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拒绝千城一面:中国西部给城市穿上民族服装

admin 2010-12-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告别方盒高楼和玻璃幕墙,中国正努力让自己的600多座城市看起来不那么雷同,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对历史的传承和保护,日益成为破解千城一面难题的最优答案。
  告别方盒高楼和玻璃幕墙,中国正努力让自己的600多座城市看起来不那么雷同,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对历史的传承和保护,日益成为破解"千城一面"难题的最优答案。

  "雷山这几年变化很大,很多新建筑吸收了苗族的民族特色。"苗族姑娘杨璐露说,"连路灯都利用了传统的牛角和铜鼓造型。" 

  不仅在苗族聚居地区雷山县,中国西部省份贵州近年来在建设中十分重视凸显民族风貌,在居住着33个少数民族的黔东南州,州府凯里主干道旁的每一个房屋单体都要进行改造,把民族符号和建筑融为一体,预计将投入3亿元。 

  "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建筑元素,和当地文脉、传统相符的建筑,在千城一面的现代造城运动中,才能脱颖而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苏运升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09年的46.6%,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状况有一定改善,但中国的城市化远未结束。 

  与此同时,工业化之后技术应用的雷同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 

  "建筑材料基本为钢筋、水泥、玻璃等,再加上现代化施工技术有模块化特点,许多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造价成本,通过简单拼装复制而成。"黔东南州城乡规划局局长吴春说,"忽视对传统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城市建设缺少科学规划,导致城市面貌正急速走向趋同。" 

  对此,中国西部许多城市探索出用民族元素、民族特色来彰显城市性格的方法。 

  拉萨正在为主要街区建筑穿"藏装",计划自2009年起3年内对22条市政主干道进行藏式风格改造,与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古建筑协调一致;古都西安则凸显唐风,城区以唐风进行改造,被称为"大屋顶"风格,出现了大唐芙蓉园等地标建筑;四川、新疆、宁夏等地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也十分重视在建设中凸显民族特色。 

   苏运升认为,将老百姓熟悉的、来自生活的民族元素运用于城市设计,能够鼓励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西部一些城市通过政府财政修建公共建筑,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凯里的公共汽车站主要使用了坡屋面和垂瓜,体育馆吸取了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等特点,并使用了许多苗侗服饰上的元素。传统木质房屋在防火等方面具有先天不足,通过使用现代新材料既能克服不足,又能达到同样的视觉效果。 

  "比如凯里的体育场,风雨廊和墙体的结合从场内和场外看都和水平线是平衡的,看起来很舒服。"苏运升说。 

  黔东南州州委书记廖少华则指出,在城市建设中既要体现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又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但这并不是对民族建筑的简单模仿和套用,而是对民族文化符号的提炼,并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黔东南州目前推进的民族风貌改造,便是根据苗族、侗族的鼓楼、花桥、吊脚楼等传统建筑的建筑和装饰元素提炼出来用在城市建筑上,但并非是完全照搬,也有许多窗花、门框等图案是根据苗侗服饰图案提取出来的。 

  中国的城市规划专家也提醒说,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方兴未艾,城市建设要成为让公众参与的过程。 

  他们建议,下一阶段不仅要对传统建筑风格加以利用,而且应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发掘传统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比例和隐喻。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