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向世界亮相

admin 2009-06-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用“心中的红”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向世界亮相   新华网上海6月29日电一座什么样外观的展馆,最能代表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这座展馆“穿”上什么颜色的“外衣”,才能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亿万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情怀?什么样的奇思妙想、精彩设计,才“配得上”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一座什么样外观的展馆,最能代表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这座展馆“穿”上什么颜色的“外衣”,才能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亿万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情怀?什么样的奇思妙想、精彩设计,才“配得上”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在距离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约300天之际,站在“一天一个样”高速建设中的世博会中国馆前,人们逐渐看到了答案…… 

  从“鸟巢”到“东方之冠” 

  如果说“鸟巢”“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众多宏大场馆中的经典之作,那么,作为东道国展馆的中国馆,则有望成为上海世博会乃至当代中国的象征。不同于众多“舶来品”,中国馆完全由中国人规划设计,广州、北京、上海的三家设计机构组成联合体。只是中国馆还没有一个中外共赏、老少咸宜的“雅号”,姑且依其最初的设计理念称之为“东方之冠”。 

  可以说,自一年半之前开工以来,中国馆外观设计方案就处在一个众口评说的“漩涡”中。不过,随着数千名建设者用自己的脊梁托起高69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东方之冠”,随着数不清的影像宣传将一个“大红外表、巍峨斗拱”的中国形象带至人们心间,对中国馆的批评和怀疑,逐渐被一天天浓厚的期待和祝福所取代。 

  “我一直有一个原则,就是让人远远一看,就知道这个建筑一定是中国的。一个既能摆在欧洲、又能放到美国的规划设计,不是我们的追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馆设计团队主持人何镜堂教授说。 

  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综合类世博会,而中国又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一届世博会的中国馆,自然是承载着万众嘱托,成为“重中之重”。对此,何镜堂的理解是:“规划设计要重点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特别是要反映出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在追求的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理念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迸发出来的活力与朝气。” 

  今天,仰望犹如一顶巨大“东方之冠”的中国馆,“庄严、大气、华美”的设计构想以及“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已不再抽象;由于在传统外观里蕴含了一系列当今最现代的节能科技,“东方之冠”相比同等规模的传统楼宇,能耗可望降低四分之一,这无疑让“东方之冠”在传统之外多了几分时尚和现代。

一天穿1000平方米“外衣” 

  今年一进梅雨季节,上海就多次同时遭遇高温、大风、雷电、暴雨等特殊天气现象,给正值外立面施工作业的中国馆带来了严峻挑战。 

  记者戴着安全帽走进中国馆地下室,降雨形成的积水刚被抽去,一台台大型除湿机在飞速旋转,工人们喊着劳动号子,彼此应答着合力将一卷卷粗大的电缆、管道铺设到位。汗水混着雨水,将每个人的脸涂得水汪汪、亮晶晶的。 

  “除了海量的机电设备安装,当前中国馆最艰巨、最紧张的施工,就数‘悬空穿外衣’这道活了。” 中国馆项目部经理姚建平说。 

  所谓“悬空穿外衣”,就是在没有脚手架和吊篮的情况下,为中国馆安装7000多块外墙红板以及1230多块玻璃。由铝板和矿棉制成的红板,每块重约44公斤;而三层夹胶中空玻璃,要比红板长一半,每块重达370公斤,且要以135度的外倾角斜铺在中国馆外立面上,其吊运安装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在平地上,搬运一块玻璃,都要七八个人。何况中国馆的玻璃层,都处于楼层之间的悬空部位,没有立足点的施工,我还是第一次碰到。”现场经理迟晓宇说。 

  截至6月底,中国馆外墙近一半面积已“穿”上了由红板和玻璃拼接而成的“外衣”,工程进度与时间要求基本吻合。这主要归功于施工单位因地制宜,研发了悬空作业的平行移动电动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据负责中国馆外墙安装的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国荣介绍,一个月前,220多名工人每天只能给中国馆“穿”一二百平方米的“外衣”,随着施工工艺逐步成熟,如今日均已达1000平方米左右,而且形成了四个大斜面同时流水作业。预计到8月份,中国馆这个“巨人”约6.8万平方米的内外墙体以及四根立柱的“外衣”都可安装完成,中国馆将正式向世界亮相。 

  寻找中国人“心中的红” 

  中国馆开工仅半年,为其“外衣”寻找一种合适的红色,成为一件意想不到的难事。用项目部投资总监赵兵的话说,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红’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流动在每个中国人的细胞之中,却难以化作一种具体的红色”。 

  中国馆是整个世博园区体量最大的展馆之一,其“外衣”红色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中国馆和世博园区的最终美学效果,而且是这种“中国红”所代表、传达的中国人的情感和理念能否被国人和世人认同的关键因素,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从事色彩学研究已有近30年时间。今年3月,他加入了这一“红色追寻之旅”,最终用7种不同的红色为中国馆调色,其中“外衣”用了4种红色。4种红色,有民俗、传统、时尚、现代之分。 

  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中国馆外墙红色的寻找过程,不仅表现出中国人对色彩同样有着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诠释,而且让世人从中了解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即中国人想以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心中的红”,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而这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是一致的。 

  与色彩专家及设计团队紧密配合,最终让“心中的中国红”“活”起来的,是一家在上海的企业——亨特道格拉斯(中国)有限公司。经过其同样具有创新意义的努力,中国馆的墙体铝板被塑造成类似“长城”般起伏的外形,这种凹凸不平的“中国红”铝板,更具立体感,能在同一种光线下呈现层次更加丰富的色彩。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夜间灯光投射以及不同视觉高度条件下,中国馆墙体均能形成统一、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6月22日,中国馆正式通电,已部分披上“外衣”的“红冠”在内外灯光的映照下,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丁浩认为,中国馆墙体最终披上的“中国红”,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可以视为对“中国红”概念的经典诠释。 

  姚建平认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墙红色历经10个月才最终选定,也从侧面说明世博会的决策是经过严密科学论证的,并不是简单地“拍脑袋”决定。

如何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演绎这一主题的最重要平台之一,中国馆的展示主题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上海世博局中国馆部筹备小组组长钱之广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馆的展示深化方案已基本确定,与“内心的红”相协调,中国馆展示也有一个明确的“中国式”思维,即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也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但中国不会像一些海外机构担心的,因为人口众多、需求快速增长导致占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乃至对外扩张,相反,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有足够的智慧,引导当代中国走出一条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之路。 

  “这种精神品质层面的大智慧,概括而言,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要解决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这些中华智慧发挥作用。”钱之广说。 

  据介绍,中国馆的整个展示,就是一次寻觅“中华智慧”的旅行,是一次体会智慧真谛的感悟过程。比如,中国古代讲究“道”,讲究“和”,注重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特别是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对于当代应对气候、环境与能源危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样,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环保科技、新能源产品,中国也最有需求、动力和实力去研发、应用,从而为未来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这些理念的展示,仅构成中国馆三层展示大厅的一角。相信这些中华智慧的精华可以通过既前卫又直观的展示,让广大海内外参观者对当代中国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入的了解。”钱之广说。 

  最近,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和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联合发起了一个“祖国发展我成长--我心目中的未来城市和生活”的全国儿童画征集活动。根据规划,相关入选儿童画将在中国馆一条长约300米、宽约3.5米的环形人行坡道上进行展示。 

  “我们把这些代表了儿童纯洁心灵的图画,看作人类内心对城市生活最质朴的追求,进而可以对未来城市规划产生较高的参考和推动。同时,儿童代表中国充满希望的未来。”上海世博会副局长陈先进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