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终审评议会在京召开
admin
2011-10-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11年10月11日,“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终审评议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就近20个最终入围“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的项目,从景观设计、推动城市发展的经济性、市民居住的舒适性与便利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注重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等专业角度进行了评议和解读。出席本次评议会的是来自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日本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中华环保基金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等的16位领导和专家。
凝练、提升景观创新智慧 研究、推广城市可持续建设经验
2011年10月11日,“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终审评议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就近20个最终入围“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的项目,从景观设计、推动城市发展的经济性、市民居住的舒适性与便利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注重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等专业角度进行了评议和解读。出席本次评议会的是来自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日本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中华环保基金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等的16位领导和专家。
2011年的亚洲,在经济实力进一步升级的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挑战。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的过度利用、人口的快速膨胀、历史文化遗产的丢失以及对水泥围城中宜居性和安全性的质疑,都成为了当前攸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这是我们持续推进‘亚洲都市景观奖’评选活动的重要原因。”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主任野田顺康先生表示,“我们不希望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走更多的弯路。城市景观建设作为城市风貌的主要载体,更被赋予了经济、文化功能。借鉴日本福冈市的景观建设经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唤起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公众对都市景观的重视,并探索和总结都市景观的正确方向以及可持续建设路径,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他在介绍中肯定,入围“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终审阶段的项目,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均充分利用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历史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并重的发展方式,正见证了亚洲城市发展的潜力。
不过,对于今年的项目,专家们显然发现了更多的创新价值和争议之处。入围的项目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北京市的某街巷建设工程受到了比较圆满的评价。“它不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过程,更不是单纯的房地产项目,它的建设基于积极参与的社区营造、并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营造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包括韩国、东南亚以至整个亚洲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这可以作为亚洲其他城市的模范。”日本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副理事长松本法雄先生在对中国西部某项目的评审表格中,郑重地写下。专家们的一致评价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沼泽湿地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能够借助盛会的契机,将生态的理念以及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机结合,恢复了中国西北地区独有的自然环境,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也提升了地域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不过,我们需要对它后续的经济可持续经营方案加以关注。”亚洲人居环境协会主席刘兴达先生和野田顺康先生都对此提出发展建议。
据悉,在今年的终审评议中专家们也存在不小的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泰国的某河水利工程。该河是贯穿曼谷市中心的大河,其工程在筑堤防洪的基础上,建设了与曼谷古老的宫殿风格、色彩一致的两岸水利景观,并修复了水岸的历史遗迹,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有的专家质疑筑堤防洪可能将造成悬河累及城市的安全,有的专家却又肯定了这种具有创新性的、具有深厚历史内蕴的水景营造模式。这个有待商榷的项目,最后被专家们寄予了在日后进行综合治理、科学验证的希望。
“‘亚洲都市景观奖’的标准将会随着都市景观建设水平的逐步提升而不断调整,但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原则不会变。”
“虽然入围项目有惊人的创新性和可推广的操作模式,但是从申报情况看来,我们还需要将科学的都市景观营造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和应用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我们要将这些项目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案不断推广,并发动和组织更多的专业力量对其中不甚完善之处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推进,挖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其自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效应。”
除了回答对于“亚洲都市景观奖”未来发展计划的提问,主办机构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和亚洲人居环境协会还向记者透露,今年进入终审评议的项目可谓涉及面广、类型多样。有从战争中复兴的城市;有利用废弃的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理想化社区;有观光与自然紧密结合的项目;有运用新技术,将盐碱地的改良,实现防洪治水、改善景观的方案;有商业街的环境治理项目;有市民与行政当局联合开展的旧城整修工程;还有寓意深刻作为培训中心而建设的项目。此次评审结果将于11月1日在日本福冈市正式颁布,并将组织相关的考察交流活动,为亚洲国家的城市建设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2011年10月11日,“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终审评议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就近20个最终入围“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的项目,从景观设计、推动城市发展的经济性、市民居住的舒适性与便利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注重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等专业角度进行了评议和解读。出席本次评议会的是来自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日本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中华环保基金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等的16位领导和专家。
2011年的亚洲,在经济实力进一步升级的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挑战。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的过度利用、人口的快速膨胀、历史文化遗产的丢失以及对水泥围城中宜居性和安全性的质疑,都成为了当前攸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这是我们持续推进‘亚洲都市景观奖’评选活动的重要原因。”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主任野田顺康先生表示,“我们不希望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走更多的弯路。城市景观建设作为城市风貌的主要载体,更被赋予了经济、文化功能。借鉴日本福冈市的景观建设经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唤起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公众对都市景观的重视,并探索和总结都市景观的正确方向以及可持续建设路径,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他在介绍中肯定,入围“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终审阶段的项目,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均充分利用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历史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并重的发展方式,正见证了亚洲城市发展的潜力。
不过,对于今年的项目,专家们显然发现了更多的创新价值和争议之处。入围的项目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北京市的某街巷建设工程受到了比较圆满的评价。“它不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过程,更不是单纯的房地产项目,它的建设基于积极参与的社区营造、并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营造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包括韩国、东南亚以至整个亚洲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这可以作为亚洲其他城市的模范。”日本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副理事长松本法雄先生在对中国西部某项目的评审表格中,郑重地写下。专家们的一致评价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沼泽湿地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能够借助盛会的契机,将生态的理念以及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机结合,恢复了中国西北地区独有的自然环境,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也提升了地域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不过,我们需要对它后续的经济可持续经营方案加以关注。”亚洲人居环境协会主席刘兴达先生和野田顺康先生都对此提出发展建议。
据悉,在今年的终审评议中专家们也存在不小的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泰国的某河水利工程。该河是贯穿曼谷市中心的大河,其工程在筑堤防洪的基础上,建设了与曼谷古老的宫殿风格、色彩一致的两岸水利景观,并修复了水岸的历史遗迹,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有的专家质疑筑堤防洪可能将造成悬河累及城市的安全,有的专家却又肯定了这种具有创新性的、具有深厚历史内蕴的水景营造模式。这个有待商榷的项目,最后被专家们寄予了在日后进行综合治理、科学验证的希望。
“‘亚洲都市景观奖’的标准将会随着都市景观建设水平的逐步提升而不断调整,但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原则不会变。”
“虽然入围项目有惊人的创新性和可推广的操作模式,但是从申报情况看来,我们还需要将科学的都市景观营造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和应用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我们要将这些项目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案不断推广,并发动和组织更多的专业力量对其中不甚完善之处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推进,挖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其自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效应。”
除了回答对于“亚洲都市景观奖”未来发展计划的提问,主办机构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和亚洲人居环境协会还向记者透露,今年进入终审评议的项目可谓涉及面广、类型多样。有从战争中复兴的城市;有利用废弃的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理想化社区;有观光与自然紧密结合的项目;有运用新技术,将盐碱地的改良,实现防洪治水、改善景观的方案;有商业街的环境治理项目;有市民与行政当局联合开展的旧城整修工程;还有寓意深刻作为培训中心而建设的项目。此次评审结果将于11月1日在日本福冈市正式颁布,并将组织相关的考察交流活动,为亚洲国家的城市建设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