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启动,自由申报全面开始

admin 2012-09-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两岸四地有广泛影响力,被称为是中国“好建筑普查”的中国建筑传媒奖今日启动,自由申报也全面开始。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由南方都市报主办,在继续坚持“走向公民建筑”这一理念的同时,将“组委会特别奖”变更为由评委会根据评审情况来决定的“评委会特别奖”(机动奖),其余各奖项不变,总奖金金额依然为18万元。

  在两岸四地有广泛影响力,被称为是中国“好建筑普查”的中国建筑传媒奖今日启动,自由申报也全面开始。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由南方都市报主办,在继续坚持“走向公民建筑”这一理念的同时,将“组委会特别奖”变更为由评委会根据评审情况来决定的“评委会特别奖”(机动奖),其余各奖项不变,总奖金金额依然为18万元。

  强调建筑的社会意义

  日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以其独特的“低腰秋裤”造型,成为微博热议的话题。“以我对中国建筑传媒奖的理解,这一类标新立异的“地标性”建筑不是我们的表彰的方向,传媒奖会继续强调建筑的社会意义,强调建筑的人文关怀,继续推进公民建筑的发展。”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南都全媒体集群执行总裁庄慎之说。

  对此,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主席,《建筑师》主编黄居正表示,中国建筑传媒奖和其他奖项的核心区别在于这个奖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公民建筑。“这个奖提出的走向公民建筑的口号,对当下中国建筑界有积极的意义。以往建筑奖大多局限在专业范围内,是在建筑范围内的评奖,但这个奖搭建了建筑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归根到底,建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南都抓这个点抓的很好。”黄居正说。

  最佳建筑奖入围数量有望增加

  尽管前年(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有香港钻石山火葬场、台湾津梅栈道、天津张家窝镇小学、大唐西市博物馆共四件作品入围最佳建筑奖,然而最终该奖项却以空缺而告终,此后一度引发行业内关于何为公民建筑的大讨论。

  中国建筑传媒奖总策划人,评委会秘书长赵磊解释道,在上届最佳建筑奖最后一轮评选中,针对入围的四件作品,七个评委连续五轮投票,每个项目的得票率都无法过半,最终空缺。 “这绝对不是对当年建筑作品的否定,只是表示当年契合公民建筑主题的作品距离评委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赵磊进一步解释说。

  但最佳建筑奖的空缺依然是评委会所有委员都不愿看到的局面。在2010年12月举行的闭门会议上,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提出,对于众望所归的最佳建筑奖,建议提高入围数量,扩大进入最终评委会评选的范围。最终会决定可根据提名情况调整,最多可达5个。

  “组委会特别奖”更名为“评委会特别奖”

  致力于表彰当年深具人文关怀,并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的“组委会特别奖”,第一届和第二届大奖都将关注点落到四川地震和青海地震灾后重建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个人或团队。在2011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人会议,讨论通过将其更名为“评委会特别奖。”

  对此,赵磊解释称,“组委会特别奖”定位为“年度建筑事件奖”,但对于公众而言,却有轮廓不够清晰的问题。因此,首次进入提名及初评委员会的台湾建筑师王俊雄建议,将这一奖项更改为,由评委根据每年的大奖评审情况决定的“评委会特别奖”。根据王俊雄的建议,会议决定评委会特别奖将从入围甚至从提名作品中产生,虽其未能获得上述5个固定奖项,但其在“公民建筑”这一理念有突出表现,可获得这一奖项。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颁奖现场,朱涛获建筑评论奖。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颁奖现场,汉宝德获杰出成就奖。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颁奖现场,汉宝德获杰出成就奖。

  声音

  目前中国最公正作品质量最高的建筑奖

  黄居正,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主席,《建筑师》主编
中国建筑传媒奖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建筑师参与,相对其他奖项而言,规则的透明以及后续评奖秩序的公开,这可能目前国内最公正,最公平,最公开,作品质量最高的建筑奖评选之一,或许没有之一。尤其值得赞许的一点是,这个奖还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做到评委到现场实地考察的奖,这也是极为难得的。

  希望今年能看到更多的好作品

  庄慎之 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南都全媒体集群执行总裁
今年我希望能看到高品质的作品,能够兼具设计质量和公民性两种特质,前年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完美结合的作品,最佳建筑奖空缺,希望今年的建筑奖中有更好更多的作品。

  评审团队变化:
  王俊雄成台湾提名人


  据记者了解,随着台湾申报、提名数量的增多,台湾评委的工作压力增大。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经提名及初评委员会、评委会讨论决定,原台湾提名人吴光庭转到评委会,王俊雄成台湾新提名人。

  王俊雄,为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博士,《台湾建筑》杂志总编辑、淡江大学建筑系专任副教授。

附录1:

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毛寺生态实验小学
居住建筑特别奖:土楼公舍
杰出成就奖:冯纪忠
青年建筑师奖:标准营造
组委会特别奖:谢英俊(台湾)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空缺 
居住建筑特别奖:天津中新生态城建设者公寓、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 
杰出成就奖:汉宝德 
青年建筑师奖:傅筱 
建筑评论奖:朱涛
组委会特别奖:无止桥团队

附录2: 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

主席: 黄居正

委员:(按拼音顺序)
黄居正      《建筑师》主编
李晓峰      《新建筑》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马卫东       文筑国际创始人、建筑评论家
饶小军      《世界建筑导报》总编辑、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史  建       建筑批评家、策展人
王俊雄(台湾)《台湾建筑》杂志总编辑、淡江大学建筑系专任副教授
王  路      《世界建筑》主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王明贤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策展人
叶长安(香港)策展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
于  冰      《Domus》国际中文版主编
赵  辰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支文军      《时代建筑》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附录3: 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评委会

主席: 严迅奇

委员:(按拼音顺序)
崔  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黄居正      《建筑师》主编
栗宪庭       艺术评论家
梁文道(香港)文化评论家、凤凰卫视主持人
孟建民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
王骏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夏铸九(台湾)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
严迅奇(香港)  香港许李严建筑工程师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吴光庭(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申报指引:

可申报奖项: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青年建筑师奖
申报时间:2012年10月31日前(快递以收到时间为准)
申报办法:①相关资料直接发至:cama@vip.163.com(推荐);
②刻成光盘快递至: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侨香路4060号,香年广场C座16层,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赵磊(收)电话:13632951718;邮编:518053 

特别说明:①已申报的建筑师,不要再向提名人推荐。
     ②请严格按照各奖项的具体格式提供材料。 
          ③申报无费用。每个奖项,每个公司或个人申报数量不超过3个。

申报咨询:赵 磊  13632951718;何  柳  13666682010
(具体请登录中国建筑传媒奖官网http://nd.oeeee.com/cama/2012 查询)

最佳建筑奖:该奖项为项目奖。用以表彰深具社会意义和影响力、体现人文关怀、在空间营造上有突出贡献的建筑或城市设计作品(包括在两岸四地落成的外国建筑师作品)。 第三届参评建筑需在2011—2012年间在两岸四地落成并投入使用。

居住建筑特别奖:该奖项为项目奖。用以表彰对探讨民众居住问题有启发意义,为中国居住文化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居住建筑作品(含在两岸四地落成的外国建筑师作品)。第三届参评建筑需在2011—2012年间在两岸四地落成并投入使用。

青年建筑师奖:该奖项为人物奖。用以表彰在两岸四地执业,年龄不超过40周岁(截至2012年12月31日),在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华人建筑师(包括外籍)。第三届参评建筑师需在2011—2012年间,有富有上述意义的作品在两岸四地落成。

申报贴士:
什么样的项目能获奖?请参照《走向公民建筑2007—2010》
《走向公民建筑2007—2010》,记录了“中国建筑传媒奖”及两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的精华和成果。其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了过往两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将入围作品的详细的介绍,包括文字、图片和图纸一一呈现。该可做中国建筑传媒奖申请指南,到底符合什么样的标准的建筑才能申报,本本书可给清晰的答案。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