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垃圾+创意=新景观

admin 2010-08-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人类喝的每一滴水,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与大海密不可分。可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却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海洋。全球每年约生产2.6亿吨塑料,其中10%都会变成漂浮物流入大海,导致全球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海平面上漂浮着13000件以上的塑料垃圾,而仅仅一只塑料瓶就需要450年的时间在海洋环境里被完全降解。这些细小的东西不仅让海水逐渐失去了活力,还会成为某些海洋居民的致命杀手,每年成千上万的海鸟、某些海里的哺乳动物、以及海龟都会因误食这些塑料漂浮物而死于非命。


PLASTIKI:史上第一艘用废塑料瓶制成的帆船。
 
真是塑料瓶做的哦!
 
船尾部分。

太平洋“再生岛”。(效果图)
 
德国的艺术家哈•舒尔特(右)在其设计的“垃圾旅馆”接待丹麦超模海伦娜。
 
 “垃圾旅馆”的客房。

名为“保护海滩”的“垃圾旅馆”。




  帆船?旅馆?再生岛?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人类喝的每一滴水,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与大海密不可分。可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却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海洋。 

  全球每年约生产2.6亿吨塑料,其中10%都会变成漂浮物流入大海,导致全球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海平面上漂浮着13000件以上的塑料垃圾,而仅仅一只塑料瓶就需要450年的时间在海洋环境里被完全降解。这些细小的东西不仅让海水逐渐失去了活力,还会成为某些海洋居民的致命杀手,每年成千上万的海鸟、某些海里的哺乳动物、以及海龟都会因误食这些塑料漂浮物而死于非命。 

  “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但我们并非无所作为。一群欧美人用海边随处可见的塑料瓶建造了一艘帆船,并于今年3月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扬帆出海,航行8000海里(约14816公里)后,于7月26日抵达澳大利亚悉尼港;德国的艺术家用从海滩上捡回的垃圾建成了一座旅馆,时刻警示人们自己的行为对海洋可能造成的影响;荷兰的一家公司正在着手研究建造一座再生岛,所有的建材均取自太平洋上的废弃塑料。 

  所幸的是,我们周围总会有些先行者,他们在“众人皆醉”的情况下,保持了一份难得的清醒,并将环保理念付诸行动。 

  史上首艘“塑料船”扬帆远航 

  当地时间7月26日中午,史上第一艘完全由塑料制造的船只圆满完成她的横跨太平洋之旅,抵达澳大利亚悉尼港,受到当地政府官员、环保组织和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这艘船名叫“PLASTIKI”,源自英文单词“plastic”(塑料)和上世纪50年代挪威著名环保船只“Contiki”的结合体。整个船只由12500个回收再利用的塑料瓶,及一种名为“Seretex”的可再利用塑料制成,连桅杆高约18.2米,耗费了12万个工时才告竣工。而唯一没用塑料的地方就是桅杆,但仍然采用了可回收的铝制灌溉管。 

  除了建材,“PLASTIKI”处处都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安装在船尾的太阳能电池板负责提供能量,真正体现了“远离输电网”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船员往瓶子里放干冰,干冰升华“变身”成二氧化碳,可以增加船的浮力。此外,她还配备了风力螺旋桨涡轮机、脚踏车发电机、尿液回收过滤系统、雨水收集器以及采用水栽法的菜园等。 

  这艘船由澳大利亚著名的游艇设计师多瓦尔设计,主要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提供动力,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生物柴油作为燃料。“PLASTIKI”载有5男1女6名船员,2010年3月20日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市出发,历经128天的冒险,共航行约14816公里。 

  活动发起人、船长大卫来自英国,其余船员有的来自法国,有的从德国来,有的故乡在意大利,然而凭着爱冒险的天性,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保护海洋,抑制“白色污染”(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他们不仅建造了史上第一艘“塑料”船,还战胜了海上的恶劣天气安全完成了这次壮举,难怪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都专门发来了贺信。 

  一个人的垃圾也可以是另一个人的财富,空塑料瓶制成的“PLASTIKI”号正是对这句老话的最好诠释。在船长大卫看来,“PLASTIKI”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要肯动脑筋,垃圾箱里的塑料瓶照样可以助人们完成扬帆远航的梦想。 
  
  太平洋上的“再生岛” 

  据统计,因各种原因倾倒在太平洋上的垃圾总量,是得克萨斯州面积的两倍,或者等于西班牙与法国面积的总和。如果将它们一一运回海岸再清除,不仅费用相当可观,还会将污染带回大陆。 

  于是就有科学家提出,何不就地取材,利用漂浮在太平洋上的废弃塑料建一座人工岛?听着似乎有点不太靠谱,却已经立项成功,进入了设计阶段。 

  这个岛暂时被命名为“再生岛”(Recycled Island),将在海上废料集中处就地而建,当即变废为宝,并降低清理以及建设费用。它的位置会在夏威夷和旧金山之间,处于太平洋洋流的中心。荷兰建筑基金会(The 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Fund)已经慷慨解囊,来自荷兰的WHIM建筑公司正在着手再生岛的设计工作。 

  设计工作需要解决三大难题:第一,清理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就地回收;第二,开辟新地,通过其自身的食物与能源,供人类长期居住;第三,建造一个适应海上环境的再生岛。WHIM的设计人员集思广益,迸发出不少思想的“小火花”。人造岛的面积将达10000平方米,与夏威夷主岛大小相当。它将自给自足,不依赖其他国家。利用堆肥式厕所(compost toilet,将人的粪便分解成堆肥的无水厕所,亦称风干厕所)来开辟出大片“肥沃土地”。 

  电力将由太阳能、海浪、风等可再生能源提供。在岛上建造海藻农场,这可以起到两大用途:可作为鱼类的栖息地与饲料,还可作为“养料汇集处”,从水柱中吸收无机养分(氨,硝酸盐,磷酸盐)。此外,海藻还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生物燃料,二氧化碳吸收器,以及药物等。总之再生岛将使用自然资源而达到无污染的目标。岛上住宅也将以未来气候灾难避难所的标准设计。 

  一旦这些目标一一实现,再生岛就能变废为宝,财源滚滚,而不会变成一个资金黑洞。目前,科研及设计人员正在找寻太平洋上分解的塑料样本,借此分析再利用的可能性。有关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确定收集塑料的最佳方案,如何分派化学家与工程师实施回收方案,并“建设漂浮的栖息之地”。如果再生岛确实成为现实,它会是人们居住、工作、度假的绝妙去处,同时还能拯救我们的环境。  

  用海滩垃圾建“垃圾旅馆” 

  意大利罗马堪称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其美轮美奂、独一无二的建筑及人文氛围让全世界的游客慕名而来。然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垃圾。不仅游客毫不怜惜美丽的海滩,就连罗马本地的居民也是随手乱丢垃圾,结果罗马海滩几乎变成了一个垃圾场。 

  为了保护这片旅游胜地,来自德国的艺术家哈·舒尔特(Ha Schult)于2010年6月发起了一场名为“保护日落海滩”的运动,利用从罗马海岸线上捡回的垃圾搭建出一个临时旅馆,警示大家不要再做让美丽海滩“毁容”的事。 

  这家旅馆名为“保护海滩”,位于台伯河畔圣安琪儿古堡旁,外墙上挂满了从欧洲各个海滩上捡来的垃圾。垃圾旅馆一共用去12吨垃圾,有渔网、塑料袋、滑板、破衣服、旧轮胎、玩具、易拉罐等,甚至包括一个小木马和商店人体模型的一条腿。 

  旅馆共有五个房间,条件恐怕都不够给颗“星”。房内布置极其简陋,不但房顶会漏雨,窗帘也是破床单撕开做成的。不过家具却是货真价实的“海滩货”——“生产厂家”就在那绵延的海岸线上,还配有环保马桶。不过千万别指望可以洗上舒服的热水澡,旅馆不提供淋浴服务。 

  来自英国萨里郡的阿伦·汤普森带着女儿里贝卡在酒店中体验一夜后说,“我在最差的地方睡过一觉,听上去还真是有点意思。”话虽这样说,如果5分是满分的话,汤普森先生愿意给“保护海滩”打3.5分! 

  丹麦超模海伦娜·克里斯滕森(Helena Christensen)为舒尔特“助阵”,亲身体验了一把睡在“垃圾堆”里的感觉。“在房间里时,你感觉墙和世界所有房屋的墙一样,但它们却是由非有机垃圾制成!” 克里斯滕森说,“在屋子里转上一圈,你会发现各种不同的‘私人物品’,你就不禁会想,‘人们为什么要把这个扔在沙滩上?’”虽然用凉水洗澡,用蜡烛照明,用冷水洗衣服,克里斯滕森仍然表示,“尽管被垃圾包围,但在‘垃圾旅馆’中和其他游客一起度过了极快乐的一晚。” 

  “保护海滩”旅馆今年6月3日正式开门营业,6月7日就正式歇业。店主舒尔特并非想利用“垃圾旅馆”吸金,他只想吸引眼球,“保护日落海滩”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众:如果我们一直乱丢垃圾,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变成“垃圾人”(一语双关,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发生极大的倒退)。我们必须在周围环境改变我们之前,努力改变周围环境。 

  当然“保护日落海滩”行动还会继续下去,舒尔特计划在其它海滨城市开更多的“垃圾旅馆”分店,并将通过互联网网民推选的方式,选出下一个需要保护的欧洲海滩,并计划每年清理一处欧洲海滩垃圾。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