与树、人与自然很贴近的关系,通过平视、仰视、俯视等多种视角,表现胡同里的树、院子里看到的树、小孩淘气爬上房顶后看到的树,展现出花园与院落的双重空间效果。
在交流中,清华大学景观系副主任朱育帆教授表示,作品《流水印》灵感源自东晋时期,中国文人聚会时“曲水流觞”的饮宴风俗。不过这“流水”不再是凹进地表的溪流,而是用现代材料制作的凸出于地表之上的抽象溪流。
他说,“流水印”演化成为一种符号。“无论是花开花落,流水印都将默默记录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