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讨班举行 建设绿色深圳
admin
2010-01-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18日举行的“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讨班”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和市住建局李荣强局长现场一连串精彩而新颖的观点以及抛出的一个个锦囊妙计,足以看出他们对深圳未来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的期望。
在18日举行的“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讨班”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和市住建局李荣强局长现场一连串精彩而新颖的观点以及抛出的一个个锦囊妙计,足以看出他们对深圳未来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的期望。
仇保兴:
绿色建筑应走低成本路线
目前生态城改造普遍有三种思路:一是目标导向,易犯乌托邦之病;二是问题导向,易缺系统方案;三是经验导向,易被过去的成功锁定。我们应从生态城改造分级关键技术着眼,才能有效避免以上三种思路固有的弊端。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方面,首先,要把握绿色建筑设计五原则:1、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如地热能、太阳能;2、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应用简单技术,如通风、外遮阳等,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3、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利用高品质能源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将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通则;4、建筑将成为能源产生的单元,如屋顶计划中的太阳能利用;5、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分布式绿色能源园区。其次,这方面的分级关键技术分别是:一星级技术,包括绿色照明、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评比、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屋顶与立体绿化;二星级技术,包括延长建筑寿命、全面推行住宅配件化,高级别绿色建筑普及;三星级技术,包括被动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分布式能源小区。
在绿色交通方面,我们倡导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是一种从全局规划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也是在当前国内外交通规划、建设中得到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建设模式。绿色交通方面其他的分级关键技术分别是:一星级技术,包括BRT与“双零换乘”、道路及停车场绿化;二星级技术,包括直线电机新型地铁、交通需求管理;三星级技术,包括中低速磁悬浮、PRT。
在水生态系统方面,一星级技术有:节地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厂(适度规模、合理分布、污水处理、就地回用);二星级技术有:雨水收集系统、灰色水与黑色水分离、水系生态化改造、膜技术、LID(低冲击开发模式);三星级技术有:非工程式洪水管理系统、节地型生态化污水处理。
在垃圾处理方面,一星级技术有:专业收集、卫生焚烧、卫生填埋;二星级技术有:严格分类收集并循环利用、厨余垃圾就地降解、分散循环利用;三星级技术有:分区真空管道收集,就地降解利用。
在城市绿化方面,一星级技术有:平面绿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建设;二星级技术有:立体绿化、道路封闭式绿化;三星级技术有:景观绿化、生态绿化、新型都市农庄、凯文林奇的五节点绿化景观优化。
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生态城市规划的作用,明确定位,均衡布局,优选项目,协调时序,协同联接。这方面一星级技术有:贯彻四线并严格保护历史和自然遗产、土地混合使用;二星级技术有: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三星级技术有:城市立体农庄设计。
总之,绿色建筑应走适应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路子,走低成本的路子。
吕锐锋:
以绿色建筑为突破口
努力建设低碳城市
当前,面对全球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以及我市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稳定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是最佳的战略选择。深圳将继续高举“打造绿色建筑之都”这面旗帜,争当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近年来,发展绿色建筑已逐渐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绿色建筑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建设领域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前不久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尽管各国在如何分担责任上还存在分歧,但无论是政府首脑还是普通百姓,大家对于全球变暖趋势的判断是一致的,对于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也是一致的。我们国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当前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就是全球暖化。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实行节能减排考核“一票否决”。从党的指导思想、国家法律法规直至各种政策措施,都表明,国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是明确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也是有力的。
[NextPage]
深圳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但是在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瓶颈性制约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深圳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少差距,但最直观、最突出的差距在于生态文明的差距。未来30年,深圳再干什么?靠什么去实现?我想深圳要继续发扬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但肯定不能走原来那种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与内地一些城市相比,深圳面积狭小,建筑能耗在全市能耗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以绿色建筑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在这方面,深圳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誉为全国发展绿色建筑的一面旗帜。率先提出了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奋斗目标,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和《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条例》,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签署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合作框架协议,被建设部和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体系的三个示范城市之一,积极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成为全国唯一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100%的城市。深圳的产业总体上是比较生态的,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绿色交通体系也已现雏形。绿色建筑方面,经过几年努力,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李荣强:
建设领域力推低碳理念
2010年,深圳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由单纯建筑节能向发展绿色建筑转变,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制定《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确保2010年底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的目标,确保光明新区绿色建筑初具规模,形成绿色地图和钢结构生态走廊。
此外,我们将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做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效测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二期建设,加强建筑用能系统的动态管理。
2010年,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作用,以示范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深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的实施,确保完成2010年11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目标。结合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大运场馆改造、建筑立面屋顶改造和房屋抗震安全加固改造,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库,发动各区、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相关单位,全面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发展绿色产业,需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政策和信贷优惠政策等手段为绿色建筑的开发与建设构建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中开发商群体的激励和引导,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积极推动传统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太阳能、LED、钢结构、透水砖、预拌砂浆等产业发展。全面恢复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产业。发展高端节能服务业,形成完善的绿色建筑服务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编制《深圳市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深圳市建设科技与建筑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十五个领域的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制定十多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仇保兴:
绿色建筑应走低成本路线
目前生态城改造普遍有三种思路:一是目标导向,易犯乌托邦之病;二是问题导向,易缺系统方案;三是经验导向,易被过去的成功锁定。我们应从生态城改造分级关键技术着眼,才能有效避免以上三种思路固有的弊端。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方面,首先,要把握绿色建筑设计五原则:1、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如地热能、太阳能;2、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应用简单技术,如通风、外遮阳等,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3、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利用高品质能源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将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通则;4、建筑将成为能源产生的单元,如屋顶计划中的太阳能利用;5、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分布式绿色能源园区。其次,这方面的分级关键技术分别是:一星级技术,包括绿色照明、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评比、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屋顶与立体绿化;二星级技术,包括延长建筑寿命、全面推行住宅配件化,高级别绿色建筑普及;三星级技术,包括被动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分布式能源小区。
在绿色交通方面,我们倡导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是一种从全局规划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也是在当前国内外交通规划、建设中得到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建设模式。绿色交通方面其他的分级关键技术分别是:一星级技术,包括BRT与“双零换乘”、道路及停车场绿化;二星级技术,包括直线电机新型地铁、交通需求管理;三星级技术,包括中低速磁悬浮、PRT。
在水生态系统方面,一星级技术有:节地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厂(适度规模、合理分布、污水处理、就地回用);二星级技术有:雨水收集系统、灰色水与黑色水分离、水系生态化改造、膜技术、LID(低冲击开发模式);三星级技术有:非工程式洪水管理系统、节地型生态化污水处理。
在垃圾处理方面,一星级技术有:专业收集、卫生焚烧、卫生填埋;二星级技术有:严格分类收集并循环利用、厨余垃圾就地降解、分散循环利用;三星级技术有:分区真空管道收集,就地降解利用。
在城市绿化方面,一星级技术有:平面绿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建设;二星级技术有:立体绿化、道路封闭式绿化;三星级技术有:景观绿化、生态绿化、新型都市农庄、凯文林奇的五节点绿化景观优化。
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生态城市规划的作用,明确定位,均衡布局,优选项目,协调时序,协同联接。这方面一星级技术有:贯彻四线并严格保护历史和自然遗产、土地混合使用;二星级技术有: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三星级技术有:城市立体农庄设计。
总之,绿色建筑应走适应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路子,走低成本的路子。
吕锐锋:
以绿色建筑为突破口
努力建设低碳城市
当前,面对全球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以及我市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稳定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是最佳的战略选择。深圳将继续高举“打造绿色建筑之都”这面旗帜,争当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近年来,发展绿色建筑已逐渐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绿色建筑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建设领域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前不久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尽管各国在如何分担责任上还存在分歧,但无论是政府首脑还是普通百姓,大家对于全球变暖趋势的判断是一致的,对于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也是一致的。我们国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当前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就是全球暖化。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实行节能减排考核“一票否决”。从党的指导思想、国家法律法规直至各种政策措施,都表明,国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是明确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也是有力的。
[NextPage]
深圳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但是在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瓶颈性制约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深圳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少差距,但最直观、最突出的差距在于生态文明的差距。未来30年,深圳再干什么?靠什么去实现?我想深圳要继续发扬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但肯定不能走原来那种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与内地一些城市相比,深圳面积狭小,建筑能耗在全市能耗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以绿色建筑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在这方面,深圳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誉为全国发展绿色建筑的一面旗帜。率先提出了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奋斗目标,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和《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条例》,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签署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合作框架协议,被建设部和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体系的三个示范城市之一,积极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成为全国唯一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100%的城市。深圳的产业总体上是比较生态的,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绿色交通体系也已现雏形。绿色建筑方面,经过几年努力,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李荣强:
建设领域力推低碳理念
2010年,深圳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由单纯建筑节能向发展绿色建筑转变,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制定《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确保2010年底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的目标,确保光明新区绿色建筑初具规模,形成绿色地图和钢结构生态走廊。
此外,我们将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做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效测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二期建设,加强建筑用能系统的动态管理。
2010年,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作用,以示范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深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的实施,确保完成2010年11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目标。结合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大运场馆改造、建筑立面屋顶改造和房屋抗震安全加固改造,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库,发动各区、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相关单位,全面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发展绿色产业,需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政策和信贷优惠政策等手段为绿色建筑的开发与建设构建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中开发商群体的激励和引导,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积极推动传统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太阳能、LED、钢结构、透水砖、预拌砂浆等产业发展。全面恢复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产业。发展高端节能服务业,形成完善的绿色建筑服务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编制《深圳市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深圳市建设科技与建筑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十五个领域的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制定十多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