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学者一致认为:孙中山文化工程是世界文化命题

admin 2010-07-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孙中山的研究,不得不说,这十年有些萎缩,作为研究孙中山55年的研究人员来说为此很痛苦。形成低潮的原因是,孙中山研究要突破非常难,年轻人不愿意再研究,就选择别的学科。但事实上我们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我们没有一本像样的孙中山大传,没有完整的孙中山全集。这是原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张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的一席话。

学者一致认为:孙中山文化工程是世界文化命题

在孙中山文化工程座谈会现场,专家学者抢着发言。

 

  孙中山文化工程座谈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孙中山文化工程是一个世界文化命题

  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战略眼光


  孙中山的研究,不得不说,这十年有些萎缩,作为研究孙中山55年的研究人员来说为此很痛苦。形成低潮的原因是,孙中山研究要突破非常难,年轻人不愿意再研究,就选择别的学科。但事实上我们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我们没有一本像样的孙中山大传,没有完整的孙中山全集。这是原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张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的一席话。

  6月26日,在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召开的“孙中山文化工程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们认为,孙中山既是一个政治符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他既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也留下了独特的精神遗产、文化遗产。因此,孙中山文化工程是广东文化命题、国家文化命题,也应该是世界命题。作为伟人故里的中山市,理应将孙中山文化品牌、文化工程放在第一位,做好纪念、研究和传承工作,利用这一资源为现实服务则是重点。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介绍了孙中山文化工程的背景,作为孙中山先生家乡的中山市率先提出了 “孙中山文化”的概念,并作为文化名城建设“八大工程”之首。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孙中山纪念周”和一届“孙中山文化周”。从全国来说,孙中山研究和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化产品、产业利用方面,仍然存在着相当的不足和严重的局限性,所以,实施孙中山文化工程,充分显现孙中山先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对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并最终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原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张磊的观点代表了专家们的看法,他认为,孙中山40年的政治生涯是近代史的缩影,同时,孙中山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海峡两岸之间以孙中山之名进行文化交流是最好的渠道,因为几乎所有的华人都认同孙中山。

  他对孙中山研究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尤其是没有孙中山大传,没有完整的孙中山全集而感到十分焦虑。

  座谈会上,省里的专家学者许钦松、黎明、方天行、倪俊明等人就一些具体的文化工程作了深入探讨。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表示,一定全力支持我市的孙中山文化工程。他说,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孙中山文化工程作为广东的主要项目来做,这几年中山把孙中山文化作为城市品牌打造,思路很对,对城市的定位和提升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这样说,打造文化品牌工程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战略眼光。

  专家学者认为,孙中山文化工程是广东文化命题、国家文化命题,也应该是世界命题。作为伟人故里的中山市,理应将孙中山文化品牌、文化工程放在第一位,做好纪念、研究和传承工作,利用这一资源为现实服务则是重点。

  ◆ 专家学者希望孙中山文化工程上升为国家行为

  孙中山既是一个政治符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他既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也留下了独特的精神遗产、文化遗产。孙中山文化不断印证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程,还将引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

  26日,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召开的孙中山文化工程座谈会上,研究孙中山文化的专家学者们希望借势辛亥百年擦亮伟人文化品牌,将孙中山文化工程上升为国家的文化行为,中山则可借此把伟人故里建成华人华侨的精神家园。

  ◆ 希望孙中山文化工程上升为国家行为

  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认为,辛亥百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希望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广东省的文化行为、国家的文化行为。

  专家们指出,从全国来说,孙中山研究和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化产品、产业利用方面,仍然存在着相当的不足和严重的局限性,所以,实施孙中山文化工程,充分显现孙中山先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对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并最终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先生家乡的中山市率先提出了“孙中山文化”的概念,并作为文化名城建设“八大工程”之首。孙中山文化工程的实施成为中山城市战略,2007年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的意见》,成立了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孙中山研究、历史资源开发利用、孙中山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等工作。2008年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八大文化工程,“孙中山文化工程”是其中的首要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孙中山纪念周”和一届“孙中山文化周”。

  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认为,辛亥百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希望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广东省的文化行为、国家的文化行为。时间紧迫,需要从今天就开始做起来!

  ◆ 孙中山文化印证文明进程引领文明走向

  孙中山文化既印证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程,还将引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孙中山是中国伟人中最重要、争议最少的一个世界性人物。

  孙中山既是一个政治符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他既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也留下了独特的精神遗产、文化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文化思想与人文遗产,以及以上方面所体现和包含的文化元素。其特质是:既印证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程,还将引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

  现在学术界已普遍达成这样的共识:广东是中国近代史的发源地,是中国近代文化的摇篮;广东影响中国的人物不多,而孙中山是排在首位的最重要的人物;广东文化的核心是近代文化,而孙中山则是近代文化之魂。中国影响世界并受到全世界接受和认可的伟大人物也不多,而孙中山则是其中最重要、争议最少的一个世界性人物。因此,孙中山是中国的孙中山,也是全世界的孙中山。

  中山作为伟人孙中山的故里,理应将孙中山文化品牌、文化工程放在第一位:纪念、研究、传承,将其打造中山--广东--中国的文化名片,而其生养之地翠亨村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华侨的精神家园。

  ◆ 要改变孙中山研究青黄不接局面

  要从思想上实事求是地研究孙中山,从内涵上下足功夫,要结合国情和当下文化,进一步解放思想。作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改变孙中山研究青黄不接的局面。

  座谈会上,省里的专家学者张磊、许钦松、黎明、方天行、倪俊明等人就一些具体的文化工程作了深入探讨。

  原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张磊的观点代表了专家们的一致看法,他认为,孙中山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政治意义。其学术意义在于孙中山的革命史是近代史缩影,他身上集中了旧、新革命家,各方面代表,正反两方面人物的时代特征,他40年政治生涯是进代史的缩影,学者们认为广东人对中国和世界贡献最大的就是孙中山。其政治意义在于孙中山是不可代替的文化符号。两岸交流中间要有文化,以孙中山之名进行文化交流是最好的渠道,几乎所有华人都是认同孙中山的。他认为,现在重提孙中山文化工程很有必要,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孙中山研究萎缩了。"我们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孙中山大传,没有完整的孙中山全集。"为此他十分焦虑。如今,中山市将孙中山文化工程的大旗扛了起来,张磊十分赞赏中山市的气魄,他认为要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从思想上实事求是地研究孙中山,从内涵上下足功夫,要结合国情和当下文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改变孙中山研究青黄不接的局面。

  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孙中山文化工程作为广东的主要项目来做,这几年中山把孙中山文化作为城市品牌打造对城市的定位和提升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专家们称,打造文化品牌工程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战略眼光。

  ◆ 借势辛亥百年建华人精神家园

  中山理应借势百年辛亥,将伟人故里建成华人华侨的精神家园。要做好孙中山文化工程的包装传播,树立文化品牌,打造成广东省文化标杆,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张磊认为,孙中山与百年辛亥革命 "联姻"就是很好的策划。中山理应借势百年辛亥,将伟人故里建成华人华侨的精神家园。

  我市已拟在今年11月组织"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前瞻"大型高端论坛,策划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影响中国的中山人和事"系列文化报道,积极向海内外介绍中山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提升中山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繁荣文艺创作入手,借百年辛亥拓宽弘扬孙中山精神的渠道。准备编排大型交响音乐诗《孙中山》和大型歌剧《铁汉金钉》。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大型专题片《天下为公》,由中山广播电视台负责摄制电视专题片《香山商帮》《中山人在上海》《中山路纪行》《孙中山影像志》等。筹办以"百年香山"为主题的大型图片展览。筹备以"华侨与百年中国"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

  做好孙中山文化工程的包装传播,树立文化品牌,打造成广东省文化标杆,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策划在我市东部文化产业园开辟"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发展两岸文化产业集群。推进孙中山史迹径二期、郑观应故居、华侨博物馆、名人塑造园、翠亨画家村、华侨文学创作基地等一批文化建设项目的落实。

  观点

  ■许钦松(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深挖属于全人类的精神

  孙中山文化的研究,应该深挖出属于全人类的一些精神和特质,而不仅仅是广东人的思想和精神。孙中山文化工程的定位,不应是徒有其表的政绩工程,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随着时间推移能够有所积淀下来的精品。在工程当中,应以孙中山的思想和文化研究为重,相关旅游、文化产业为辅,不能过于功利。

  同时,他认为一张好的历史画能比文字更好地反映历史人物,同时也能通过历史画加强对年轻一辈的爱国主义教育。

  ■黎明(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建立孙中山主题雕塑公园

  尽管我们在研究和宣传孙中山文化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和局限,但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有空白,才可以彩绘,有余地,才可以规划。

  相对于毛泽东故居韶山等其他名人故居,中山有后发优势。韶山现在面临着一个过度开发的困境,而中山恰好可以吸取经验,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广州美术学院可与中山市合作,创作一些关于孙中山故事的历史画,建立主题雕塑公园等,以此来加强孙中山故居的文化符号建设和景观建设。

  ■倪俊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建立孙中山数字图书馆

  省里不妨整合中山、广州甚至海外的资料,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孙中山数字图书馆。这应该是一个收藏孙中山资料和孙中山文化最全面的图书馆,通过资源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建议以1949年为界,把之前的相关资料编撰一套丛书保留下来,同时也要有一套反映香山历史文化大背景变迁的丛书。

  ■林家有(中山大学教授、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恐后继乏人

  孙中山是个政治符号,是20世纪整个亚洲不可替代的领袖人物。孙中山只能出生在中山,只能出生在广东,在其他地方不可能出现这样一个人,只有出生在毗邻港澳的中山,他才可能有这种革命思想和魄力。

  中山这方土地的文化与孙中山文化两者看成是互动的。一方面,孙中山的思想从中山文化中孕育而来,反过来,孙中山文化又丰富了中山的历史文化。

  与其他的伟人比起来,孙中山的纪念活动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层面,这与我们对其认识的滞后是相关的。过去相关的研究远远不够,这一次提出的孙中山文化工程是一篇大文章,应该把它做好。

  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孙中山研究队伍慢慢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危险。研究起点高、难度大,学术价值遭到怀疑,项目资金难申请,这是年轻一辈学者不愿意投入到该项研究的三大原因。

  台湾人不了解,海外人不了解,连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了解,这个现状必须改变了。

  ■汪建国(孔子研究会中心理事会主席):孙中山文化基金会应设在中山

  要使孙中山文化工程更有影响力,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经费、政府重视、人才、媒体宣传。统筹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需要省财政提供工程资金支持。孙中山文化基金会如果成立的话,应该设在中山而非广州。这样,才能使得当地政府更加重视,民间参与度更高。

  ■杨海(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会长):建立辛亥革命纪念馆

  可以举办一次两岸四地的、相对大型的研讨会,邀请海外学者和专家前来,把孙中山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到它应有的范围。其次,可举办一场类似"中华情大型歌会"的大型文艺创作,形式可包括诗歌、文艺、美术、音乐、歌剧等等。除了软件,还要有硬件;软件只能影响一阵,硬件却能长久保存下来,更直观地影响后人。建议建立"辛亥革命纪念馆",同时,把翠亨村打造成后人感知孙中山文化的一个形象的、有形的承载体,就是在硬件方面下功夫。

  ■萧润君(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扩大孙中山故居规模

  目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对公众开放的面积仅有90亩,其中30亩属政府所有,60亩是向翠亨村租赁来的。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故居的核心区分别有500亩、830亩、1000亩……孙中山故居的规模和开发水平与之相差甚远。希望省乃至国家层面能够支持中山,借鉴毛泽东故居、邓小平故居等的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整合周边资源,扩大景区范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