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地方“认祖”热潮引发文化遗产保护新话题

admin 2010-12-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樊市近日正式更名为襄阳市,此举再次引发中国民间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热议。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樊市近日正式更名为襄阳市,此举再次引发中国民间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热议。 

  “襄阳”,源于西汉初年设襄阳县,自古是历史名城。卞和献玉、马跃檀溪、司马荐贤、三顾茅庐、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等历史事件和故事,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载入典籍。 

  襄樊市改名在中国民间引发强烈争议。在互联网上,支持的一方认为,改名有利于人们铭记历史,有利于文化传承。而反对的一方认为,光靠改名不能保护文化遗产。有网友假设,西安可以改名为长安,北京可以改名为北平 如果中国的历史名城都来改名,恐怕不仅不利于文化保护,反而劳民伤财。 

  近年来,中国一些地方掀起一股“认祖”浪潮,几乎每一次都会引来争议。 

  古夜郎国是秦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建立的较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半个多世纪以来,多数考古专家认为,夜郎国的中心在贵州。而2010年10月下旬,紧邻贵州的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宣布引资50亿建设“夜郎古国”,这则消息虽然得到许多湖南学者的支持,却引发了贵州学者的不满。 

  “夜郎文化在四川、云南、湖南、广西等地都有一点,但说到底,是从贵州辐射出去的。不能因为沾一点边就说自己是夜郎国的中心,就自封为夜郎古国了。”研究夜郎文化近30年的原贵州桐梓县县志主编胡大宇说,“我们支持发展经济,但同时也要尊重历史。” 

  除了“夜郎国”卷入纷争之外,众多历史名人都未能幸免。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争夺“李白故里”,河北正定县、临城县争夺“赵云故里”,有些省份甚至争夺西门庆故里、花果山孙大圣故里。中国文学作品形象、神话人物都成了地方“攀亲认祖”的对象。 

  地方愈演愈烈的“认祖”热潮已引发高层关注。2010年7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把握正确导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上存在打着传承文化旗号争夺名人故里、兴建假文物、盲目举办祭拜活动、肆意炒作负面历史人物等问题。 

  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但一些地方从不正确的政绩观出发,采取不正常的做法,把神圣的文化遗产保护庸俗化,丧失了文化的品位。 

  贵阳市民胡庆生说:“地方 认祖 为的是带动旅游业发展。但随之而起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对于文化遗产,很难界定是保护还是破坏。” 

  还有学者担忧,“认祖”热潮有可能引发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从事旅游管理研究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说,如果地方政府只关注历史称号和名分,不重在挖掘本地的优势、特色发展旅游,投资与产出比恐怕难以令人满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