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大会显示各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admin
2009-09-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9月3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最终通过了旨在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高级别宣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气候问题专家王瑞彬认为,这次会议显示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心情,但也暴露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增强穷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方面存在分歧,预示着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不会一帆风顺。
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9月3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最终通过了旨在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高级别宣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气候问题专家王瑞彬认为,这次会议显示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心情,但也暴露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增强穷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方面存在分歧,预示着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不会一帆风顺。
3日,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通过了决定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高级别宣言》,这可以说是本次大会取得的最突出成果。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目的是为了加强科学的气候观测和服务,满足发展中国家获取气候信息的需求,并在气候服务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灾害。王瑞彬指出,这次世界气候大会就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达成一致,具有积极意义。
王瑞彬说,第一,这些成果实际上是表达了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可以说为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营造了一个合作的氛围。第二方面从客观上来看,这一成果本身对于推动未来国际社会采取减缓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不过,王瑞彬指出,发达国家对这次会议的冷淡态度,使得会议的成果打了折扣。人们注意到,共有约2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席了这次世界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但这些国家领导人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欧洲大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并没有派高级代表团与会。对此,王瑞彬指出,这显示出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上有所欠缺,也直接影响到这次会议对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所起到的作用。
王瑞彬说,这次会议并没有起到直接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合作进程的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高级别会议的领导人出席情况。与会的高级别领导人大多数是来自发展中国家,而来自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有所欠缺。可以看到,目前发展中国家立场更为积极,而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一方面,在国际舆论上继续唱高调,但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却难尽如人意。”
在这次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发达国家在加速减排的同时,向穷国提供援助帮助它们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甚至警告说,如果愿望得不到满足,非洲国家将有可能集体抵制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王瑞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态度积极、立场坚决,是与其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遇到的困难有密切关系的。
王瑞彬说,从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世界各地已经发生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来讲,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它的承受力是非常脆弱的。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相对发达国家来讲是很低的,但另一方面它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又欠发达。这些因素决定它(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时候显得相当得不足,所遭受的损失也更为严重。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感受更深,它希望国际社会给予资金和支持的这种愿望就更为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虽然目的重在就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更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达成一致,但在实际的讨论中,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却成了重点。王瑞彬表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并导致各种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的根源,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大会,不可避免地要关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王瑞彬说,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个问题极为关注。从客观上来讲,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危害对各国来说是一样的。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这样一个世界气候变化最高级别的会议上,都期望能够再一次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联合国的推动作用,潘基文也在会上直接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呼吁,希望发达国家能够承担明确的减排指标;还有就是希望国际社会在资金技术上的合作能够达成一致,迈出实质性的步骤。
王瑞彬进一步指出,今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集中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可以说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为哥本哈根大会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营造了氛围,但从这次会议上也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突出,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仍将面临巨大困难。
王瑞彬说,这次会议营造了比较良好的合作氛围,各国在各个场合都表达了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的良好愿望,那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一个表达合作愿望的框架性文件是可以期待的。这方面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具有实质性的协议这样一个目标抱过高期望。能否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这样的协定,取决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态度和立场,以及当时在会议上的行动。从这次会议上也可以看到,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该也会面临着矛盾和激烈的辩论情形。
3日,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通过了决定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高级别宣言》,这可以说是本次大会取得的最突出成果。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目的是为了加强科学的气候观测和服务,满足发展中国家获取气候信息的需求,并在气候服务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灾害。王瑞彬指出,这次世界气候大会就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达成一致,具有积极意义。
王瑞彬说,第一,这些成果实际上是表达了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可以说为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营造了一个合作的氛围。第二方面从客观上来看,这一成果本身对于推动未来国际社会采取减缓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不过,王瑞彬指出,发达国家对这次会议的冷淡态度,使得会议的成果打了折扣。人们注意到,共有约2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席了这次世界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但这些国家领导人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欧洲大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并没有派高级代表团与会。对此,王瑞彬指出,这显示出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上有所欠缺,也直接影响到这次会议对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所起到的作用。
王瑞彬说,这次会议并没有起到直接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合作进程的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高级别会议的领导人出席情况。与会的高级别领导人大多数是来自发展中国家,而来自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有所欠缺。可以看到,目前发展中国家立场更为积极,而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一方面,在国际舆论上继续唱高调,但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却难尽如人意。”
在这次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发达国家在加速减排的同时,向穷国提供援助帮助它们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甚至警告说,如果愿望得不到满足,非洲国家将有可能集体抵制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王瑞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态度积极、立场坚决,是与其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遇到的困难有密切关系的。
王瑞彬说,从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世界各地已经发生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来讲,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它的承受力是非常脆弱的。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相对发达国家来讲是很低的,但另一方面它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又欠发达。这些因素决定它(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时候显得相当得不足,所遭受的损失也更为严重。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感受更深,它希望国际社会给予资金和支持的这种愿望就更为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虽然目的重在就建立全球气候服务框架、更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达成一致,但在实际的讨论中,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却成了重点。王瑞彬表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并导致各种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的根源,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大会,不可避免地要关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王瑞彬说,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个问题极为关注。从客观上来讲,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危害对各国来说是一样的。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这样一个世界气候变化最高级别的会议上,都期望能够再一次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联合国的推动作用,潘基文也在会上直接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呼吁,希望发达国家能够承担明确的减排指标;还有就是希望国际社会在资金技术上的合作能够达成一致,迈出实质性的步骤。
王瑞彬进一步指出,今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集中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可以说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为哥本哈根大会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营造了氛围,但从这次会议上也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突出,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仍将面临巨大困难。
王瑞彬说,这次会议营造了比较良好的合作氛围,各国在各个场合都表达了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的良好愿望,那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一个表达合作愿望的框架性文件是可以期待的。这方面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具有实质性的协议这样一个目标抱过高期望。能否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这样的协定,取决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态度和立场,以及当时在会议上的行动。从这次会议上也可以看到,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该也会面临着矛盾和激烈的辩论情形。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