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线调整难在居民旧观念?
(生态)控制线吃了我们祖宗留下的地。
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红星社区一位原住民
生态控制线调整,这不是给里边的违建让路吗?
—— 一位网民
一条线引发了汹涌论战。本报连续两天推出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困境调查,在政府和民间都引起了重大反响。24日,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关于生态线,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关外原住民的观念问题,因为观念不统一,导致对基本生态线的理解也不一样。规划国土部门目前正在全面调研基本生态控制线问题,以期寻求不断完善。
谁的地盘?
对于在基本生态控制线(以下简称“生态线”)内不少居民而言,生态线几乎人人皆知。不过,他们并不十分清楚,为什么要划生态线?
规划师介绍,深圳目前面临土地、资源、环境、人口“难以为继”四个发展瓶颈,其中,土地资源难以为继为第一问题。在上周公示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中透露,目前,深圳未利用地4360公顷,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23%。而通过划定生态线并向社会公布,可以对生态线范围内的土地强制性地进行严格保护,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出于这种考虑,2005年11月,深圳借鉴香港,以8处大型区域绿地和18条城市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绿地系统为基础,划定了生态线,其控制范围由生态线围合而成或由生态线与省政府民政部门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围合而成。
然而,划线4年,居民与政府的明暗博弈从未停止。
谁蚕食了谁?
“控制线吃了我们祖宗留下的地。”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红星社区的一位原住民说。政府部门调查显示,70%以上的线内建筑是违法建设,且总体上呈分散分布。
是生态线蚕食了居民的土地?抑或居民违建蚕食了生态线的划定区域?也许这只是一个伪命题,利益受到影响的居民更关注生态线如何划定,有什么依据?
根据《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生态线的划定范围包括: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以及特区内海拔超过50米、特区外海拔超过80米的高地;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岛屿和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等。
规划部门介绍,生态线的划定主要是以有关法律法规和已批准的城市规划为依据,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而划定的。在建设标准方面,主要参考了联合国有关组织提出的生 态 城 市 绿 地 覆 盖 率 应 达 到50%、居民人均绿地面积90平方米的指标;此外《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确定的全市城市绿地率应不小于45%、城市绿化覆盖率应大于50%的指标。同时,按照碳氧平衡原理,规划师测算得出的深圳城市发展所需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最适合的比例分别为40%和60%的结果。
规划部门介绍,生态线的具体划定经过了草案编制、意见征询、公开展示、上报审批等四个阶段而成。然而,一经划定,基层政府和原居民屡有反弹。最终,生态线的优化调整被提上了深圳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谁该让步?
这无疑是个致命问题,利益各方争议的核心焦点。
一些受到影响的社区股份公司认为,生态线划定不合理,应出台赔偿机制或者改线。不过,他们很难得到位于生态线外市民的认同,甚至两者看法截然相反。显然,争议最大的是生态线内的违建处理问题。一位网民说:“生态控制线调整,这不是给里边的违建让路吗?”在一些市民眼中,决不能便宜了违建。
事实上,给违建让路只是误读。昨日,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强调,草案规定5年内将基本农田全部调整至生态线内;在2006-2020年,全市拟实现清退建设用地9512公顷,其中生态线内的建设用地清退7954公顷。对生态线内清退的土地,规划实施以林地为主的100%复绿。
无疑,接下来,政府部门打击生态线内违建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市规划国土委将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对生态线内违法建筑的全面普查,为加强生态线管理和优化做准备。
眼下,关于生态线优化,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将线内原住民的观念问题视为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她说,生态线2005年确定,规划部门用了一年时间广泛搜集意见,出台了一个实施意见。不过,原住民急于按原来粗放式发展模式的惯性,到现在要转变理念寻求可持续发展,这个观念的冲突“在工作中是最大难点。”
规划国土部门介绍,并不是说划定这些线就能立即实现全部生态目标,而是防止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而“居民往往认为划了线,就要全部清退线内建设用地”。
24日,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按总体规划,也将同步完善关外基础设施建设,关外的环境区位优势会得到提升,而生态环境改善是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保障。“相信通过我们完善生态线管理,居民们会逐渐理解生态线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