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梦想莫成“时髦标签”
admin
2010-03-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21日在金坛召开的中国低碳经济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为“低碳城市”正本清源。他们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决非赶时髦的“贴标签运动”,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系统规划,谨防一哄而上建成“政绩盆景”。
21日在金坛召开的中国低碳经济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为“低碳城市”正本清源。他们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决非赶时髦的“贴标签运动”,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系统规划,谨防一哄而上建成“政绩盆景”。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费有85%是在城市实现的,低碳城市是碳减排的主战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创建“低碳城市”。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分析说,低碳发展除了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低碳能源技术。
多方信息显示,各地“低碳城市”的探索正是从发展新能源产业入手,进而提出低碳城市理念的。但与会专家告诫,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新能源产业竞争激烈,必须因地制宜,切勿盲目跟风赶时髦,一哄而上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低碳工业园,而应根据各自城市特点,通过差别化路径实现“低碳化”。
专家们认为,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是打造低碳城市的产业优势和基础条件。但一些地方政府简单地认为,打造低碳城市就是多上几个新能源项目,将低碳城市的建设发展动力押宝在新能源产业的兴衰上,其必然不能持续,而大小城市纷纷上马低碳园区、再生能源经济区等,也将造成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产能过剩。
李俊峰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应该走出对技术、产业的非理性崇拜,一些地区恰恰可以发挥出后发优势。如广袤农村有丰富的生物质能,完全可以率先在农村实现低碳、零碳;四川广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立足52.6%的森林覆盖率推动低碳重建,可见后发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不是“慢发展”,也不是“不发展”,而是结合了实际,选准了路径。
低碳示范项目眼下在各地热闹建设,一幢低碳大楼耗资三四千万不足为奇,而附加了新风系统、外墙保温、垃圾处理系统等节能技术的“低碳住宅”更是成为新一代豪宅的代名词,看上去很美,运转维护成本却十分高昂,成为“昂贵盆景”。 对此,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俞孔坚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应该是一门城市规划学问。低碳城市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安排,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为了示范而示范,堆砌展示一些并无多少推广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避免低碳城市建设标签化、指标化。而从国际经验看,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需要长期努力和科学部署,即便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所以,应当充分认识城市低碳转型的艰巨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费有85%是在城市实现的,低碳城市是碳减排的主战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创建“低碳城市”。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分析说,低碳发展除了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低碳能源技术。
多方信息显示,各地“低碳城市”的探索正是从发展新能源产业入手,进而提出低碳城市理念的。但与会专家告诫,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新能源产业竞争激烈,必须因地制宜,切勿盲目跟风赶时髦,一哄而上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低碳工业园,而应根据各自城市特点,通过差别化路径实现“低碳化”。
专家们认为,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是打造低碳城市的产业优势和基础条件。但一些地方政府简单地认为,打造低碳城市就是多上几个新能源项目,将低碳城市的建设发展动力押宝在新能源产业的兴衰上,其必然不能持续,而大小城市纷纷上马低碳园区、再生能源经济区等,也将造成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产能过剩。
李俊峰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应该走出对技术、产业的非理性崇拜,一些地区恰恰可以发挥出后发优势。如广袤农村有丰富的生物质能,完全可以率先在农村实现低碳、零碳;四川广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立足52.6%的森林覆盖率推动低碳重建,可见后发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不是“慢发展”,也不是“不发展”,而是结合了实际,选准了路径。
低碳示范项目眼下在各地热闹建设,一幢低碳大楼耗资三四千万不足为奇,而附加了新风系统、外墙保温、垃圾处理系统等节能技术的“低碳住宅”更是成为新一代豪宅的代名词,看上去很美,运转维护成本却十分高昂,成为“昂贵盆景”。 对此,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俞孔坚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应该是一门城市规划学问。低碳城市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安排,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为了示范而示范,堆砌展示一些并无多少推广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避免低碳城市建设标签化、指标化。而从国际经验看,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需要长期努力和科学部署,即便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所以,应当充分认识城市低碳转型的艰巨性。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