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尘暴源区草原沙化和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面环沙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黄土露于野,千里无绿草”曾经是其真实写照。
然而记者近日自北而南驱车宁夏草原牧区采访,映入眼帘的却是“只见草原绿,不见风沙起”,一度严峻的草原沙化和退化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广袤的草原重新披上了绿装。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的宁夏,是中国十大传统牧区之一,拥有天然草原面积3665万亩,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7%。但长期以来,由于超载过牧、滥采乱垦,天然草原退化严重,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7%。这里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被中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确定为中国沙尘暴源区之一。
宁夏草原站站长王洪波说:“草原沙化和退化不但导致当地农民生活贫困,而且最严重时每年约有1亿吨泥沙注入黄河,造成黄河中游地区土地肥力减退,下游河道逐年淤高。”
从2003年5月1日开始,宁夏开始把禁牧作为生态建设“一号工程”来抓,长期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近400万羊只实现了舍饲圈养,在广大农牧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草原革命”。
在实行禁牧政策的同时,宁夏实施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对天然草原进行大规模围栏和补播改良。从2003年到2008年,宁夏共争取到中央资金3.4亿元,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天然草原围栏面积2170万亩,退化草原补播改良378万亩。
王洪波说,从目前来看,对退化草原实施封育保护,是恢复草原植被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对退化草原实行补播改良,是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数据显示,近6年来,宁夏的生态环境改善非常明显,目前全区天然草原产草量平均提高了30%,主要草原类型植被盖度平均提高20%-50%,此外,宁夏人工草原发展迅猛,去年底全区人工草地面积达到800万亩,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原比例达到1:6,在全国排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