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戴雅萍代表建议公园绿地改造成避难场所

admin 2011-03-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地震频发,如何加强防震减灾能力,成为这两天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现阶段人类还做不到地震的预测和预知,只有做好预防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认为。记者采访了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纷纷建言:应当坚持灾难教育,经常进行应急演练,灾难来临时民众才能有序、有效地逃生,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
  地震频发,如何加强防震减灾能力,成为这两天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现阶段人类还做不到地震的预测和预知,只有做好预防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认为。记者采访了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纷纷建言:应当坚持灾难教育,经常进行应急演练,灾难来临时民众才能有序、有效地逃生,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 

  [灾难教育] 中小学应常设安全课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扬州陆琴脚艺三把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琴提交了关于将安全课定为中小学常设性课程的建议。

  陆琴说,面对同一灾难,如果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局。因此她建议,教育部应编写出规范的安全教育教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模块,对学生进行防落水、防火、防触电、防雷击、防拐骗、防盗抢、防敲诈、防走失教育,向学生传授自救互救常识和逃生技巧。并规定所有学校每个学期要开展不少于10个课时的应对灾害知识教育,将安全课定为中小学生每学期的常设性课程,而且每个学期必须有针对性地举行一次专项演练。各地教育机构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标语以及班队会活动等多种方式传播安全常识。安全教育的内容,除了了解地震、雷灾、洪灾、冰灾等灾害威胁之外,还需要了解饮食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等众多内容。

  地震降临时,如何逃生是最关键的一环。陈骏表示,中国人对地震逃生训练这些“保命”常识往往缺乏了解,他建议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雅萍提出:地震知识的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就开始。孩子可能不懂得太多,但老师可以教他们,你跟着我钻到桌子底下去;发生地震时不能坐电梯,要走楼梯。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院长陈勉也赞成把地震逃生课日常化,“从幼儿园到中学都要强化。”

  [应急硬件] 公园绿地改造成避难场所

  戴雅萍建议,城市还应当多建一些应急避难场所。建议将市区里的公园、绿地,都改造成应急避难场所。目前苏州有一家公园正在按这种模式改造。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则提出,对地震多发区,在考虑整体建设规划的时候,就更需要兼顾。比如,在地震灾区发展旅游,你就得考虑好,一旦再发生地震,游客怎样以最快的速度疏散,对外联系的道路至少要有两条以上,还有就是要考虑接待的能力有多少,建筑强度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等级。

  公共通道在哪里,应急通道在哪里?通道是否畅通?灭火器是否有用?这些到了紧急状况下,就显得特别重要。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指了指侧角说:“比如像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会议室,就在一些位置会标注应急通道在哪里。”

  他表示,汶川地震发生后,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不少提案和建议都是针对防灾减灾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多发的灾害,一定要经常性进行防灾减灾预防、演习。但我们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陈骏代表则提议,每个人都应当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居民可以在家中常备一些应急求生物品。他介绍,在地震多发的美国洛杉矶,普通的超市里就有一种“地震包”卖,30美元一个,里面主要包括手电筒、收音机和压缩饼干等,可以在遭遇地震被困后,解决短时间内的照明,消息来源和食物等也能保到保证。这样一个“地震包”的保质期长达5年,当地每户居民家里都常备。
  [建筑减震] 房子造得“刚”,不如造得“柔”

  作为建筑专家,汶川地震后,戴雅萍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议国家提高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去年年底,新版技术规范终于出来了,与以前相比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重视,进一步加强。”

  汶川地震中大量的房屋倒塌,令国人警醒。国家也专门组织人员调研,吸取教训。这几年,中国的建筑抗震性能确实有了很大提高。去年12月1日,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始实施。与老的“2001版规范”相比,标准有所提高。特别是对校舍。

  比方说,建筑楼梯间是整体的薄弱环节,遭遇地震时所受破坏也较严重。为此,“2010版规范”更加明确了楼梯间结构的抗震措施。对楼梯间的梯板、梯柱、梯梁都提出要满足抗震要求。

  新规带来的变化还有,框架结构房屋柱体使用钢筋更多,建成后柱子比以前适当增大;房屋之间设计的防震缝也由原来的70毫米加大为100毫米,能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

  那么目前新建的房子能抗什么级别的地震?戴雅萍解释,根据各地地震发生可能性的高低,标准也不一样。就拿江苏来说,最低的是苏州,普通民房设计标准为能抗烈度6度地震;而宿迁就要高得多,要求能抗烈度8.5度。

  作为建筑专家,戴雅萍一直很关注房屋的抗震技术。汶川地震后,她曾多次赴现场分析调研,并参与灾后重建,而对于日本建筑的抗震性能,她也做过不少研究。

  “民众一般会认为,房子要能抵抗住地震的破坏,就得造得结实牢固。”戴雅萍说,其实房子造得“刚”,不如造得“柔”。地震发生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高楼摇晃非常厉害,但是并不会倒。这其实就是因为使用了大量的钢结构,钢的柔韧性延展性更好。戴雅萍介绍,高层建筑最好能安装一些减震消震设施。近年来,中国也在大力推广减震消震技术,但做得还不够。此外,还有一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也很有效,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通过摩擦滑动缓冲来抵抗地震。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