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后世博时代,城市建设规划“遗产”待开发

admin 2010-11-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后世博时代,如何开发利用世博会留下的城市建设规划的大量珍贵遗产?在日前闭幕的2010工程项目管理国际论坛上,中外专家深入探讨了上海世博会上的城市规划建设创新财富,并指出此前多届世博后的规划建设经验,可为上海世博后规划建设作参考。
  后世博时代,如何开发利用世博会留下的城市建设规划的大量珍贵"遗产"?在日前闭幕的"2010工程项目管理国际论坛"上,中外专家深入探讨了上海世博会上的城市规划建设"创新财富",并指出此前多届"世博后"的规划建设经验,可为上海"世博后"规划建设作参考。 

  应用:世博规划设计"创新无处不在" 

  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如何规划,曾经伤透了设计师们的脑筋。然而当世博会结束之后,人们对庞大却有序的世博园设计之美妙、规划之先进发出了由衷赞叹。上海世博园无论是总体布局、场馆建设、公共设施,都体现出"创新无处不在"的理念。 

  以彰显上海未来人居建筑而备受好评的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通过"风、光、影、绿、废"五种生态元素进行构造与技术设施的集成,展现了建造都市低碳住宅的管理模式。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倪飞表示,在这一项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EPC承发包模式得到了充分应用。 

  "EPC承发包模式是设计与施工的合理结合,是技术+管理+经济的集成,不仅可以使设计单位在专业繁多、工艺复杂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优势,而且也能使业主简化管理、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使项目投资利益最大化。"倪飞说,"通过’沪上·生态家’的应用实践,以设计为主导的EPC承发包模式,将在我国工程建设承发包模式探索创新中起到引导作用。" 

  不只是场馆建设,世博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同样处处体现出创新的亮点,如"神奇"高效的垃圾处理系统、人水和谐的世博水环境、景致别致的世博园绿地规划等等。 

  以世博园区的雨水蓄渗系统为例,参照发达国家丰富多样的雨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上海世博会园区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促进雨水下渗,如增加绿地面积、采用透水性路面、下凹式绿地和增加水体面积等;而雨水蓄渗设施则有植草洼地、地毯绿地以及渗透性路面、渗透井、渗透水沟等等。尤其是上海世博园区示范应用的全生态透水沥青路面,使用的材料80%为经特殊工艺处理的再生废钢渣,具有降温降噪、防滑排水、安全不反光等功能,不仅能有效促进雨水下渗,而且还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首任总设计师龚惠兴认为,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场馆的节能设计理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经验等随处可见。"这些理念和经验,对于我们的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启迪:四项技术启迪未来工程管理 

  上海世博园内单体项目累计超400个,各类场馆、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人员通过大胆突破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总体项目管理总负责人、同济大学教授乐云总结认为,世博工程建设有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可启迪未来工程管理。 

  首先是工程管理对象的结构化分析技术。上海世博会的场馆类型非常多样,各项目的投资主体、管理组织和技术要求等等也多有不同。项目课题组创新地对项目群进行梳理、分类、分解和归集,建立项目分解结构(简称PBS),以此作为复杂项目群集成化管理的基础。 

  其次是大型群体项目的组织策划技术。"中国传统的建设项目组织管理往往较为复杂,在大型复杂群体工程项目中无法满足差异化管理的需求。"乐云说,"为此,项目课题组提出了项目、目标和组织的三维视角理论,有效地对项目的组织和协同工作实现了总控。" 

  三是工程进度系统性控制技术。针对世博开幕前夕项目群进度难以控制的状况,采取多阶网络进度计划方法,将建设工程按照总进度、分区进度、单体进度等分为四个计划层级,基于全局视角保证每一个子项目的进度控制。 

  四是工程投资控制和合同集成化管理技术。乐云表示,上海世博会项目课题组开发了大型复杂群体工程投资控制与合同管理计算机集成系统C3A。"它适应于网络环境,实现了大型群体复杂工程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交流与共享三位一体的集成化管理,在世博项目上经受了海量数据的考验。" 

  据了解,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在世博工程建设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国内一些城市如长春、无锡、济南等,已经在一些建设项目上得到了应用。 

  "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型复杂群体项目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十分必要。世博会的这些技术创新,获得了应用实践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乐云说。 

  借鉴:往届"世博后"规划的"遗产" 

  事实上,历届世博会对于举办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改造和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少创意、设想或可为上海"世博后"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学院教授罗伯托·多纳介绍说,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占地215公顷,建有98个展馆。世博会之后,有些展馆予以拆除,但部分展馆保持了原貌。特别是在拆除场馆的空地上,建立了"塞维利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技术与创新园区之一;而该届世博会期间建成的"魔幻岛"儿童游乐场至今仍在使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来自本土和国外的游客。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占地约160公顷,分东西两部分展区建成。作为世博会经营的关键之一,汉诺威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在举办前就做好了规划。值得一提的是,此届世博会70%的建成场馆都在"世博后"得到了利用,避免了世博会场在会后成为一片"废墟公园"。 

  在青少年公园上建起来的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主会场长久手会场占地不到2平方公里,世博会场基本上就以原来公园的自然环境、地形和设施为主体建设起来。罗伯托·多纳介绍说,爱知世博会后,由于这一地区的非城市地位,重建中将"公园改装"的理念贯彻始终,会址经过恢复和改造,2006年再次以"纪念公园"的面貌对外开放。 

  "很显然,会展中心、主题公园和旅游景点是很多世博会场地较受欢迎的会后改造方式。"罗伯托·多纳说,"然而世博场地如此巨大,改造时很难进行单一用途的运作。所以应该有长远规划,它不应该只是成为一个纯粹的商务中心、主题公园或者住宅区,而是它们的综合体。" 

  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采购工程师储安吟认为,上海世博会的后续规划,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城市的经验。例如,对临时场馆的拆除所产生的大量废弃建材,在合理处理时应该首先考虑环保因素,其次是经济因素。而对于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则需要注意商业的适当引入,合理规划、彰显特色。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们需要好的方案来推动世博规划区域的新发展,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求得可持续的发展。"储安吟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