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保护城市文化“胎记” 重视呵护“城市之根”
admin
2011-12-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浙江湖州衣裳街、小西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我们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必要资本,是湖城走过历史而留下的一张名片,一份时代保护成果,也是未来市民辨认文化的一块“胎记”。
这里既完好地保留了独特的人字形市河、水巷河埠、商铺码头、大宅院水阁楼,又拥有状元厅、赵孟兆页故居(旧址)、小西街许宅等近18处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和霅溪馆旧址、碧澜堂等近20个文物保护点,其人文积淀、规模和价值为一般江南古镇无可比拟……它就是浙江湖州衣裳街、小西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它是我们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必要资本,是湖城走过历史而留下的一张名片,一份时代保护成果,也是未来市民辨认文化的一块“胎记”。
我们曾呵护过湖城爱山广场原人民公园内一棵200年的枫杨树,飞英公园内一棵约600年的银杏树,也对原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内1棵700年银杏树的保护想尽方法,因为,它们是漫长岁月的“活的见证”,是城市看得见的根。
而另一条根,虽无法触摸却能让我们时时感受刻刻相伴:它们从菰城遗址、飞英古塔穿越,在唐诗宋词里以“白洲”等地名显现,更日日在我们操持的“吴语”里呈出,它就是“长”了3200年的城市之根——菰城历史文化。它们像阳光、空气、血液一般,一直维持、滋育着我们的生命。
这些年来,几乎所有国内城市,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同样在时代潮流中的湖州,城市建设一方面框架拉大,向四围拓展,向高空上升,另一方面,也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说曾经某些老街古巷的拆迁迫于现实的无奈,那么,近些年来,我市对“城市之根”的大力保护,既是新情势下的必须,也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为这座古城“留下未来”的责任和希望。可圈可点的保护与合理开发业绩,为正在展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申请夯下了强势的基础。
修旧如旧衣裳街规划保护小西街
文化街区是名城保护的重要载体,也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刚性要求。近年来,从市委市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大家正确处理着经济发展与名城、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
1991年湖州被省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后,我市又完成了《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和《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这些年,我市根据自身的情况,参照国内外的良好做法,对衣裳街、小西街两大街区分层次进行“呵护”。
改造保护中的“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市古城中心南街东侧,地处繁华商业区,由衣裳街区域和红门馆区域两部分组成,面积10.85公顷。作为湖城史上较大规模的一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有关方面在尽最大努力保持原有格局、古建筑的前提下,拆除违章建筑和部分现代建筑,对文保点及其它保护建筑进行修缮。目前,整个“集商贸、文化、悠闲、娱乐、旅游和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街区已基本竣工。“‘修旧如旧’是此次保护性改造的总体原则。”市规划与建设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公众普遍关心的历史文化元素将全部保留和保护。”
小西街历史街区的文化遗存主要体现于具有浓郁水乡风格的明清民居。傍水河埠,黛瓦粉墙,苍老的驳岸、深深的庭院与葱郁的小河组成了一片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街区。这里因毗邻南街而成为湖州历代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今天小西街的基本格局未变,众多大宅门也得以保存。
面对保护性改造,网民“苕溪人家”在其《造访湖州小西街》一帖中说,“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完善的城市道路框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实施小西街片区道路(劳动路、环城西路、所前街)拆迁工程是必要的。”目前,有关方面正对小西街的环境整理、建筑修复、文化内涵展示和功能延续等下功夫。
而纳入“申名”可能性范围、以“小莲庄”与湖城“莲花庄”文脉一体的古镇南浔,近年保护性开发成绩斐然,被授予“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其或修葺或保护的名胜古迹嘉业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等成为国内外游客必选。
恢复历史文化景观修葺一批名人故居
家住凤凰社区的黄老伯与老伴是退休后才双双来湖定居的。“新湖州人”的他们,几年来已在湖州扎根,他们欣喜又感慨湖城这些年的变化,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公园”、“景点”更多了。去年老家黄岩亲戚来湖做客,委婉询问二老是否回老家度晚年,被他们拒绝了:“湖州治安很好,街面也干净。”更重要的,是两老认为湖州人的“百坦”节奏、从餐饮到书画展览等浓厚文化氛围很适合过日子。为此,他们带亲戚专门到城里各大公园、景区逛了两天,亲戚们也感觉到所言真切。
长岛公园、项王公园、潜山公园、仁皇山公园……仿佛一夜之间,湖城的人文景观、休闲公园,猛然多了起来。“招待”远道来客的,再也不仅限莲花庄公园与飞英公园,夜晚还有绕城“夜船”游。
“恢复历史文化景观,修葺一批名人故居”,如果圈点这几年湖州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关注,这两点是有目共睹的。
近年在旧城区拆迁、改造中,重视延续城市文脉,切实采取措施保护名人旧居、旧址已成为建设部门的共识。如2008年8月我市斥资对陈英士故居进行整体修缮,改变了过去“蓬头垢面”的样子,呈现出“青瓦白墙、飞檐拱壁”的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群外型;并在故居内进行布展,突出展示湖州英杰在上世纪初对推进当时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而伴随着衣裳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工程的推进,对“名人旧居”的保护更加强化。竹安巷赵宅、吉安巷王安申旧宅、大摆渡口周宅等皆纳入重点保护改造;慈感寺朱宅、学宫兜王宅等也属文物保护点。
重建、再修一些名人旧居、古址过程中,我市在重塑的“新面貌”中注入新内涵。如赵孟兆页故居的原址上,已重建起纪念馆,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其在建筑方面最大亮点是所有建筑为仿宋风格,庄重、华美、大气、精致,而这一风格正好与赵孟兆页的书法风格一致;2003年建起的“茶圣”陆羽故居——青塘别业,现在也旧貌换新颜,目的是更好地“展示茶文化、传扬茶传统”。
更多的特色街正待“发现”、“提炼”
历史文化是城市名片的内质,而“凝炼特色”则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年近五旬的市民蔡忍冬一直以来关注湖城的城市建设,他认为湖城东街、南街、红旗路、人民路4条大街背后蕴藏着不同的人文特色,如东街有“书画园林”文化,人民路有“古城历史”文化,红旗路有“丝绸之路”文化(该路东有骆驼桥的雕塑,西有老“天昌”的烟囱、水塔,沿街有诸多的丝绸店)。南街有“医药文化”的亮点,因为此街有湖州最早的西医院“福音医院”,还有陈立夫题名的“湖州中医院”。“今年有市民在小西街石乱巷还发现过‘药业会馆后门’的砖额,结合小西街的改造,建议可复建‘药王庙’或‘湖州中医药博物馆’,并在附近开设养生堂馆等。”他说。
湖州一位资深媒体人在发表“己见”时认为,湖城历史文化元素应围绕几个关键词下功夫——苕溪、太湖、丝绸、湖笔、书画。“推出个‘艺都丝城’、‘艺都诗港’等没什么不可。前者‘艺都’捧出个赵孟兆页就能压倒,后者中的‘诗港’,主打湖州古老的苕溪。它滋育而出的大诗人大画家数不胜数,书法甚直接有冠名得《苕溪诗卷》。即便当代,湖州也因出诗人众多而被誉为国内诗歌‘重镇’……”
记者手记
眼下湖州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酣。几天前一个会议间歇,听到了一些与会者的私下“嘀咕”:以湖城的厚重历史、灿烂文化,早该上这“全国榜”了;不夸口地说,“全国榜”金字招牌应以缺了湖州而遗憾,因这样“金”不能达到“足赤”;按如今“申名”的硬指标,我们有些地方还吃紧,真得好好准备;如果国家第一二批就授予我们,那么,也许湖州对城市的拆迁、规划、保护,可能就是另一番情状……观点和看法见仁见智。
议论归议论,过去的遗憾如果得到弥补,那么,也许我们的“后发优势”能推前浪,画出别样的古城文化新景。
湖州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其建设、发展,关系着我们每个市民。因而,无论是常规的开发、保护,还是在“申名”中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的提炼,都需要我们每位市民多献“金点子”。众人拾柴火焰高!
让我们群策群力,共同呵护“城市之根”,更好地擦亮古城湖州这块“历史文化名片”。
我们曾呵护过湖城爱山广场原人民公园内一棵200年的枫杨树,飞英公园内一棵约600年的银杏树,也对原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内1棵700年银杏树的保护想尽方法,因为,它们是漫长岁月的“活的见证”,是城市看得见的根。
而另一条根,虽无法触摸却能让我们时时感受刻刻相伴:它们从菰城遗址、飞英古塔穿越,在唐诗宋词里以“白洲”等地名显现,更日日在我们操持的“吴语”里呈出,它就是“长”了3200年的城市之根——菰城历史文化。它们像阳光、空气、血液一般,一直维持、滋育着我们的生命。
这些年来,几乎所有国内城市,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同样在时代潮流中的湖州,城市建设一方面框架拉大,向四围拓展,向高空上升,另一方面,也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说曾经某些老街古巷的拆迁迫于现实的无奈,那么,近些年来,我市对“城市之根”的大力保护,既是新情势下的必须,也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为这座古城“留下未来”的责任和希望。可圈可点的保护与合理开发业绩,为正在展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申请夯下了强势的基础。
修旧如旧衣裳街规划保护小西街
文化街区是名城保护的重要载体,也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刚性要求。近年来,从市委市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大家正确处理着经济发展与名城、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
1991年湖州被省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后,我市又完成了《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和《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这些年,我市根据自身的情况,参照国内外的良好做法,对衣裳街、小西街两大街区分层次进行“呵护”。
改造保护中的“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市古城中心南街东侧,地处繁华商业区,由衣裳街区域和红门馆区域两部分组成,面积10.85公顷。作为湖城史上较大规模的一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有关方面在尽最大努力保持原有格局、古建筑的前提下,拆除违章建筑和部分现代建筑,对文保点及其它保护建筑进行修缮。目前,整个“集商贸、文化、悠闲、娱乐、旅游和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街区已基本竣工。“‘修旧如旧’是此次保护性改造的总体原则。”市规划与建设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公众普遍关心的历史文化元素将全部保留和保护。”
小西街历史街区的文化遗存主要体现于具有浓郁水乡风格的明清民居。傍水河埠,黛瓦粉墙,苍老的驳岸、深深的庭院与葱郁的小河组成了一片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街区。这里因毗邻南街而成为湖州历代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今天小西街的基本格局未变,众多大宅门也得以保存。
面对保护性改造,网民“苕溪人家”在其《造访湖州小西街》一帖中说,“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完善的城市道路框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实施小西街片区道路(劳动路、环城西路、所前街)拆迁工程是必要的。”目前,有关方面正对小西街的环境整理、建筑修复、文化内涵展示和功能延续等下功夫。
而纳入“申名”可能性范围、以“小莲庄”与湖城“莲花庄”文脉一体的古镇南浔,近年保护性开发成绩斐然,被授予“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其或修葺或保护的名胜古迹嘉业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等成为国内外游客必选。
恢复历史文化景观修葺一批名人故居
家住凤凰社区的黄老伯与老伴是退休后才双双来湖定居的。“新湖州人”的他们,几年来已在湖州扎根,他们欣喜又感慨湖城这些年的变化,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公园”、“景点”更多了。去年老家黄岩亲戚来湖做客,委婉询问二老是否回老家度晚年,被他们拒绝了:“湖州治安很好,街面也干净。”更重要的,是两老认为湖州人的“百坦”节奏、从餐饮到书画展览等浓厚文化氛围很适合过日子。为此,他们带亲戚专门到城里各大公园、景区逛了两天,亲戚们也感觉到所言真切。
长岛公园、项王公园、潜山公园、仁皇山公园……仿佛一夜之间,湖城的人文景观、休闲公园,猛然多了起来。“招待”远道来客的,再也不仅限莲花庄公园与飞英公园,夜晚还有绕城“夜船”游。
“恢复历史文化景观,修葺一批名人故居”,如果圈点这几年湖州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关注,这两点是有目共睹的。
近年在旧城区拆迁、改造中,重视延续城市文脉,切实采取措施保护名人旧居、旧址已成为建设部门的共识。如2008年8月我市斥资对陈英士故居进行整体修缮,改变了过去“蓬头垢面”的样子,呈现出“青瓦白墙、飞檐拱壁”的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群外型;并在故居内进行布展,突出展示湖州英杰在上世纪初对推进当时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而伴随着衣裳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工程的推进,对“名人旧居”的保护更加强化。竹安巷赵宅、吉安巷王安申旧宅、大摆渡口周宅等皆纳入重点保护改造;慈感寺朱宅、学宫兜王宅等也属文物保护点。
重建、再修一些名人旧居、古址过程中,我市在重塑的“新面貌”中注入新内涵。如赵孟兆页故居的原址上,已重建起纪念馆,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其在建筑方面最大亮点是所有建筑为仿宋风格,庄重、华美、大气、精致,而这一风格正好与赵孟兆页的书法风格一致;2003年建起的“茶圣”陆羽故居——青塘别业,现在也旧貌换新颜,目的是更好地“展示茶文化、传扬茶传统”。
更多的特色街正待“发现”、“提炼”
历史文化是城市名片的内质,而“凝炼特色”则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年近五旬的市民蔡忍冬一直以来关注湖城的城市建设,他认为湖城东街、南街、红旗路、人民路4条大街背后蕴藏着不同的人文特色,如东街有“书画园林”文化,人民路有“古城历史”文化,红旗路有“丝绸之路”文化(该路东有骆驼桥的雕塑,西有老“天昌”的烟囱、水塔,沿街有诸多的丝绸店)。南街有“医药文化”的亮点,因为此街有湖州最早的西医院“福音医院”,还有陈立夫题名的“湖州中医院”。“今年有市民在小西街石乱巷还发现过‘药业会馆后门’的砖额,结合小西街的改造,建议可复建‘药王庙’或‘湖州中医药博物馆’,并在附近开设养生堂馆等。”他说。
湖州一位资深媒体人在发表“己见”时认为,湖城历史文化元素应围绕几个关键词下功夫——苕溪、太湖、丝绸、湖笔、书画。“推出个‘艺都丝城’、‘艺都诗港’等没什么不可。前者‘艺都’捧出个赵孟兆页就能压倒,后者中的‘诗港’,主打湖州古老的苕溪。它滋育而出的大诗人大画家数不胜数,书法甚直接有冠名得《苕溪诗卷》。即便当代,湖州也因出诗人众多而被誉为国内诗歌‘重镇’……”
记者手记
眼下湖州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酣。几天前一个会议间歇,听到了一些与会者的私下“嘀咕”:以湖城的厚重历史、灿烂文化,早该上这“全国榜”了;不夸口地说,“全国榜”金字招牌应以缺了湖州而遗憾,因这样“金”不能达到“足赤”;按如今“申名”的硬指标,我们有些地方还吃紧,真得好好准备;如果国家第一二批就授予我们,那么,也许湖州对城市的拆迁、规划、保护,可能就是另一番情状……观点和看法见仁见智。
议论归议论,过去的遗憾如果得到弥补,那么,也许我们的“后发优势”能推前浪,画出别样的古城文化新景。
湖州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其建设、发展,关系着我们每个市民。因而,无论是常规的开发、保护,还是在“申名”中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的提炼,都需要我们每位市民多献“金点子”。众人拾柴火焰高!
让我们群策群力,共同呵护“城市之根”,更好地擦亮古城湖州这块“历史文化名片”。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