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开发商借建旅游岛圈地盖房 被指破坏生态
昔日烂尾犹在,海南却再次掀起房地产开发热潮。
昔日烂尾犹在,海南却再次掀起房地产开发热潮。
距离1月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过去半年有余,但越来越多人感觉到躁动和矛盾。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序幕拉开,相关旅游、运输、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都将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此背景下,一些旅游、地产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早已嗅到海南新一轮发展的“商机”,纷纷加大对海南的投资和布局……
海岸线乱象
距离海岸线200米甚至100米以内的建筑比比皆是,“一线海景别墅”和各大星级酒店在沙滩旁边星罗棋布,甚至在万宁市石梅湾,记者还看到位于海边在建中的私人飞机场。
吴程英最近一直为海南房地产开发感到郁闷。
“打开电脑,通过卫星图片上看海南,发现海南岛的海岸线正在‘哭泣’—海南全岛的海岸线已几乎处于开发的状态,很难看到一片原始的痕迹。”吴程英是海南文昌籍人,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他告诉记者,以前每次回海南都感觉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现代化与自然的交融。但在2000年以后由于缺乏有序的引导,海滩被过分地开采,每次坐飞机回去都会看到海南的东北角满目疮痍。
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1988年开始便有了东线重点发展旅游业,西线重点发展工业的定位。而这条海岸线已成为房产商们的“乐土”,记者了解到,其中北起海口南至三亚,300多公里的东海岸线上不仅囊括了海口湾-美丽沙,文昌的铜鼓岭,琼海的博鳌,万宁神州半岛、石梅湾,陵水的珍珠海岸直至三亚的海棠湾、亚龙湾等最精华的旅游海岸资源。同时东海岸也成为海南开发最火热的地方,十来个海内外大型的房地产开发集团包揽了海南这条最优质的海岸线。
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院原高级工程师林鸿民曾作为世界旅游组织的中方专家,为海南省作旅游总体规划。他向时代周报指出,从南向北,三亚的三亚湾、大小东海、亚龙湾、海棠湾,再到陵水的土福湾、南湾半岛、清水湾、日月湾、香水湾,万宁的杨梅湾、石梅湾,再到琼海的博鳌水城,文昌的冯家湾、高隆湾、椰林湾、火箭发射基地……东海岸已基本被开发商圈地完毕。
国际旅游岛的确立,助长了地产业突进的力度和速度,而投人所好的“一线海景房”纷纷驻扎海岸线边上,更给海南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海南是热带台风密集区,作为保护海岛免受台风袭击的“第一道绿色天然屏障”,海防林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防卫着海岸线。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原主任刘福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海防林以木麻黄为主,自1956年种植以来,历史上曾四次对海南的海防林造成灾难性破坏,目前的防护功能已大打折扣。而开发最热闹的东海岸,因为直接面向太平洋,海防林作用最为重要,但房地产开发早已经让海岸土地与林木“脱钩”。
毫无节制的圈地破坏,造成的恶果显而易见。文昌东郊椰林曾以种植密度高、枝繁叶茂而著称,但因为海岸线侵蚀造成海岸线后退300-400米,原来插在陆地上刻有“椰林湾”三个字的柱子,现在已经跑到海水中去了。
而根据6月8日批复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建筑物与沿海最高潮位线最小距离原则上不低于100-200米。
“假如遇到2004年东南亚那种规模的海啸,海岸带旁边的这些建筑将不堪设想。”刘福堂分析。
但在记者的调查中却发现,距离海岸线200米甚至100米以内的建筑比比皆是,“一线海景别墅”和各大星级酒店在沙滩旁边星罗棋布,甚至在万宁市石梅湾,记者还看到位于海边在建中的私人飞机场。
在最近出台的《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强调,岸线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海边一线地可用于旅游发展,不得用于商品房开发(不产生经营性收入的房地产)。但海南著名评论员矢弓告诉记者,不少房产商挂着“产权式酒店”的牌子,最后在海边开发出来的却还是公寓住房。
7月11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南海岸线目前只开发了100多公里”。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仁杰也称其中东海岸有800多公里海岸线,目前已开发的不到1/10,“因此海南依然有很多海湾资源、海岸资源可供开发。”
林鸿民对这个说法表示质疑,他认为目前只开发了100多公里应该是指正式动工的那部分项目,而海南的海岸线可能早已被房产商圈进囊中。
在开发商的眼中,与他们的未来所得相比,占有优质海岸线资源的代价并不高。据媒体报道,现在海南海边的土地,从农民手中征用普遍是2.5万-5万元一亩,而开发成楼房和别墅后,每平米能卖到2万-10万元。地处海南最西边的东方市,被征用海边林地后每棵树补偿标准仅仅是两块钱。
除此以外,海南沿海公共海域“私属化”现象也非常普遍。各种建筑风格的酒店,一家紧挨一家,如同一道围墙,将沙滩海景圈在里面。“你如果不通过他的酒店大堂,就进不了公共海滩。”矢弓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在海南优质海岸线上,已经建好的五星级酒店有23家,这些酒店都将公共海域据为己有,而正在开工建设的五星级到七星级酒店,高达49家。
公共海滩有变为“富人的后花园”之虞,而作为很多海口人的骄傲,万绿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万绿园是一座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旁的大型热带海滨生态园林,上世纪90年代初经填海造地而成,占地面积达1027亩。2009年下半年开始,海口市民便发现万绿园北侧海面将新建另外两个面积约450亩和100亩的人工岛,随后不久,这两个项目都得到海南省政府的正式批准。而人工岛的建立不仅会“让市民无法在万绿园看海”,更有分析人士指出,按照方案上的规划来看,人工填岛将不可避免地改变水流方向,海流稳定性受到破坏,回淤将更严重。已经变浅的新港通道将继续恶化,过不了多久估计就彻底变成死港。
而据曾经参与过相关项目规划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三亚湾新规划的一个同样是填海而成的人工岛,仅仅请了5个专家作验证,而最终也只是走过场而已。
新“圈地运动”?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强调:开发商的推波助澜、捂盘惜售等问题要引起海南各市县高度重视。地价越高、房价越高,并不是好事,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弄得不好就是泡沫。
从去年开始,开发商便蜂拥而至,而这并非是第一次。矢弓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房产泡沫曾经“拖垮了一个发展银行”。
1988年海南建省,同时也是经济特区。据介绍,当时全国几乎每个地级市都在海南有地产公司。
1993年下半年,中央实行宏观调控,冻结了大笔资金,致使大部分工程未能建成。到了1998年底,原来的5000多家开发商,还活跃的不到200家。
人走茶凉,最后海南留下空置房455万平方米,烂尾楼工程1631万平方米。当时海南不过六七百万人口,烂尾楼却占到全国的1/10。有人打趣,那时的海南就是“天涯、海角、烂尾楼”。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1998年6月21日,由于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被迫关闭,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家因支付危机而关闭的省级商业银行,而直到现在海南也没有一个发展银行。
蔡仁杰称,目前海南基本上消化了上一轮的房地产泡沫,上世纪90年代,土地以较低价格落到地产商手中,但没有开发,现在这些土地基本收回。
而眼下各大开发商在海南的圈地也不能不让人将上一波地产热联系起来,这是否又一轮房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