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建进农业科技生态园
宁阳县伏山镇马庙村农民李正,借助当地一家农业科技生态园龙头企业提供的种苗和科研技术优势,毫不费力地建起30个蔬菜大棚,每年只需精心管理,每个大棚年纯收入便可达到4万元。“这些大棚,就是我的‘家庭农场’。”4月2日,面对前来一探究竟的记者,李正自豪地说,“现在20个大棚种植了芸豆,10个大棚种植了茄子和辣椒。从现在的市场行情看,效益应该差不了。”
记者在大棚前看到一辆济南牌照的运输车,工人们正忙着往车上装芸豆。“现在芸豆刚刚上市,1斤6元还很抢手,我的芸豆棚一天就能收入6万元。”李正说。
今年42岁的李正是马庙村出了名的大棚蔬菜种植能手,在村里种蔬菜已有20多年的经历了,从刚开始的矮小拱棚到后来占地近两亩、投资十几万元的高标准大棚,李正家的蔬菜产业一年年壮大。他的发展视野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宽广。2009年8月,李正成立了正元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承诺合作社内“技术统一指导、管理统一标准、资料统一购置、蔬菜统一外销”,吸引了当地群众争相加入。
去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正了解到泰安凌云农业科技生态园由于人手少、大棚多,决定将部分大棚对外租赁承包,并提供种苗和科研技术。得知这一信息后,李正立即与生态园联系,经过协商,以每年每个大棚1万元的承包费租赁了30个蔬菜大棚。
“我主要是看中了农业科技生态园的科研优势和实力。”李正说。原来,泰安凌云农业科技生态园是一家集科技推广、种苗繁育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有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200个,并与中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建新棚,前期投资太大。科技园优良的设施大棚和先进的种苗技术,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轻装上阵的发展机会,虽然租赁费用稍微高一些,但生态园负责技术和种苗,只要精心管理,还是有账可算的。”李正自信地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像这种高标准大棚有把握一年毛收入6万元,去除1万元的租赁费,1万元的种苗、肥料、人工等费用,一个棚纯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
现在,李正的“家庭农场”主要靠他和妻子经营,并在当地以每天40元的工资雇用了6个农民负责日常生产管理,把小型“家庭农场”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李正的示范带动下,合作社成员也进园不少。如今,在凌云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有60多个大棚都归了李正和他的社员们,占了近三分之一。“这里就相当于我们合作社的‘属地’了!”李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