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言城市科学规划减弱雨岛效应

admin 2011-03-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龙应台的这一观点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再次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共鸣。

  “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政协委员龙应台的这一观点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再次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共鸣。


  高建民委员痛心于去年洪涝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他表示,城市规划要有百年打算,如果城市在建设初期不顺应天时、地利、自然环境的要求,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将是灭顶之灾。几年来,连续在气象风险与城市安全方面有所建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徐一鸣也认为,现代城市对水电煤等生命线工程高度依赖,城市的脆弱性非常明显,一场暴雨灾害就可能造成城市在短时间内局部瘫痪。


  两位委员绝非危言耸听,近年来的城市暴雨灾害让人记忆犹新。去年5月6日、 9日、 14日的三场大暴雨天气,致使广州城区陷入一片泽国,广州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广州大道因积水成河,交通中断达5小时; 2009年6月的一场大暴雨过后,武汉马路严重积水260多处; 2007年济南 “7·18”特大暴雨使整个城市濒临瘫痪……


  城市遭水淹,徐一鸣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雨太大,另一个是雨水排不出去。 ”


  城市建设将绿地、水塘、小河改变成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水泥、沥青路面,下垫面 “硬质化”导致雨水不能自然渗透到地下,而只能在地面上流淌,汇集到下水道入口,再通过下水道排放。如果下水道排涝能力不足或者下水道阻塞造成水流不畅,那后果可想而知。


  在遭遇了几场暴雨围城的尴尬后,许多学者开始呼吁提高城市下水道排水标准。但事实上,这个标准不可能无限制提高,标准越高,建设成本也就越高,标准是多少,各方莫衷一是。

 
  “下水道排水量设计标准过高,会造成建设成本浪费;设计标准过低,会造成排涝能力不足。每个城市的降雨量都不同,必须依据当地降水量情况,进行科学设计。”徐一鸣建议,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气象因素,一旦下水道设计标准制定后,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几十年不变,要根据气候变化情况来调整设计标准。鉴于在同一座城市,雨量仍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还要让重要的城市功能块避开多雨区域,提高该区域的排水能力。


  城市应对暴雨灾害,也不可能过分依靠城市排水系统。徐一鸣说,还要加强城市绿化,减弱城外下大雨、城内下暴雨的 “雨岛效应”,把绿地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设计,推广城市立体绿化,建立绿地停车场。此外,还要建设高效率的集雨蓄水工程,对雨洪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暴雨是灾害,如果可以科学利用就可以化灾为利,变废为宝。”


  高建民也十分推崇城市将排水、给水、信息等统一考虑的 “共同沟通”理念。他认为,洪灾造成的内涝损失已成为很多大城市面临的经常性问题,其实,多灾未必多难,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减轻危害。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