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再添四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admin
2010-12-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12月21日,记者走访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文物局等相关部门,为刚荣获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怎雷村、鲍屯村、上郎德村、龙潭村的独特风貌,采访了省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省风景名胜区专家委员会、省文物局、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相关专家组领导和专家。
12月21日,记者走访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文物局等相关部门,为刚荣获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怎雷村、鲍屯村、上郎德村、龙潭村的独特风貌,采访了省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省风景名胜区专家委员会、省文物局、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相关专家组领导和专家。
上郎德村地处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西北部,郎德上寨的居民被称为"长裙苗",自称从江西景德镇白石桥渡口迁移至此,村寨可追溯的历史有600年。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第一座露天苗族风情博物馆,1997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有三座寨门,青瓦吊脚木楼疏密有致地建筑在近山麓处的山坳斜坡上,木楼建成悬山顶屋面,曲径回廊。多数木楼为清代建筑,有一个小型苗族文化博物馆和一个清代苗族起义将领故居。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建伟说:"郎德上寨这个清雅不俗、山水林田文物兼有的古朴苗寨,以它传奇式的色彩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
黔南自治州三都自治县都江镇的怎雷村建村300余年,历史较为久远,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寨是水族聚居的典型村寨,是水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村寨建筑、环境、传统文化风貌、村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具有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丰富性和完整性,传统文化特色十分突出。现有传统民居建筑200余栋,传统禾仓建筑111栋,规模较大,具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文物价值。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初年"调北征南"军事行动早期建设的军屯之一,是屯堡文化的"活化石",村址选择、规划布局、军事防卫、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建筑风貌、生态环境、风景园林、服饰发型、戏剧音乐、民风民俗、语言语音、美食特产等,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鲍屯村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要素,能较为完整地反映有别于当地民族和其他汉族的特殊文化现象--屯堡文化,保存完好的明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中,其价值在显得特别突出和珍贵。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至今依然保存着相对完好的传统民居历史面貌,部分建筑历史可溯百年,村民均为黔北仡佬族,整体相对完整地保存,其形胜格局、聚落空间、田园林野、河溪池沼、雕楼营盘、采砂遗址、墓园宗祠等,形成具有相当出色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整体历史风貌。特别是申佑及其家族的重要影响,与汉文化充分融合的地域建筑文化,耕读渔樵与军事防御结合的聚落特色,以及延存民间、近年不断被发扬的独特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傩戏花灯等,使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专家罗德启认为,龙潭村作为贵州省首批省级重点民族村寨中的唯一的仡佬族民族村寨,历史久远、风貌完整、规模较大,具有重要历史人物影响力,历史建筑具有很高价值,传统生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好的延续性和发展活力,作为仡佬族民族村寨的突出代表,集中反映了特有的地域特色、民族特性和鲜活的文化创造力。
上郎德村地处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西北部,郎德上寨的居民被称为"长裙苗",自称从江西景德镇白石桥渡口迁移至此,村寨可追溯的历史有600年。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第一座露天苗族风情博物馆,1997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有三座寨门,青瓦吊脚木楼疏密有致地建筑在近山麓处的山坳斜坡上,木楼建成悬山顶屋面,曲径回廊。多数木楼为清代建筑,有一个小型苗族文化博物馆和一个清代苗族起义将领故居。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建伟说:"郎德上寨这个清雅不俗、山水林田文物兼有的古朴苗寨,以它传奇式的色彩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
黔南自治州三都自治县都江镇的怎雷村建村300余年,历史较为久远,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寨是水族聚居的典型村寨,是水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村寨建筑、环境、传统文化风貌、村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具有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丰富性和完整性,传统文化特色十分突出。现有传统民居建筑200余栋,传统禾仓建筑111栋,规模较大,具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文物价值。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初年"调北征南"军事行动早期建设的军屯之一,是屯堡文化的"活化石",村址选择、规划布局、军事防卫、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建筑风貌、生态环境、风景园林、服饰发型、戏剧音乐、民风民俗、语言语音、美食特产等,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鲍屯村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要素,能较为完整地反映有别于当地民族和其他汉族的特殊文化现象--屯堡文化,保存完好的明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中,其价值在显得特别突出和珍贵。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至今依然保存着相对完好的传统民居历史面貌,部分建筑历史可溯百年,村民均为黔北仡佬族,整体相对完整地保存,其形胜格局、聚落空间、田园林野、河溪池沼、雕楼营盘、采砂遗址、墓园宗祠等,形成具有相当出色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整体历史风貌。特别是申佑及其家族的重要影响,与汉文化充分融合的地域建筑文化,耕读渔樵与军事防御结合的聚落特色,以及延存民间、近年不断被发扬的独特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傩戏花灯等,使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专家罗德启认为,龙潭村作为贵州省首批省级重点民族村寨中的唯一的仡佬族民族村寨,历史久远、风貌完整、规模较大,具有重要历史人物影响力,历史建筑具有很高价值,传统生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好的延续性和发展活力,作为仡佬族民族村寨的突出代表,集中反映了特有的地域特色、民族特性和鲜活的文化创造力。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